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麗
農業品牌化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依靠品牌帶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既符合當今農業發展的一般規律,也順應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實施品牌帶動戰略,促進品牌農業發展,對于加快農業產業化、標準化、市場化進程,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經濟增加,推進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現以南陽市臥龍區為例,對加快農業品牌發展提出一些建議。
加強農業品牌建設的意義
加強農業品牌建設,有助于推進農業現代化。強化農業品牌,可以充分利用好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及設備的作用,有助于對整個社會發展進行戰略定位和戰略布局,必然會推動農業現代化的快速發展。
加強農業品牌建設,有助于打造農業特色產業。加強農業品牌建設,可以優化產業結構、推進產業發展,可深入挖掘農業資源的內在價值,充分利用農業資源的優勢,對那些集人文、生態、環境等為一體的要素進行資源整合,打造特色農業產業。
加強農業品牌建設,有助于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加強農業品牌建設,保證農產品品質優良、安全是農業品牌建設的核心要素。在品牌建設中突出綠色、高效、安全、質優等特征,可提升資源利用率,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加強農業品牌建設,有助于增強農業國內國際競爭優勢。在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強化農業品牌建設是提升農業國內國際競爭能力的重要出路。當前臥龍區成為北京、上海、香港等發達城市的供菜基地,臥龍區的艾草產業和月季產業已大量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從而向國內國際市場展現出強大的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農業品牌建設魅力。
臥龍區品牌農業發展成效
近年來,臥龍區高度重視農業品牌化建設,圍繞發展現代農業的目標,發揮農業產業資源優勢,大力實施品牌戰略。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育品牌,以品牌拓市場,品牌農業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品牌農業體系初步形成。經過近幾年的發展,臥龍區農業品牌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品牌農業已初具規模,出現了一批名牌產品。在全區無公害品牌的認證和管理中,臥龍區已開展無公害認證企業11個、無公害品牌22個,產品涉及辣椒、黃瓜、苦瓜、番茄、空心菜、茼蒿、西藍花、長豇豆、玉米面、玉米糝、香菇、黑木耳、花生、平菇、秀珍菇、猴頭、香菇、雙胞蘑菇桃、石榴、葡萄等共20個品種,基本滿足了市場需要。
農業生產標準化程度提高。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農產品的供給由數量型開始向質量型轉變。伴隨著品牌經營的是農業生產的標準化和規模化。各無公害認證企業在發展無公害農產品時,不再沿襲傳統的粗放式生產手段,而改為統一模式、統一規格、統一生產標準的標準化生產和規模化生產,既降低了生產成本,也提高了生產水平。
部分農產品市場占有率居全國前列。品牌農業是農業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占領市場制高點的必由之路。月季產業和艾草產業是臥龍區的兩大優勢特色產業。艾草產業在臥龍區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經營艾產品的市場主體有498戶,其中企業有406家,品牌專利43項,從事艾制品的電商2000多家,年加工艾制品4萬多噸,自主研發的傳統艾條系列產品遠銷日本、韓國、東南亞、歐洲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年銷售額達30多億元。月季產業更是走向全世界,世界上有60%以上的月季都來自臥龍區,來自南陽。現在,南陽市和臥龍區正全力以赴準備2019年世界月季洲際大會。
品牌農業區域效應逐步顯現。臥龍區通過發展龍頭企業、培育農業品牌等舉措,充分發揮品牌農業企業的產業鏈優勢,提高標準化、區域化、產業化經營水平,提高農業經濟整體效益,有力地推進區域經濟的增長。如石橋的月季,現已發展到臥龍區的各個鄉鎮;石橋的老姜歷史悠久,姜質優良,在石橋的各個村都有不同規模的種植;謝莊龔河的玫瑰花、董營的紅薯已發展到周邊村種植;蒲山的桃、潦河坡的石榴、潦河的葡萄等因特色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旅游觀光區,而且由于產品品質優良,在南陽乃至武漢、上海等大中城市備受歡迎,品質優良價位高,品牌效應有所顯現。
