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韜
(遂寧市環境監測站,四川 遂寧 629000)
水污染是當前生態建設與可持續發展關注的焦點,而生產廢水是水體污染最突出的因素。近年來,染料與印染等行業發展速度較快,生產期間的廢水污染對水體造成嚴重傷害。人們必須積極探索適當的染料廢水處理技術,對這類水污染進行有效處理。其染色較深,BOD(生化需氧量)、COD(化學需氧量)值相對較高,如果不能適當處理,將其直接排放到水環境中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毀滅性傷害。人們要不斷研究染料廢水處理技術,不斷完善其實施要點,促進生態環境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近些年,工業發展步伐加快,我國污水排放量也不斷上升,染料廢水占整體工業廢水排放量的35.47%。同時,根據相關染料廢水調查研究資料,人們發現,染料廢水正以每年2%的速度遞增[1]。染料廢水排放中,1 t染料廢水會對20 t正常水體產生污染。染料在很多行業都有應用,尤其是印染紡織行業。染料廢水的排放對城市生態、水資源等造成的污染非常嚴重,甚至對人體健康產生威脅。染料廢水主要來源于使用染料的企業以及生產染料的中間企業,因為印染期間需要染料、助劑等,這些都是威脅生態環境的危險因素。隨著印染工業的不斷發展,廢水污染范圍不斷擴展。根據世界對染料年產量的統計,當前的年產量為80萬~90萬t。我國的紡織品生產量逐漸遞增,同時我國也是世界上紡織品生產大國,出口額位居首位,在常年生產中會產生大量廢水污染。
染料廢水具有色度高、堿性大、組成成分復雜以及水量大等特點,也是非常難處理的工業廢水類型。染料廢水中染料是主要污染物,染料中包含各種類型的顯色基團和極性基團,組分十分復雜,大部分都是以雜環或者芳烴等為母體生存,都是非常難降解的污染物。這一直是生態環境建設關注的重點,人們不斷探索更科學的污染物降解方法。同時,染料中的有機染料化學性質十分穩定,具有致癌、致畸、致突變等作用。作為典型的有毒、難降解有機污染物,廢水染料還會吸收光線,影響水體的透明度,對水生生物、微生物等生長造成影響,降低水體的自凈能力,產生視覺污染等。如果將其排入土壤將會嚴重威脅土壤的有機結構,所以人們必須選擇適當的方式進行處理。
在染料廢水處理中,物理化學法主要包含吸附法、膜分離技術、萃取技術。
在染料廢水處理中,物理化學法中應用最廣泛的便是吸附法。吸附法的原理是利用物理化學方式對染料廢水的表面進行吸附,以吸附劑為載體,這樣就可以將污染物表面的濃集分子態進行處理,同時以活性炭對其吸附,從而達到處理染料廢水的目的[2]。近些年,吸附法使用最多的吸附載體是活性炭纖維,它可以對染料廢水表面進行吸附,同時在污染處理方面取得非常顯著的成果,因為CIO2氧化積極結合活性炭吸附功能,將染料廢水中的污染物吸附。單獨使用CIO2氧化與結合活性炭吸附相比,兩者結合對染料廢水中COD去除污染物、脫色等效率提升明顯。粉煤灰價格相對低廉,同時來源廣泛,所以它在染料廢水處理方面具有很大的開發價值。吸附法處理染料廢水,具備投資周期短、處理效率高等優勢,非常適合生產規模較小的染料企業。其間,人們要重視對染料吸附之后的處理,可以采取再生或者吸附后續處理等,防止處理不當而產生二次污染。
在染料廢水污染處理中,膜分離技術具備能量消耗低、不污染環境、工藝簡單等優勢。對于膜分離技術,馮冰凌等人利用殼聚糖超濾膜的方式對染料廢水進行處理,發現染料廢水中的COD去除率能夠達到80%,同時脫色率高于95%[3]。郭明遠等人研制了醋酸纖維素(CA)納濾膜,發現這種膜分離技術應用到活性染料中,可以對染料廢水進行有效處理,同時將染料回收[4]。對于活性炭進行填充的改性殼聚糖超濾膜,比較適合酸性染料分離脫色,能夠達到98.8%的脫色率,處理效果非常理想。此外,氧化鋁微濾膜能夠很好地處理染料廢水中的不溶性廢料,但是投資費用較高,同時需要頻繁更換。所以,它比較適合生產規模較大、資金雄厚的工業企業。
萃取技術是指利用不溶或者非常難溶的溶劑進行染料分子萃取。電泳萃取技術是一種非常理想的處理技術,近些年發展非常迅速。它以液膜技術為基礎,對染料廢水進行有效萃取,處理其中的染料物質,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與開發價值,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都較為突出。目前,這一技術還在不斷探索中,所以應用不是非常廣泛。
生化法具備運行成本低的優勢,也是染料廢水處理中非常常見的一種技術,尤其是近些年人們深入研究厭氧、好氧、純氧曝氣等生化處理方式,使得該技術逐漸滲透到工業生產中。對于生化法,王冠平等人提出利用好氧處理方式,將原曝氣池改造為生物鐵屑反應池,對染料廢水中的COD進行去除,去除率從原來的30%提升至90%,染料廢水中的色度去除率從最初的15%提升至95%[5]。由此可以看出,選育與培育優良的脫色菌株是非常重要的生化法處理方向。生化法處理染料廢水主要依靠微生物,其對營養物質、酸堿值以及溫度等要求嚴格。在實際應用中,當染料種類較多或者水質波動較大時,會出現處理效果不佳的現象,因此這種方法還要不斷完善。
