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鈺 何新紅
(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陜西西安 710065)
水庫已不再單純的具備為人們提供用水而存在,如何充分發揮水庫資源的功能優勢,合理調整水庫周邊的生態環境,強化水庫水資源的保護,滿足城市規劃的需求已成為當前水庫資源開發中丞需解決的重要問題,在開發水庫資源中要有規劃性的開發,立足長遠,以為人們提供優質的水庫生態環境。
我國水庫資源豐富,每個水庫的地勢、水質、生態環境與人文環境都具有不同的特征優勢,因此開發水庫景觀資源要根據其周邊的特征來進行綜合化的規劃設計。因地制宜的規劃設計能夠充分彰顯水庫的獨特性,發揮水庫生態資源優勢,彰顯人文資源的特點。水庫周邊生態環境良好,山水特征突出,植被資源豐富,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城市居民,為水庫景觀的旅游業的開發奠定了堅實的客源基礎,系統合理的開發能夠滿足周邊居民對山水游憩環境的需求。在保障水庫供水安全的前提下,綜合生態觀光與生態休閑,運動健身與游憩度假,文化體驗與體驗游樂等開發要素,將為水庫景觀資源的綜合利用提供新途徑。
水庫是陸地與水體的綜合交匯處,周邊生態系統繁雜多變、物質資源豐富多樣。在水庫景觀設計中要結合水庫周邊的生態狀況,借助于水域邊緣的生態效應,創設特色性的自然與人文相結合的景觀。在滿足人們居住、游玩和防洪的條件下,盡可能的保留水庫的自然風貌與物種多樣性。生態水庫景觀的設計可采用清潔型能源,如風力、水利等,保障生態環境的鮮活性與動態性,以建造與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水庫景觀。
水庫景觀通常城市周邊較為重要的場所,是多數人們生活與游玩的公共場所,景觀設計師在建設水庫景觀中,除滿足人們視覺的美感,同時也要注意為游客創造適宜的休憩場所,重點考慮人流因素,注重路口交通設計與設施場所的布置。同時也要保障人們對水庫景觀的功能需求,創建一個集休閑娛樂、商貿旅游、健身鍛煉為一體的多功能休閑區域,以滿足游客的需求。
水庫的建造首要的功能就是“防洪”,因此在設計水庫景觀中,要重點對其水位線以及風速進行測量,確定最高水位線與最高風速指標,并記錄對在最高標準下對駁岸的沖擊力度,以立體化的形式對駁岸和堤壩進行豎向設計,以適應水位的變化,保障水源的安全,在既能保障水庫防洪功能又可滿足人們對景觀親水性的需求下開發水庫景觀資源。
水庫與周邊的環境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整體,水庫景觀與游憩場所的設計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周邊的環境,在景觀資源開發中要注重開放空間的設計,使之與周邊環境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保持水環境與景觀資源的視覺美感。此外,也要注重水庫建筑的經濟適用性,以滿足人們對建筑的需求。
水庫的水體具有吞吐流等特征,在根據水庫的形態特征,可將水庫分為河流區、過渡區和湖泊區。其中河流區為水庫的入口,該地區水面較窄,水流較快,因此在這一地區開發中要格外的重視,切勿設計具有遮擋的建筑,可結合水庫周邊的植被與交通設計一條綠化道或者是陸路以增強水域視覺的開闊性。如可利用河流區的迂回轉折的線路來布置休憩空間,同時在交通上可通過立交橋的架設來創設一個層次豐富,優美的水庫景觀。根據水庫水的流量與水域面設計增設各種水上項目,以加強水庫景觀旅游項目的豐富度。
水庫周邊的景觀形態大多以“山水”作為基本特征,但由于所處地理位置與自然風貌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水庫景觀,在開發水庫景觀資源中,要結合水庫周邊環境地形與文脈規劃出具有該地區獨有的特色景觀。當前水庫景區旅游競爭如此激烈的背景下,若想將水庫景區立足于不敗之地,需要以創新的開發思維與特色化的角度開發審視水庫景觀資源,創設出獨具特色的景觀,增強水庫的吸引力。
水庫景觀的開發最為重要的就是加強水資源與植被資源的保護,通過水庫景觀的開發能夠有效提升水庫資源的利用效率與經濟效益。若在開發過程中一旦毀壞了水庫的資源與環境,將無法通過其他的手段來彌補。不僅會使旅游發展失去依托,同時也會影響這個水庫景觀的開發。因此在開發過程中,要綜合考慮到水庫資源的承受能力,以保護性的開發作為主要原則,來加強水庫景觀的生態適應性。在陸地上可通過設置生態禁區,來限制人們對水域的開發,在水面上可設置一定的交通船使用標準,與垂釣時間,以減少對水體的污染和水產資源的破壞。為人們營造最佳的旅游場所與生態空間。
水庫景觀資源的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對其合理開發利用尤為重要。因地制宜的水庫資源規劃利用能夠充分彰顯水庫的獨特性,發揮水庫生態資源優勢,促進景觀生態環境的綠色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