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修霞
(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長沙 410205)
綠色壁壘是指,通過環保、食安等理由,擴大產品檢測范圍并增加商品出入境檢測流程,從而使產品的入境成本相應提高,經銷商的風險不但擴大。這樣的手段,將使國外的商品難以與本國商品競爭。“三鹿毒奶事件”后,其他國家為我國的農產品設置了更高的綠色壁壘,以至農產品出口受到了較大的沖擊。針對這一問題,我國應當加大食品安全的監督管理力度,以提升中國制造的美譽度。
綠色壁壘的產生,會對我國的農產品出口帶來諸多影響,在部分國家已經形成聯合市場的情況下,我國農業的行業標準已被排除在國際認證體系外。這一問題,將對我國的食品貿易帶來嚴重的沖擊,其中食品深加工行業將受到最大的影響。在WTO貿易體系內,產業標準已經成為了整合市場的關鍵工具。通過統一的產業標準,入境檢測的成本將大幅降低,產品的兼容性也將得到提高。而掌握標準制定權的國家,則可向商品生產國銷售技術設備,并掌控銷售渠道。因此,在在產業標準無法對接國際市場的情況下,我國農業將面臨重大的損失。
綠色壁壘的產生,通常源于不同的認證體系。近年來,我國不斷出現食品安全問題,這些問題使得周邊國家逐漸失去了對我國安全檢測標準的信任,并嚴格依據本國的檢測標準,開展針對我國農產品的入境檢測。但不同國家的檢測標準往往存在較大的差異,我國的農戶難以滿足其具體的要求。例如,在泰國的《食品法》(BE2522),就將食品安全作為最高原則,并將農藥檢測作為主要檢測項目。而我國的農業生產主要面向國內需求,因此其對于農藥的管理并不規范,這樣的問題將使我國農產品的出口市場大幅萎縮。
在當前情況下,綠色壁壘將大幅降低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利潤。首先,針對不同的檢測標準,我國農戶必需應用有別于本國生產體系的技術流程。在這一過程中,部分農戶將被迫經營兩條不同的生產線,這一問題將增加農戶的生產成本。同時由于產品的質量差異較大,在倉儲、運輸等環節中,出口產品會面臨被內銷產品污染的風險。當內銷產品混入出口產品的情況發生時,國外的檢測部門將會拒接我國農產品的進入,而農戶或銷售企業將承擔高額的運輸成本。再有,受到食安問題的影響,我國農產品的美譽度已經大幅降低,部分企業只能依靠低價競爭的策略,重新尋求國際市場的認同。
針對產業標準無法對接國際市場的問題,我國的管理部門應當認真分析國際市場的食品安全標準并結合我國國情,制定新型的綠色農產品認證體系。針對申請綠色產品認證的單位,監管部門可利用射頻標簽技術,建立更為嚴格的監管體系。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國的監管資源將得到集中利用,針對出口產品的綠色認證也將逐漸得到國際市場的認同。
當前我國農產品的出口形式較為嚴峻。在改進的過程中,我國可借鑒日本的發展模式,逐步突破貿易壁壘。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日本農業集中出現農藥殘留超標以及瘋牛病等問題,國際市場迅速作出反應以防止有害商品進入。針對綠色壁壘,日本將食品安全問題視為國家的形象工程,并制定了嚴厲的懲罰措施。在這一過程中,日本不僅完善了本國的食品安全法,更將國民教育視為提升食品安全的源頭。經過有序的工作,日本于六十年代重新獲得了周邊國家的信任。
受到綠色壁壘的影響,我過農戶與出口企業的利潤大幅降低。針對這一問題,出口企業可嘗試采購安全標準更高的農產品。例如,我國部分國有農場通常會開辟專用的綠色生產基地,這部分產品的質量普遍較高。出口企業可聯合農場,共同擴大生產規模,已獲得穩定的產品供應。同時通過有效的宣傳該部分農產品將以更高的價格進入出口市場。
由于綠色壁壘客觀存在,且影響了我國農產品的出口總量。建議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通過建立值得信賴的綠色標準,借鑒國際先進經驗擴大出口市場總量。繼而通過提升出口利潤等一系列優化措施,弱化綠色壁壘的消極影響,支持國內農產品市場的環境保護發展,及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