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偉
(廈門市環境保護局湖里分局,廈門 361006)
作為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的依托,城市河道生態環境建設直接關乎一個城市是否能夠可持續發展[1]。然而,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當下,伴隨城市建設的高速發展,許多地方通過填湖平壑來獲得城市建設用地,導致城市河道的用地空間不斷被壓縮,使得城市河道污染物容納能力、行洪能力等不斷下降。值得一提的是,大量生活污水、工業污水等不斷排入城市河道中,導致城市河道生態環境破壞嚴重,不僅為城市居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而且制約了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實現。因此,研究城市河道污染控制和生態修復對策具有尤為重要的意義。
伴隨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城鎮化速度的加快,居住用地、商業用地、工業用地等不斷擴張,不少城市大肆填湖平壑,中小河流面積、數量急劇減少。河流的萎縮最終導致城市河道原有的景觀與生物多樣性被破壞甚至是消失,河流生態系統變得更加脆弱,導致城市河道存在諸多問題。
作為城市周邊地表徑流的匯集區域,許多城市河道在匯流的過程中通常會攜帶許多污染物,加之許多生活污水、工業污水并沒有達到實際排放標準,一些企業至今仍偷排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的工業污水到河道中,這些都導致河道水質污染嚴重、水體自凈能力變差。
由于城市河道污染嚴重,水質不斷惡化,使得城市河道水生動植物種類及族群數量不斷減少。一些城市河道過度硬化,阻隔了土壤和水體之間進行物質交換,割裂了河濱動植物的棲息環境,使得河岸濕地面積不斷萎縮,最終導致河道生態環境惡化。生態系統功能變得簡單甚至喪失,原有的社會價值、經濟價值和人文價值也隨之消失,演變成為簡單的灌溉溝渠和泄洪溝[2]。
現階段,人類自身的活動已經對城市河道造成極大的破壞,為了避免在污染控制和生態修復過程中對城市河道帶來二次破壞,人們需要遵循相應的原則。
在城市河道污染控制和生態修復中,人們不僅要關注河道周邊生態環境的改善,還要重點關注城市居民的用水和親水需求,通過對城市河道周邊空間的合理規劃,努力建設屬性突出、水清岸綠的城市河道,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在城市河道污染控制過程中,應注意方式與方法的結合,從根源上控制河道污染問題,確保整個河道污染問題獲得有效治理,最終達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在對城市河道進行污染控制和生態修復過程中,一定要結合城市河道的具體情況,結合城市河道現有的生態系統,制定好規劃細則,分階段逐步實施,避免對城市河道帶來二次破壞,只有如此才能夠將城市河道污染控制和生態修復工作做好。
定期進行淤泥清理是城市河道污染控制的主要方法之一,該項工作的進行,不但能夠使城市河道中沉積的淤泥實現順暢排泄,擴大整個河道的蓄水泄水量,而且能使得河道水源的自凈能力進一步提升,避免城市河道吸納過多的污染物。例如,江門市蓬江區就于2018年對天沙河、杜阮河、桐井河的河道淤積嚴重段進行疏浚,清淤疏浚總長度約24.44 km,底泥清淤總量47萬m3,工程總投資約2 720萬元,目前已清理了22萬m3河道淤泥。蓬江區農林和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淤泥清除后,河道水質有了比較明顯的改善,同時天沙河行洪能力也得到提升,配合河流綜合治理工程中的引水增流工程等,河水得到新舊置換,能夠持續保持一個比較好的狀態。”2018年,新疆克拉瑪依市水務公司工作人員也對中心景區河道內的淤泥和垃圾進行恢復通水前的最后一次集中清理。據悉每年10月停水后,克拉瑪依河中心景區河道內都會堆積大量淤泥和白色垃圾,為了確保通水前河道水體環境良好、流水暢通,每年水務公司都會至少清理出淤泥1 000 m3、垃圾3 t。
城市河道污染控制首要之重就是要進行源頭截污。
一是加大城市污水管網建設進度,特別是老舊小區污水管網,實現城市污水管網的全面覆蓋,杜絕城市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入城市河道。
二是對新建工業排污項目加強干預,要求必須預處理外排廢水,確保其達到相應的排污標準后才可以接入市政管網,并堅決打擊私自增加排污口的行為。
