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治榮 ,蔣 剛 ,袁 杰 ,向 程
(1.青海省自然地理與環境過程重點實驗室,青海 西寧 810008;2.青海師范大學生命與地理科學學院,青海 西寧 810008)
近年來我國開展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是國家在新時期加快農村改革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是依法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維護農民權利和農村社會穩定的重要舉措;也是深化農村產權制度和征地制度改革,推動土地規范化流轉,促進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發展現代農業的客觀需要和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的有效途徑[1-2]。目前,有關農村土地經營權確權工作已經在多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開展,研究已趨于成熟。朱邦耀等[3]基于GIS和RS的技術,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平羅縣土地確權中,運用高分辨率遙感影像對外業宗地權屬調繪,減少了測量時間,提高了效率。劉明河等[4]基于GPS定位、遙感技術等數字測量,在山東省土地確權測量方法研究中,實現了土地確權工作的專業化、數字化和網絡化,適用于不同作業環境和作業單位的實力背景。李強等[5]采用遙感影像調繪面積,輔助以利用GPS接收機、全站儀等組合方法和ARCGIS自動編碼工具等,在江西省某縣農村土地確權研究中,認為在農經權內外業工作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朱北仲[6]注重土地確權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在我國農村土地確權研究中,提高了確權效率和“四荒”地的確權及開發利用水平。陳明等[7]利用SPSS統計軟件估算,在科學測量的前提下通過對貴州省丘陵山區農民土地權屬意識進行調查和分析,提出在確權工作中應理解“地方性知識”,尊重歷史和習俗。就目前對國內土地確權的研究來看,大多數研究的研究區都在理想化的平原地區,或是在宗地田埂清晰的局部地區,對于面積不規整、田埂模糊的土地確權工作少有研究。我們基于RS和GIS技術,對以丘陵山區為主,田埂不清晰的廣東省龍川縣進行了土地確權研究,以總結該地區土地確權的優點和不足,并針對出現的問題提出建議,以期為類似地區的土地確權工作提供參考。
龍川縣隸屬于廣東省河源市,位于廣東省東北部,東江和韓江上游,東經115°03′13″~115°35′18″,北緯 23°5′57″~24°47′03″。地處丘陵山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光、溫、水條件較好,具有發展種植業的良好自然條件。2012年轄區總面積3 089 km2,轄24個鎮、315個村,總人口95.6萬人。改革開放后,農村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在堅持土地集體所有的前提下,落實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包干到戶,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業生產得到進一步發展。
工作底圖是調查草圖、地塊分布圖的制作基礎,是記載、顯示調查信息的重要載體。應用無人機航拍技術獲取目標區域的遙感影像。一般拍攝時間為12月份,該月份農地處于休耕期,田埂相對清楚,樹木枝葉稀疏,外界干擾較少,增強了影像的清晰度。對航拍影像應用幾何校正處理和建立地理空間位置關系,采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和高斯—克呂格投影方法,按照確權不同階段的需要,以行政村為單位,制作比例尺為1∶500~1∶2 000的空間數據正射影像圖和電子基礎數據底圖,并添加村鎮標注和其他信息。外業調繪底圖以1∶1 000為比例尺,為了調繪方便,將整村的底圖分割成50cm×50cm的工作底圖并添加圖符編碼(圖1)。

圖1 外調底圖
確權工作組在龍川縣農牧局、鄉鎮農業辦公室及村干部的協助下,進村開展土地確權宣傳大會,解答農民疑惑,使農民了解土地確權的意義和基本流程。引導農戶規范填寫承包方調查表和農戶基本信息表并逐戶簽字按指模。收集、審核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權屬資料,包括二輪承包臺賬、戶籍信息等。以經濟合作社為單位上交給發包方代表,保證農戶資料的準確性,發包方代表審核并簽字蓋經濟合作社公章。最后統一交給工作組成員。完成摸底調查,為外業調繪工作做好準備。
