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納新
摘要:活動區活動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活動區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小班幼兒特別喜歡邊說邊玩,抓住這一特征,我們就把生活能力的培養寓于區角活動之中。
關鍵詞:自理能力;包辦;終身受益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兒在日常生活學會生活自理,從事簡單的自我服務的能力,從而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幼兒有了一定的自理生活能力,不僅會滿足自身的發展需要,更是幼兒在以后社會中賴以生存及發展的根本。教師以游戲為基本形式,整合語言、游戲、生活、計算、科學、常識等方面內容,貫游戲性、操作性、家園合作性和整合特點。
一、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幼兒不能做到獨立進餐
掉飯粒,剩飯,挑食的現象很普遍。在全班小朋友中,部分幼兒能自己洗手,洗臉等,一部分幼兒經過家長配合教育掌握了該項要求,多數幼兒則不能,洗手的過程就是玩水的過程,或者就是只會簡單地把手放在水龍頭下面沖一下。入廁:在上幼兒園之前,家長很少對幼兒進行專門的入廁訓練,大部分幼兒不能獨立入廁。穿衣服等:大多數幼兒穿不系鞋帶的鞋子,但很難分清左右。個別幼兒不能自己穿鞋和襪子,根本沒有穿的意識。整理物品,半數以上的幼兒根本不懂什么叫整理東西,為什么要整理自己的東西以及如何整理自己的東西,用過的東西能放回原處,僅有2位幼兒的回答是肯定的,但前提難得出這樣的結論,3歲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是差的,運用游戲的方法,學習生活自理的技能愛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對孩子來說,最高興事莫過于游戲了。游戲是孩子幸福的源泉,而大量的知識、能力的獲得也都來自游戲,針對此特點,教師應將生活技能的學習內容融于各類游戲中。
二、教會幼兒進行自理的方法
教給幼兒的是做事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包辦、代替,為了教幼兒學會正確的洗手方法,不弄濕衣袖。教師一邊教一邊做示范。洗手前挽袖子,我們會這樣說:爬呀爬,一爬爬到山頂上,別讓袖子滾下來。洗手時我們編成了順口溜:“擰開龍頭弄濕手,擦上香皂搓一搓,手心手背變泡泡,再用清水沖干凈,關上龍頭甩甩手,拿個毛巾擦干手。”就這樣在老師的有意引導下,幼兒都學會了正確地洗手方法。”就這樣孩子們邊說邊做,現在都會自己洗手了,所以,教給幼兒正確的方法,才能讓幼兒終身受益。
三、用鼓勵性方法去培養
對小班幼兒來說動手能力很薄弱,成人對幼兒自然有種憐愛之心,幫了又幫,包了又包,孩子失去了鍛煉的機會。因此我們教師要利用集體氛圍,設下誘餌,利用幼兒感興趣、喜歡的方式給他們鍛煉的機會,讓他們試著自理。幼兒洗手習慣的培養一直是一個不容易解決的問題。這是由于幼兒年齡小,堅持性和自控能力也差引起的。考慮到幼兒喜歡被老師表揚的特點,從培養幼兒洗手興趣出發,每天在小手變干凈的游戲中找出一雙最干凈的小手獎勵一枚小五角星,幼兒洗手的興趣漸漸調動起來了,對幼兒的每一項要求,教師都要充分考慮到幼兒自身存在的困難,為幼兒提供一定清楚不要忘記把適當、適時的鼓勵與表揚送給孩子們。
四、創設豐富多彩的區域活動,給幼兒更多的鍛煉機會
活動區活動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活動區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小班幼兒特別喜歡邊說邊玩,抓住這一特征,我們就把生活能力的培養寓于區角活動之中.比如,我們在操作區,我們投放了一些大小不一的瓶子,讓幼兒擰瓶蓋,還放置了瓶娃娃和豆類小勺等,讓幼兒做喂寶寶的游戲,在娃娃家放置一些娃娃、梳子、吹風機、手絹、等,讓孩子們給娃娃洗臉、梳頭、穿衣等,在廚房,投放勺子、小碗、排油煙機、大勺、刀子、菜板、橡皮泥等等,讓孩子學做飯做菜體驗家的樂趣,在建構區提供大型玩具,樂高玩具,在益智區,提供一些益智材料,練習系扣子、串珠子、夾豆子等材料,語言區提供一些繪本書、故事書、通過設計一系列生活活動,讓孩子在區角活動中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得到生活體驗,得到生活能力鍛煉,另外,我們在設計活動時,還遵循了幼兒的個體差異,同一活動不同層次,難易結合。如:在感官區的配色活動中就分了顏色與顏色、顏色與事物、事物與事物三個層次,在巧手角的繞線活動中有單一的繞線軸和按顏色繞線板等等,孩子們可根據自身能力了解幼兒的自理能力。
五、利用一日活動,讓幼兒進行生活技能的操作練習
為了使幼兒熟練掌握生活技能,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創造條件讓幼兒反復練習。我們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個可以利用的機會,為幼兒提供學習途徑。比如來園自己擺放自帶物品、上午喝牛奶自己插吸管、有鼻涕了自己去拿面巾紙擦干凈、中午吃飯是自己動手吃完飯和菜,所有的環節和活動在這種“家”的情景中展開,以不同的游戲形式,讓幼兒參與、動手實踐從而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
六、用家園合作方法去培養
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園之間要及時溝通信息,交流看法,確定教育策略,協調實施針對性的教育。針對不同的孩子在不同階段的表現調整策略,在長期的協作配合中體驗“合力效應”。老師與家長加強日常聯系,達成一致目標,共同要求幼兒,及時肯定幼兒的進步、鼓勵幼兒,并逐步提出新的要求。并及時對家長所尋求的幫助做出回應。在學期中和學期末,我們會通過個別家訪、談話和調查表的形式不間斷地關注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發展狀況,讓幼兒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游戲、學習、的把這種能力的培養滲透到幼兒的日常生活之中。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更是如此。不能今天讓幼兒學習掌握生活自理能力,明天嫌幼兒做得不好或添麻煩,就包辦,代替了。孩子特別好模仿,有時你在調顏料時,孩子會有興趣地嘗試一下,這時,我們應多鼓勵,少指責埋怨,以保護孩子做事的積極性。我們還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閃光點,賞識孩子的點滴進步,讓他們做力所能及給孩子一個鍛煉的機會!相信孩子,經過磨練他們一定會做得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