曹婷婷 李 娟師晨迪
(1陜西地建土地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陜西西安 710000 2陜西省土地工程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陜西西安 710000 3國土資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點實驗室 陜西西安 710000 4陜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陜西西安 710075)
在我國,道路建設過程中對野生動物的關注較為少見,關于此方面的研究也少之又少。但道路運營中對野生動物的傷害事件以及野生動物上路影響交通運營的事件頻頻發生。針對此問題,本文通過對交通建設工程中環境保護理念運用的相關研究進行剖析,分析交通建設中野生動物保護的現狀以及未來可重點關注的野生動物保護方向,為交通建設過程中野生動物的保護方案提供參考思路。
根據我國目前的研究水平,我國交通道路的建設及運行對野生動物生命的威脅程度不大。國內目前的研究主要有:有學者于2006年對四川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周邊的國道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表明兩棲類動物死亡的平均密度為4.13R/km(n=29)[1,2];2007年8月,穿越新疆卡拉麥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公路有野馬被車輪致死的事故連續發生。通過深入調查分析得知,因公路兩側積水可解決野馬飲水問題,野馬穿越公路取水導致其被來往車輛撞死[3]。
我國在長白山區對環長白山旅游公路進行了動物致死的初步調查,調查顯示,因交通運營致死的動物大致分屬爬行動物。
近年來,動物因為避開交通公路而形成的影響域已逐漸被諸多學者進行研究[4]。道路影響域的綜合研究在我國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5]。
在青藏公路鐵路的研究中發現,藏羚羊、藏原羚在距路基0~500m區域內的種群密度與1001~2000m和2001~3000m的差異顯著高于藏野驢。經分析該差異由青藏公路阻隔效應引起[6,7]。
有研究團隊在對青藏交通調查時發現,交通工程使得藏羚遷徙時間延長,甚至于因為公路施工的影響,野生動物的繁殖場所也發生了重大變化。有研究發現藏羚等野生動物為了更好的生存,可以通過自身習性的調節最大可能的降低周邊環境變化對自身的影響[7、9、10]。
210國道道路、地形、植被等是羚牛東西擴散的限制因素;交通運輸是羚牛擴散的威脅因素。流動車輛對野生動物的影響較為嚴重的[12]。
研究表明:陜西省的洋太公路投入運營后,周邊大熊貓種群在周邊的生存環境收到了極大的影響。該舉措使得大熊貓柄息地被分割,使得大熊貓被隔離[15]。
吉林省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平均道路密度為0.254km/km2。通過對保護區的項目進行調研發現,路面上全為混凝土和砂石路面;公路里程在30年后210公基已增加到400多公里,道路里程數成倍增長。保護區的景觀完整性受到了極大的挑戰,與此伴隨的是動物棲息地的破碎化和隔離化,增加了野生動物野外種群生活的難度,對野生動物的棲息與繁衍產生威脅。
在公路選線初期,設計單位要充分調研當地野生動物的種類和分布規律以及生活習性,盡可能的避免選線穿越野生動物集中活動區。
具體內容是指公路的選線方案需根據當地珍稀動物的種群分布規律和生活習性,使選線盡可能的避開動物生存、繁殖、活動區域,并避免配套設施的建設,防止人為活動對野生動物生存換進的干擾和破壞。只有野生動物的活動場所得到了充分的保護,野生動物的遷徙和覓食以及種群擴散才不會被影響。
在交通線較為密集的地區,如果存在大量野生動物棲息地,為了較好的減小交通線路網為動物棲息地的割裂和破碎化,可以通過提高橋隧比來實現。
青藏鐵路在動物通道的系統監測方面開展了較好的示范作用。有動態監測數據表明:藏羚羊在適應鐵路預留的動物通道以后,穿越動物通道的習慣逐漸養成,穿越通道的次數和野生動物的數量每年有所提前,有個動物通道的過度和誘導,野生動物橫穿鐵路和在鐵路邊逗留徘徊的時間也在逐漸縮短。
在云南思小高速公路,我過首次建立了野生動物通道,并對其進行了監測。四年內,人為建造的野生動物通道利用率為52.1%。
有學者調查自然保護區的公路,形成了野生動物通道的標準及原則,逐步形成了動物通道設置的原則和方法。主要包括通道細部設計思路及其他配套工程等[14]。吉林省環長白山旅游公路建成以后,以哺乳類為首的5種動物開始利用通道過公路。
以上提及的公路都設置了野生動物標志牌。但此類野生動物通道的標志牌效果如何目前還沒有得到定論。
交通建設對野生動物的影響區域,交通運營過程中對野生動物的致死原因,野生動物在交通道路上的行跡規律,野生動物通道利用率研究,動物通道設計技術,交通道路網絡建設對野生動物的影響等問題在我國目前尚未有深入研究。
因交通道路對野生動物保護方面的研究基礎較為薄弱,在交通建設方面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政策尚未正式出臺,因此在工程設計及實踐中,相關人員對野生動物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和保護,野生動物在交通區域周邊的生存和生活受到較大威脅。
目前,我國的公路建設在逐步向西部的生態脆弱區延伸,而當地也是野生動物生存尚未主要場所。如今在全民倡導綠水青山,和諧共生的大環境下,我們必須站在生態文明觀念的角度,全面審視公路建設中生態環境保護以及動物群種繁衍問題,以保證生態多樣性的繁衍和生態環境的保護。
在當今生態文明建設的大環境下,保護綠水青山的同時,對生態系統的重建、保護及良性生態循環推進不容忽視。野生動物作為生態系統中關鍵的生物鏈,其作用影響深遠,由于人為活動對自然界開發的影響,它們的生存環境受到嚴重威脅。交通運輸方面對野生動物的生存及生存環境影響長久。因此在公路建設全過程中,野生動物保護的基礎性研究不可或缺。主要包括交通網絡規劃對野生動物棲息地的分割影響、公路施工時對野生動物生活習性的影響、交通運行階段對野生動物致死以及噪聲產生的病理性恐嚇等方面。因為在交通建設野生動物是受保護的主體,因此在公路設計時,建議動物保護專家參與公路建設全過程,根據不同野生動物的習性和棲息習慣為公路建設提供動態咨詢服務。
目前國際上對道路野生動物影響與保護的研究已逐漸成為熱點。取得了很多寶貴的經驗。我國因地理跨度較大,生物多樣性豐富,因為人口多,分布面積廣,人流量的需求,我國公路網規線路較為密集,因此在公路網規劃階段人手,全面吸收國際上先進理念與技術,將野生動物保護理念貫徹公路建設全過程,具有非常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