品牌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品牌農業企業規模偏小,產品有牌無量。臥龍區目前已認證無公害品牌共20個、無公害企業11家,這些生產型企業中,最大種植規模的種植面積還不到200公頃。個別品種因資金和其他因素的限制,規模才10~20公頃。規模偏小,有品牌無供應,產量還不能滿足本地市場的供應,品牌市場效應無法充分顯現出來。由于沒有經濟效益,個別已認證的企業在無公害產品到期換證時積極性不高,不愿意再進行換證。
缺乏品牌意識,生產經營觀念陳舊。在臥龍區,農產品的生產經營多數是交由專業的農業合作組織或者農業企業、種植大戶、家庭農場來負責,雖然他們對于無公害認證或者注冊商標很是熱衷,卻很少花精力去經營。對于農業企業來說,生產無公害產品是強項,而推廣宣傳無公害品牌卻是弱項。由于品牌經營觀念陳舊,推廣力度有限,導致本地區很多人都不知道企業經營的品牌。而沒有品牌知名度、沒有市場影響力,無公害品牌或商標最多就是個名字。
農產品科技含量較低,品牌潛力有待挖掘。農業品牌建設必須有過硬的質量和足夠的資金作為基礎,而過硬的質量又需要由強大的科技作為后盾。為確保品牌農產品的高質量和高效益,農業企業應當加強對農產品的深加工。然而,現階段臥龍區已認證的無公害品牌除了青華鎮永興農貿公司粗加工玉米面和玉米糝外,其他企業都沒有對其產品內在價值進行加工,最終嚴重影響了企業效益。
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較低,標準化生產滯后。現階段,農業生產技術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農業生產經營也逐漸凸顯出規模化等優勢。但是農戶與農戶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公司和農戶之間,普遍存在著很大差異性。這種差異不僅僅體現在生產技術方面,還包括生產環境、資源等方面,使得品牌的內在一致性難以維護,從而制約農業品牌發展。
加快品牌農業發展的建議
政府要高度重視農產品品牌建設。各級政府應當提高品牌意識,積極倡導并大力扶持農業品牌建設,農產品的生產者、加工者、經營者之間要強化溝通,尋求合作機會,在樹立品牌觀念的基礎上不斷提升農產品附加值,進而促進農產品品牌建設。實際上,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既要求多方共同努力,同時也能夠共同收益。站在農民角度出發,能夠在獲得技術指導的同時,有效緩解農產品銷售難困境;企業通過品牌建設,能夠在保障原料供應的同時,實現產品的質量化和規模化提升,有規模就有效益;政府可以趁機進行產業結構調整,讓產業結構更合理,更有利于本地區農業的長期持續穩定發展。
扶持龍頭企業,擴大規模生產。在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中,龍頭企業所發揮的作用不容小覷, 屬于農業生產經營的主導者。龍頭企業對外能夠積極開拓農業市場并為社會提供優質的農產品,對內能夠帶動農民致富并為其農業生產提供有益幫助,因而是農業品牌建設核心力量的一部分。基于此,各級政府應當制定相關政策,積極培育并壯大龍頭企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作用,加強各個農產品生產企業之間的協作,實現“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生產”的規模化和標準化生產,特別是要在價值增值環節重視企業的密切交流,進行資源優勢的整合互補,形成農業產業競爭優勢,實現農業企業規模集聚效應,從而為農業品牌建設創造有利條件。
加強技術創新與推廣,引進農業科技人才。農業技術創新能夠幫助農民熟練掌握致富手段,能夠提升農民駕馭市場的能力,并為其提供技術支持,來促進農業持續穩定發展。在農業技術創新方面,要以農業企業為依托,加大科技投入,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積極主動對接農業高新科技項目成果,引進農業科技人才,建立集科研、推廣、應用為一體的科技服務體系,如農產品的采收、包裝、儲藏、保鮮、運輸、深加工等多種技術,以此來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保持品牌農產品的名優品質和市場活力。
加大農業品牌宣傳推介力度。將品牌農業宣傳列入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大眾傳播媒介對內對外宣傳的主要內容,積極主動通過各類展示展銷活動和各級媒體推介品牌、宣傳品牌,形成政府重視、企業主動、消費者認知、多方合力推進品牌農業建設的良好氛圍。宣傳部門要幫助企業做好品牌的宣傳策劃,促進品牌農業輸出,擴大名牌農產品知名度。執法部門要加強對農產品品牌市場的凈化,不斷組織力量打假保真,保證品牌的純凈度和品牌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