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立峰
(十堰市環境科學研究所 湖北十堰 442000)
隨著人們對環境保護的高度重視,積極推行環境影響評價,評估項目建設后對環境的影響能否可控;在項目建成后,實行環保驗收,評估項目是否達到環保要求。而在驗收時,驗收監測是主要內容,是把控項目運行情況和污染物回收利用以及達標排放的重要手段。相關部門依據驗收監測數據結果,提出整改以及完善污染防控的具體措施,并且進行全程監督,促使污染防控有效落實。
實施環保竣工驗收工作,要做好以下要點的把控:
(1)做好資料收集。環保驗收是在項目環評的基礎上進行的,其主要的依據就是建設項目的環評文件及其批復文件,故在驗收入場時,需要先行收集好環保相關資料,不盲目入場監測。
(2)做好實地考察。開展環保驗收工作,要做好項目可行性分析工作,深入到實地,做好相應的考察,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驗收方案。
(3)及時處理污染物排放問題。在環保竣工驗收工作期間,部分企業會存在如工藝能否穩定,污染物治理措施能否正常運行,產能是否達到驗收條件等問題。開展項目環保驗收時,驗收單位要依據污染物處理實際,制定完善的環保驗收監測方案,保證竣工驗收工作順利推進。
部分企業實際規模和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和環評有著較大的出入,使得部分環評材料給出的結論存在著不準確以及設施可行性分析不真實的問題,增加了環評竣工驗收監測工作實施的難度,驗收監測結果與建設項目環評預測分析結果不相符。
從實際工作來說,存在著環保執行不到位的情況,具體體現如下:(1)環保施工監管不到位。企業未能清晰區分環保工程監理以及工程施工監理的關系,對環保設施建設,特別是隱蔽環保工程,缺少重視度,存在環保監理部門的監管不到位情況。(2)“三同時”執行不到位。從污染防控以及在線監測等設施的“三同時”實施情況來說,受到投入經費以及處理設施等的影響,使得主體工程和環境污染防控措施難以三同時,或者工藝發生變化后,原設計方案無法和新方案配套等。
部分企業注重盈利,輕視環保投入,而且對建設項目環評驗收監測,存在著錯誤的認知,認為環境影響報告材料涉及到的環境保護以及污染治理標準都不重要。一部分企業開展工程建設時,沒有落實環境保護工作,或者存在敷衍建設的情況。尤其是現在驗收基本放開,企業自主進行驗收,第三方監測環保意識薄弱,就會存在驗收監測結果不真實的情況。
在環評竣工驗收監測中,環評資料作為監測以及調查的主要依據,必須要做好嚴格的把控。從當前實際來說,部分建設工程項目,在“三同時”實施方面,存在著銜接不充分的情況,使得驗收工作存在著殘留問題。對于此問題,要強化“三同時”制度實施各環節的監管。這需要完善環保設施建設環節的監督管控。除此之外,在驗收的過程中,要對企業生產技術以及環保設施等,采取實時監測以及評估的方式,做好全方位的監察以及評估工作[1]。
隨著技術產業的進一步發展,為了更好的做好驗收工作,相關監管機構要不斷完善驗收檢測指標,提高監測技術水平。除此之外,要結合工程實際,增加環保驗收監測類別,注重有機污染的監測。在具體實踐中,完善排污監管制度,采取常態化監管模式,做好排污程度以及排污總量的監管,及時發現異常排放污染物,避免企業偷排放或者超排放。
上述問題之所以存在,其和監測制度、工作技術水平等,有著直接的關系。強化監測相關法律法規,細化監測指南,提高設備精度,對于監測人員,要注重落實培訓制度,結合在線監測和動態監測等的實際需求,對其進行培訓,使得監測人員更好的適應崗位工作,做好嚴格的把關[2]。
綜上所述,企業需按照相關標準要求,規范做好自主驗收,強化環評竣工驗收監測工作;監測單位在具體監測工作中,要從制度和人員等方面入手,采取相應的完善措施,保障監測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在具體實踐中,要注重轉變企業的認識,加大基礎投入力度,支撐各項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