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鵬


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上野的櫻花爛熳的時節,望去確也象緋紅的輕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結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藤野先生》——魯迅
拋開過去,在領土主權方面日本至今跟中國都有沒收拾完的爛攤子,所以如果我說中日關系不好,應該沒人會反駁。
拋開歷史,你了解日本么?除了書本電視里看到的,你對日本又有什么印象?
不過我倒是覺得,一個國土面積只有27萬平方公里,一百五十年前還在效仿中國的島國,能成為世界前列的發達國家,它一定有值得我們學習的文化和精神。而我也是抱著感受的態度親自去認知了這個國家,從人文中總結了一點我眼中的日本。
第一站是大阪,關西的機場是建在大海之上,是世界第一座百分百填海造陸而成的人工島機場。降落的時候是東京時間6點鐘,天剛黑,飛機貼著海面飛行,整個日本海都盡收眼底。
從剛落地的興奮,到出關,第一感受就是——秩序井然。海關對你點頭哈腰,并逐一把每個游客安排到人最少的隊列,每個路口或者關口都有人在為你指路,甚至大部分工作人員都用流利的中文告訴你該怎么做。
接下來的日子里,“哦哈呦(你好)”。“斯密嗎塞(不好意思)”和“阿里嘎都(謝謝)”是我在日本這幾天聽到的頻率最多的詞,往往他們說這些話的時候也都帶著畢恭畢敬的鞠躬行禮舉動,這一點其實是最讓我覺得不好意思的。雖然夸張,但是不得不說心里還是很舒服的,誰不愿意當那個被人尊敬的人呢?禮節的注重,讓日本人給人們留下了高素質與教養的印象。
說到秩序,最讓我佩服的其實還是日本的交通。日本的街道很窄,跑的也都是小型車,車速也都很快,不過有一點,就是日本的交通參與者們真的是太守秩序了。遇到紅燈,停車線后面每個車之間幾乎都會隔幾乎半個車位,在綠燈亮的時候都可以第一時間加速前行,這樣反而提升了通行效率。
進停車場,一個一個排隊靠邊,絕對見不到往前擠或者搶車位的,任何路口,不管是紅燈綠燈,你能見到的一定是車讓人,我甚至見到了直行的車輛主動倒車讓轉彎的車先行,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你不會感受有任何人的不滿,因為你完全聽不到喇叭聲,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有序,或者可以說是死板。
反觀中國式開車,加塞就憑著個快準狠,你說你不加塞?不好意思,那您別走了。至于禮讓行人,別提了。即便有少數高素質的司機停車讓行,估計也會被后面亟不可待的司機一陣喇叭猛催。在銀座的時候,路邊停滿了大巴車,雙向兩車道,這時候還是沒有堵車,只不過前進速度慢了點而已。所以對于日本的交通秩序,我是發自內心的羨慕。
其實第三點,可能還和秩序有關。前面也說了,日本人很注重禮節,在有禮貌的背后,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日本的街頭很干凈,而且街邊沒有一個垃圾桶,大家出門都有自備垃圾袋的習慣。每周的固定時間,回收不同分類垃圾的處理車會來收走相應的垃圾,這一切其實都是為了方便別人的工作。
我去了一次日本的麥當勞,我們都知道麥當勞是有人收拾桌子的。不過我看到的現象是,每個人都會把餐盤整理好,分好類完了將餐具送至回收處,看得出日本人已經養成了盡量不給他人制造麻煩的習慣。
日本什么都有,就是沒有假貨,什么東西在這里是一個價錢,到另外一個地方價格也一定不會差很多,一個在日本生活了多年的朋友這么跟我說。所以,這對于從來不缺假貨的中國人來說,這絕對是最能激發他們購物欲的原因。
還有一點。其實是我不太喜歡的。東京的人口密度不比中國城市低,不過夜晚的東京除了銀座、澀谷和秋葉原等地方外,大部分地區路上盡管燈火通明,但是幾乎都看不到人了。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日本的老齡化問題正日益嚴重,老人更喜歡待在家里,所以整個城市里你其實感覺不到年輕的活力。
第一次走訪日本,從大阪、京都、富士山再到東京,日本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日本,你能感受到的東西真的太多太多,太禮貌、太守規矩、太高效,摒棄糟粕,值得學習的地方確實很多。這一切,可能就是我對日本的最初印象了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