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斯華
在華中師范大學進行教師培訓期間,我通過仔細閱讀和比較華師的地理系李家清教授向我們展示的兩篇中美的地理教學設計,分別是《中學地理教學參考》一書上的《水資源》教學設計以及美國教師的《關于北極和南極人們知道什么?》的教學設計,我感受到中美的地理地理教學設計存在較明顯的差異。下面是《關于北極和南極人們知道什么?》教學設計:
案例:關于北極和南極人們知道什么?
內容概述:混淆北極和南極的特點是很正常的事,很多人從未學過這兩個地區的不同點。
在這課里,學生將研究極地的地形、氣候和動物。然后他們將采訪人們,找到他們如何認為和了解這兩個區域。他們將寫出幾段話解釋為什么了解極地很重要并描述這兩個區域的不同,進行總結。
相關課程:地理、世界歷史
與國家地理標準的關系:
標準4:“地區的自然與人文特點”
標準5:“人們劃分區域以闡述地球的復雜性”
時間:3~4小時
材料要求:聯網電腦、Blank Expedition 世界輪廓圖(基本模式,沒有邊界),每位學生兩張、寫作和繪畫材料
目標:學生將列舉描述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的詞匯;研究并回答關于極地的問題;用他們所學到關于極地的知識來闡述地圖;向人們采訪他們關于北極和南極的印象;闡述地圖以顯示人們對這兩個極地的印象;和全班一起討論采訪結果,并寫幾段話解釋為什么了解極地是很重要的并具體說明他們的不同。
地理技能:獲得地理信息;組織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
建議程序
開頭:
要一個或更多的學生在世界掛圖上指出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問他們是否知道這兩個區域的技術定義,確保他們了解北極圈和南極圈的位置。
在黑板上寫下“北極”和“南極”,當學生思考每個極地時,要他們組織來自他們頭腦中的語言并在恰當的標題寫出他們的話。
觀察學生寫的清單,看看他們是否不一樣或存在相同的內容。學生認為這兩個區域最主要的不同是什么?
展開:
要求學生進行研究以找出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有什么很像。他們應該訪問下列網站,加其他網站和印刷資源,并且應該回答下列問題。
網站:1國家地理:海底實驗室——南極洲;2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忍耐力——沙克爾頓的傳奇似的南極探險;3美國廣播公司:北極點2001;4(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局:北極主題網頁——圖片展覽 South-Pole.com
問題:
1北極和南極的地形有何不同?
2你在每個區域可以看見什么動物?
3誰是第一個到達極點的探索者?
4那個幾點更冷?為什么?
發給學生世界輪廓填充圖,并要他們用他們所學到關于極地的知識來闡述地圖。他們應該畫一些動物、自然的特征以及其他在每個極地存在的事物。
要學生思考他們將向其他人提出問題以找出他們關于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的印象。學生的問題寫在黑板上,并要求學生選擇四至五個問題用于他們的采訪。他們可能想要包括他們在研究所回答的三個問題。
要學生進行他們的采訪。每個學生應該至少采訪五個人并記錄他們的回答。
學生完成采訪以后,發給他們新的世界輪廓填充圖,闡述地圖以顯示人們對這兩個極地的印象。例如:人們是否認為北極熊住在北極和南極,學生應該在兩個極地都畫上北極熊。
結尾:
全班一起討論采訪的結果。關于極地有哪些共同點?這些印象有多準確?學生認為人們為什么有這些觀點?如何比較學生畫的這兩幅畫:它們相似嗎,或它們有顯著的不同點嗎?
建議學生評價:
要求學生寫幾段話來回答問題“他們為什么認為了解兩個極地的特征及不同點很重要?”至少提供兩條原因。
課程擴充:
]要學生進行研究以找出19世紀末期至20世紀早期的一些有名的極地探險者,例如皮埃和漢森,或沙克爾頓。讓他們畫出探險者的路線并寫出幾段話描述探險者教給歐洲人和美國人關于北極和南極的一些事情。
以上這則案例,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地理教學與中國地理教學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教學探究形式的差異
美國地理教學以大量的、學生自主的動態的問題探究為主。美國學生都具有天賦的探索欲望,好動且好奇。美國教師在教學中扮演的是探究活動的激發者和指導者,探究者的角色完全由學生擔當。在《關于北極和南極人們知道什么?》的教學設計課例中,教師沒有對北極和南極進行抽象的解釋,而是指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來獲取知識。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猶如一群探索者圍繞問題開展了繪圖、查網站、采訪、討論等實踐活動,逐漸了解到人們對北極和南極的認識有哪些,也了解到南北極的真實情況。
中國的地理教學設計則是老師精心給課堂準備好問題,讓學生在這些設定的問題里學習探究。通常是老師在知道問題答案的前提下,名義是讓學生探究,實為通過探究誘導學生達到老師指點的那個正確答案,一旦學生找到了答案,這個教學環節就結束。美國的教學則更注重給予學生自由的想象空間,去探索老師學生都未知的但客觀存在著的答案。相對于中國課堂,美國的課堂充滿了開創性和非預設性。
第二,美國注重學生自主體驗,中國則注重基本理論多于實踐
美國教師重視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和已經獲得的生活經驗,并巧妙地將學生的體驗轉變成了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自然地理的“活”教材。通過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和直接經驗納入課程實施的過程,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和親身體驗與地理知識的學習聯系起來,使學生的經驗在充滿趣味的、探索性的地理探究過程中與自然地理知識相互作用,生成新的知識。
中國的地理教學活動學生雖然也討論了,也交流了,但還是較形式化。如:做地理實驗,教師一般都會先講解實驗器材、實驗目的、實驗步驟,然后學生都是用相同的實驗方法和儀器動手操作實驗,最后得出相同的結論,證明地理課本上的理論或者定律。中國的地理活動較缺乏探索性,缺乏真正的地理實踐和問題探究。此外,由于高考是中國教育的指揮棒,衡量知識的標準就是考試成績,導致老師在地理教學只能單一的重視地理知識,而忽略了學生的真實需要。總的來說,中國的地理教學仍然是基本理論多于實踐。
我國的地理活動教學在實踐方面仍處于探索階段,中國的地理教學尚有不足之處。美國的教學方式有利也有弊,中國教育應該結合本國國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進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