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再生資源回收體系不斷完善,市場規模超萬億,回收率仍有提升空間。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建立起以回收點、分揀中心和集散交易中心為主的“三位一體”回收鏈條,同時企業與各地政府正在積極推進環衛系統和再生資源系統的融合,從而提高再生資源的回收效率。
我國2016年主要十大再生資源回收量2.56億t,同比增長3.3%;產值5 903億元,同比增長14.5%。其中,廢電池、廢棄電子產品等回收產值保持20%以上的高增速,隨著技術和標準的提高,未來主要品類仍擁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2.政策的核心是規范行業,從而營造良性發展環境。《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中長期規劃(2015-2020)》等綱領性政策的出臺,明確了行業以規范化、規模化為發展方向,而近年出臺的一系列配套政策無論是補貼性還是約束性,也都旨在規范行業內參與者的行為,隨著稅收政策的逐步改善和對規范企業的補貼、基金等扶持力度增強,行業內不規范的小散企業有望逐步出清,劣企驅逐良企的情況也將有所好轉。
3.從品類來看,廢鋼、廢有色金屬產值規模大,在產能置換、回收率提升等政策、報廢周期到來以及大宗商品上升等驅動下仍具有增長潛力。在補貼和規范化政策下,廢棄電子產品、廢電池等品類高速成長,隨著行業的逐步規范,未來產值規模有望迅速提高。
4.頭部企業將受益于市場集中度提升。目前,行業仍處于發展初期,CR10不到30%,但領先的頭部企業通過整合資源、精細化運營,有效提高了市場份額和盈利能力。同時,頭部企業在整合上下游渠道、資金和技術等方面已經展現出較強的實力,隨著行業發展環境的健康化,頭部企業的競爭優勢將進一步凸顯。
5.投資建議:推薦綜合性再生資源龍頭企業葛洲壩,建議關注多元布局再生資源的啟迪桑德、中再生唯一的上市平臺中再資環、動力電池回收龍頭格林美以及背靠PCB化學品優勢切入動力電池產業鏈的光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