化學法染料廢水處理技術主要包括Fenton法、電化學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等。
Fenton法主要是指在廢水染料混凝前對其進行預處理,廢水染料脫色處理率能夠達到95%,相比直接混凝法脫色率高出55%。隨著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積極將紫外光與草鹽酸等引入Fenton工藝中,增強Fenton法對染料廢水處理的氧化能力。同時,人們發現,使用少量的紫外光進行可見光照射,能夠很好地降解染料廢水中的污染物,比Fenton法原有處理能力明顯增強,達到提高降解率、縮短降解時間的目的。
應用Fenton處理試劑,選擇強氧化處理的方式對染料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進行處理,該處理方法比較簡單,但是整體的處理成本較高。對于廢水染料中毒性較大的污染物,人們需要將這種方法與活性炭法、生物法以及混凝沉降法等相結合,才能很好地將廢水染料難氧化或者難降解的有機廢水科學處理,同時能夠降低廢水處理成本,拓展廢水處理范圍。
隨著染料廢水處理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開始應用電化學氧化法。該技術以傳統的電化學處理方法為基礎,在其中融入氧化、光催化氧化、催化氧化等手段,很好地突破傳統電化學處理局限,提升微電解應用技術水平。王慧等人運用電化學氧化法對染料廢水進行處理,利用電化學電解,結合余氯作用對染料廢水中的色度以及COD進行去除,在電解60 min之后,色度與COD去除率能夠達到89%、99.9%[6]。將活性炭與氫氧化鐵等相結合組成復合催化劑,在控制電壓10 V、電流0.1 A、電解時間為1.5 h的條件下,廢水染料中的COD去除率能夠達到88.75%~92.35%,同時脫色率能夠達到99%~100%。章婷曦等人研究發現,利用內電解-催化氧化法對染料廢水進行處理,不管是色度還是COD都能夠達到96%[7]。祁夢蘭等人運用微電解、催化氧化、吸附相結合的方式,對染料廢水進行處理,發現色度與COD的去除率分別在99.9%、95%[8]。
電催化氧化法的實用性非常高,是非常有效的催化性能電極處理方式。其中的電極材料能夠很好地提高該技術的催化性能,同時提高染料廢水處理中的電流效率,幫助弱化其中的電極,降低能源消耗。這也是電化學氧化法的重要研究方向,人們要不斷提高其處理效果,結合節能原理,達到處理污染、節省能源的目的。
光催化氧化法的應用的突出優勢是節能高效,能夠將污染物徹底降解,比較常用的試劑有二氧化鈦、草酸鐵、過氧化氫等。利用載鉑二氧化鈦半導體作為光催化氧化劑的主要催化劑,結合3B艷紅光催化降解研究,人們發現,對于3B艷紅的載鉑二氧化鈦降解處理,過氧化鈦具有明顯的助催化效果,染料廢水中的脫色率與COD去除率都能夠達到97.86%、93.27%。同時,光催化氧化法中的Fe3+、絡合物能夠與近紫外線可見光區相結合,形成超強的配體,對酸鐵或者過氧化氫復合體等反應,對染料廢水中的活性艷紅X-3B進行水溶脫色,同時降低染料廢水中的COD。這種處理方法既能夠實現節約能源的目的,還能夠維持生態平衡,為染料廢水可持續處理與發展奠定基礎。當然,這種方法還處于不斷完善與優化中,需要進一步升級,不斷提高染料廢水的處理率。
除了上述染料廢水處理方法之外,還有很多其他處理方法。例如,處理難降解的染料廢水時,人們可以采用低溫等離子體化學法或者超臨界水氧化技術等,這些都是當前不斷深入研究的新技術。此外,臭氧-生化法、射線輻射法、濕式空氣氧化法等都是染料廢水處理的有效方法。
染料廢水處理方法較多,但是各種方法都存在優勢和不足。人們需要不斷研究和完善處理方法,從而提高染料廢水處理效率,推動社會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
1 陳 躍.染料廢水處理技術及研究趨勢[J].湖北理工學院學報,2017,27(1):8-14.
2 陳嬋維,付忠田,于洪蕾,等.染料廢水處理技術進展[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17,30(4):37-40.
3 馮冰凌.殼聚糖醋酸溶液粘度的穩定性及其對殼聚糖超濾膜分離效果的影響[J].廣東化工,1999,(4):27-29.
4 郭明遠,樊芷蕓,楊牛珍,等.醋酸纖維素超濾膜低溫氧等離子體表面改性[J].膜科學與技術,1997,(6):10-15.
5 王冠平,許建華,肖羽堂.生物接觸氧化池兩種不同曝氣方式的充氧性能的比較研究[J].凈水技術,1999,(4):11-14.
6 王 慧,王建龍,占新民,等.電化學法處理含鹽染料廢水[J].中國環境科學,1999,19(5):441-444.
7 章婷曦,周 建.內電解-催化氧化法治理染料廢水[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23(6):546-549.
8 祁夢蘭,韓兆瑞,李趕響,等.電解-催化氧化-吸附法處理活性染料生產廢水[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2000,21(3):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