由鄉鎮農業辦公室、村委會工作人員及發包方代表共同組成承包地指界小組,與承包方現場共同指界確認所屬地塊。現場指界后,由調繪人員標注上圖,在承包地塊調查表中記錄權屬人、地塊名稱、土地利用類型和二輪面積等。調查編號以經濟合作社進行流水編號,如:A0001、A0002、A0003……,各經濟合作社按字母順序編號,采用不同的大寫字母,并在工作底圖右上方用黑色簽字筆做出標記說明是某個經濟合作社的代碼。最終按照編碼規則,形成標有地塊編碼、承包方代表姓名、地類、地塊名稱、二輪面積的外業調查表和有地塊編碼、地塊四至的工作底圖。外業調繪具體分以下兩種情況。
2.3.1 田埂輪廓清晰地調繪方案 田埂輪廓清晰地是指在平常的耕作中,各宗地之間有明確的田埂或界址線,遙感影像圖上能精準判斷農戶承包地的具體位置和界址輪廓。外業調繪圖上,統一采用紅色0.3mm水性筆勾畫界址線輪廓,圖上文字統一朝北,畫線按照實際輪廓線盡量一筆過,不可幾條界址線重復疊加在一起。每塊宗地是一個閉合的面,因此,界址線必須閉合,不能有缺口,不能穿插到其他地塊、道路、魚塘中去(圖2)。最后在工作底圖中標明四至,如:道路、水溝、河流等。

圖2 外調底圖畫圖規范
2.3.2 田埂輪廓模糊地調繪方案 田埂輪廓模糊地為多年未耕作而丟棄的承包地,屬于確權范圍。確權工作中了解到龍川縣有2/3的土地存在田埂輪廓模糊的問題,在航拍影像圖上客觀存在無法精準判斷農戶承包地的具體位置和界址輪廓(圖3)。為保證農戶的合法權益,確保土地確權工作的順利進行,工作組成員提供一份承包地范圍和總面積資料給經濟合作社發包方代表,由村干部監督,所有承包方代表以商討和表決的形式做出確權方案。一是對田埂輪廓模糊地較多、每戶承包地面積不同的,按照二輪承包臺賬當時(1984年)各農戶家庭分田人口數平均分配確權;二是對田埂輪廓模糊地較少、每戶承包地面積相當的,統一確權到經濟合作社公有。為了確保其公正、公開、透明化,要求承包方代表在確權表決書上簽字按指模予以確認,經濟合作社成員2/3以上確認無異議后再進行確權,若有異議,則該經濟合作社暫緩田埂輪廓模糊地確權。

圖3 田埂輪廓模糊地
對外業調查數據及工作底圖進行檢查后,應用ARCGIS10版本對宗地矢量化處理。打開ARCMAP工程文件,加載電子底圖的基礎數據,建立地理空間數據庫,在數據庫中分別創建線要素和點要素,按照外業調繪圖在電子底圖上完成矢量化。由于龍川縣屬丘陵山區,山多田少,每宗地的面積和宗地間的田埂較小,使用ARCMAP線要素矢量化宗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精準性。矢量化完成后,在ARCMAP工具箱中應用空間分析,將線要素轉換為面要素,設置面要素屬性中的標注,表達式中輸入:ROUND([Shape_Area]*0.0015,2)計算宗地面積。如圖4中,宗地界限清晰,面積精確到兩位小數,數據單位為“畝”。在空間鏈接工具中,將面屬性與點屬性聯接,使點面屬性一一關聯,將承包方代表戶籍信息導入面屬性表。最后完成公示圖。

圖4 宗地矢量化
將制作完成的宗地公示圖和公示表以經濟合作社為單位,再次在鄉鎮農業辦公室、村干部及發包方代表的組織監督下,進行公示審核。若宗地或農戶身份信息有誤,或承包方提出異議的,確權工作組成員及時核實、修正。必要時,再次查看外業調繪底圖或赴現場實際查看現狀,直到公示無異議,承包方代表在公示圖和公示表上簽字并按手印確認。最后由發包方代表和確權工作組成員再次核對所有信息,并在公示圖和公示表上簽字、蓋經濟合作社公章。公示期限不少于7 d。
龍川縣農村土地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嚴格執行相關的確權法律政策,應用ARCGIS軟件實測計算的面積,經公示后據實登記。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由國家農業部統一監制,內容有發包方全稱、承包方代表姓名、承包方代表身份證號碼、承包形式、承包方住址、土地承包合同編號、承包期限、承包方家庭成員情況、承包地塊情況、承包地塊示意圖等信息。確權工作組將確權成果資料和《土地承包合同》上報給鄉鎮政府農業辦公室初審,通過后由鄉鎮農業辦公室提交至龍川縣農牧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管理部門審核,通過后批準頒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并加蓋龍川縣人民政府印章。
龍川縣農牧局農村土地承包確權管理部門將每個鎮的外業調繪底圖、農戶基本信息表、農戶戶籍信息復印件、承包合同等相關資料和矢量化完成的農戶宗地等相關電子信息數據,按照國家確權方案政策規定,建立國家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管理信息系統,并進行統一歸檔保管。
龍川縣的土地確權工作,在RS和GIS技術支持下,妥善解決承包宗地面積不準、四至不清、空間位置不明等問題,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制度,尤其是對田埂輪廓模糊,棄耕多年的土地進行了確權登記。進一步穩定和完善了農村土地承包關系,有利于建立權屬清晰、權能完整、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有利于強化承包農戶的市場主體地位和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地位;有利于明確土地承包經營權權屬,為解決龍川縣土地承包經營糾紛、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的各項合法權益提供強有力的依據,為發展現代農業和規模化經營奠定了基礎。