三是各個部門加強協作配合力度,嚴厲打擊污水直排行為,發現一起嚴肅處理一起,除了進行必要的資金處罰外,以及通過新聞媒體公開曝光進行批評外,還可以在相關優惠政策方面將發生污水直排行為的企業列入黑名單,約束各個企業嚴格遵守污水排放的相關規定和要求。同時,向城市居民宣傳城市河道污染控制相關知識,提高城市居民對城市河道污染控制的認識程度,鼓勵城市居民舉報各種污水直排行為。
四是建立長效機制,加強對河道的管理,對在河道及沿岸亂搭亂建,亂倒垃圾、渣土,破壞河道工程等行為,都要予以嚴肅查處。例如,深圳市寶安區為了徹底“治愈”新圳河,2017年開啟了源頭截污工程,對新圳河進行“生態補水”,整個工程于9月底徹底完工。伴隨源頭截污工程的不斷推進,該工程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新圳河附近的居民就紛紛感慨:“水比以前清了不少,氣味也沒那么難聞了。”
沉水植物在水生態系統中一直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是水生物生存的基礎,不僅能夠在水體凈化中產生較為積極的作用,而且在生態平衡的維持方面能夠產生非常巨大的價值。所以,城市河道生態修復最有效的對策之一就是營造“水下森林”生態系統,而在這個“水下森林”生態系統中,沉水植物就是其核心與基礎[3]。沉水植物的存在也能夠用來衡量城市河道的水環境是否正常。如果水環境處于不佳狀態,那么沉水植物就會慢慢消失;如果水環境處于良好狀態,那么沉水植物就會正常生長。這無疑有利于相關人員及時掌握城市河道的水環境的狀況,以便采取相應的解決對策。在培植沉水植物的過程中,人們應當結合城市河道目前的水環境,即綜合考慮溫度、底質、懸浮物、營養物、光照強度等因素對其的影響,選擇合適的沉水植物。
城市河道水環境污染嚴重,與人類生產息息相關,氮、磷等物質的過量排入,直接影響藻類生物的繁殖和生長,破壞了水生態系統的自凈能力。但是,在短期時間內通過馴養食藻蟲體,人們就可以對藻類生物的不正常生長進行遏制,提高城市河道水體的透明度。培植食藻蟲體,能夠有效消除藻類等有機物污染,促使浮游動物、微生物等得到恢復,最終幫助城市河道構建新的生態系統進而恢復到新的平衡狀態。此外,食藻蟲體能夠促進沉水植物生長,恢復了水環境中生物的多樣性,塑造了城市河道獨特的生態景觀,提高了整個水生態系統的自凈能力。大部分食藻蟲體目前主要從自然環境中獲取的,在經過一系列的試驗、提純、馴化等操作之后,引入城市河道水生態系統中,所以符合安全技術標準要求,這是一種純生物的生態修復技術,體現了生態環保理念,值得推廣應用[4]。
在受污染的河道中添加化學藥劑,使藥劑和污染物發生化學反應,生成對河道環境沒有污染的物質,從而去除河道水體中的污染物,達到河道生態環境修復的目的。如果是受重金屬污染相對嚴重的河流,需要往河流中投加一些能夠將重金屬進行吸附或者氧化還原的化學藥劑,以降低金屬的生物有效性。比如,鐵鹽能促進磷沉淀,石灰可以脫氮。對于河道中藻類比較多的地區,可以用含銅制劑和各種氧化非氧化等化學制劑來除藻。需要注意的是,化學手段修復通常用于突發性的水污染,雖然有著比較好的效果,但是這種效果是比較短暫的,無法實現對城市河道的永久性修復。這主要是由于化學手段修復僅僅使得水體中的重金屬形態改變,金屬元素并沒有改變,一旦有合適的條件,這些金屬元素非常容易重新活化,所以化學手段修復通常只能作為其他修復手段的輔助措施[5]。
作為城市自然生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城市河道污染控制與生態修復工作效果直接影響整個城市的生態環境建設進程。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河道存在的問題,然后指出了城市河道污染控制和生態修復原則,最后從定期進行淤泥清理、嚴格落實源頭截污兩個方面提出了城市河道污染控制對策,從營造水下森林、培植食藻蟲體、化學手段修復三個方面提出了城市河道生態修復對策。伴隨城市河道污染控制及生態修復技術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必定能夠更好地修復城市河道,使其盡快恢復原有的諸項功能。
1 段立杰,谷 蕾.芒市城市河道污染現狀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J].綠色科技,2017,(8):35-36.
2 陸國生.城市河道生態修復與治理技術探討[J].水資源開發與管理,2017,(5):40-42.
3 宮曉東,蔡 強,周 振.沿黃城市輕度污染河道生態治理模式研究[J].水資源開發與管理,2016,(1):31-33.
4 丁飛躍.城市河道水環境生態治理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5.
5 宋長福.城市河道生態修復建設的探索[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4,(11):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