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 媛
(成都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 四川成都 610031)
城市化的不斷發展使得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發展問題變得十分嚴峻,人與自然之間的的相處模式也開始發生變化。因此,如何提高資源利用率已經成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主要研究課題,而實施生態環境建設的最終目的不僅可以有效改善當前的氣候條件,同時也能有效提高綠地面積和質量。但是就目前的建設方式來說,建設的過程中可能存在較多缺陷。因此用科學的方法指引生態環境建設,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是生態環境接下來的工作重點。
目前我國的生態節約理念在生態環境中的效果并不明顯,總體建設目標還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就原因來說,我國目前的生態建設還沒有大幅度推廣,節約技術仍然只是在一些較少地區適應。同時就節約水平來說,目前我國使用的節約型技術還比較單一,高層次技術仍沒有大規模應用。
凡是和利益相關的東西,通常都容易出現不良現象,在經濟發達的一些地區,開發商可能在利益的驅使下,選擇一些不符合生態環境生態環境的理念的劣質施工材料,或者在建設過程中過分追求利益化,沒有營造出合適的生態環境建設氛圍,導致當地的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同時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
雖然在社會的各個層面都在強調節約理念,在生態環境的建設中也在多次強調節約型技術,但是實際上,由于沒有嚴格落實節約型理念,節約理念仍然處于口號階段。
充分利用已有的宣傳手段來進行生態環境宣傳,并開拓新型技術的宣傳作用。同時對于各個社會成員加大宣傳力度,針對不同的社會團體采用不同的宣傳教育工作。例如:可以利用4.22地球日為契機,向市民分發宣傳材料,以及深入到學校、商場等人流量較大的場所中進行宣傳教育活動。同時創建綠色平臺,對市民進行環保知識的教育。
為了順應生態環境的發展要求,需要不斷提高施工技術以及施工工藝,并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計劃,降低建設施工成本,使生態環境的建設項目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
2.3.1 充分發揮政府在機制創新中的作用
充分發揮政府、個人以及社會的協同能力,通過多方位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政府在生態建設過程中將生態環境建設考慮到預算范圍中,進行統籌安排。并嚴格落實責任到個人的原則,鼓勵社會上各個投資主體加入到環境建設中來。
2.3.2 建立激勵、約束、監督機制
完善節約資源的相應措施,以及形成必要的獎勵機制,通過上述方式約束資源浪費,完善相應的制度建設,選擇最適應城市發展的設計方案,并由政府出面聘請專門的技術人員做好全程的監理。
一著力發展循壞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特別注重先進性和環保型,通過引進先進技術,發展高效益和低污染的項目。對于不符合我市區產業導向的項目,積極進行改進,推進新型的工業化建設;
二嚴格進行分類管理。在發展的過程中嚴格貫徹相關的管理條約,落實《建設項目管理條例》。
三是要大力推行清潔生產,發展生態園區建設。根據清潔生產的規劃方案的相關要求,在我省市區以及一些重點城鎮發展清潔生產工作,通過運用高能節污的新型技術,逐步解決現存在的結構性污染問題。
綜上所述,為了構建出持續化高效生態環境,全體成員也需要認識到構建生態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踏實深入到節約環境建設中來,學會如何將資源節約理念貫穿到生態環境的建設過程中,以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就當今時代的發展來講,過多的物質資源浪費已經難以滿足社會的良性發展需求,只有對有效資源進行整合,才能真正實現生態環境的建設目標。
[1]范夢雨.資源節約理念在生態環境建設中的應用研究[J].自然科學:全文版:00039-00039.
[2]程昊,張宜柳.資源節約理念在山區公路建設中的應用初探[C]//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16年學術年會優秀論文集(上卷).2016.
[3]鄒健明.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J].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2015,7(5):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