龍川縣土地確權工作應用無人機采集遙感影像,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宗地面積的精確度[8],特別是解決了田埂模糊地的確權問題。但遙感影像獲取設備比較單一,尤其是一些樹影或建筑物遮擋的盲區,采集信息不清楚,給外業調繪和宗地矢量化帶來不便。在矯正和解譯影像時,采用的投影方法欠佳。龍川縣農村土地經營權確權工作在現有的農村土地承包相關政策法規支持下,以1984年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和1998年第二輪農業承包地塊為依據,正確引導農戶做好確權工作。充分考慮了不同鄉鎮、不同類型的土地承包經營現狀,將田埂清晰地和田埂模糊地分類分步驟調繪確認,分清輕重緩急,按照先確認田埂清晰地后確認田埂模糊地的工作思路[9],對爭議地暫緩確權,“分等定階段”的工作方法,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龍川縣2/3的田埂輪廓模糊地大多靠近山谷地帶,交通不便,地形復雜多變,多年未耕作,雜草叢生,甚至有滑坡等塌方掩蓋了宗地的田埂,造成界限不清。在RS與GIS技術的支持下完成確權工作,減少了承包方的損失。特別是GIS的繪圖制圖、空間分析,空間聯接等先進技術,提高了龍川縣土地確權的精確度和空間地理位置的準確性[10]。
[1]范媛菲.粵東西北地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試點問題研究[D].廣州:仲愷農業工程學院,2016.
[2]宗 禾.土地確權:讓每塊土地都有“身份證”—農村土地確權法規政策問答[J].農村·農業·農民(A版),2014(8):15-16.
[3]朱邦耀,李利平,周 紅,等.基于GIS和RS的農村集體土地產權確權研究[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4(5):54-55;84.
[4]劉明河,崔信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中測量方法研究[J]. 煤炭工程,2013(S2):144-145.
[5]李 強,張立亭,陳竹安,等.基于ArcGIS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相關技術[J].廣東農業科學,2015(6):161-165.
[6]朱北仲.我國農村土地確權中的問題與解決對策[J].經濟縱橫,2015(5):44-47.
[7]陳 明,武小龍,劉祖云.權屬意識、地方性知識與土地確權實踐—貴州省丘陵山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的實證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14(2):65-74.
[8]SALAHALDIN S ALI,FOAD A AL-UMARY,SARKAWT G SALAR,et al.Evaluation of selected site location for subsurface dam construction within isayi watershed using GIS and RS Garmiyan area.Kurdistan region[J].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Protection,2014,6(11):972-987.
[9]A PANDEY,A MATHUR.Soil erosion modeling of a Himalayan watershed using RS and GIS[J].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2009.59(2):399-410.
[10]譚貴華.農村雙層經營體制法律制度完善研究[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12.
[11]MODELS NIBIN CHANG,HOWEN CHEN.Evaluation of non-point source loads in the reservoir watershed using the GIS/GPS/RS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and numerical[J].Water International,2001,26(2):239-251.
[12]何 虹,許 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制度的法律完善—基于蘇南農村視角[J].農村經濟,2013(6):44-49.
[13]鄭曉華.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項目應用[J]. 測繪通報,2015(9):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