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標+陳嗣建+陳永宏+唐振海



摘要 綠圖牌、綠坤丹牌復合微生物肥料能促進作物根系生長,使植株壯碩,對于提高作物品質、增產增收有顯著效果。本文以廣8優香絲苗(雜交稻)、象牙香占(常規稻)為研究對象,進行肥效驗證試驗,驗證綠圖牌、綠坤丹牌復合微生物肥在水稻生產上的應用效果。結果表明,在水稻上施用綠圖肥料,可明顯促進水稻的生長,特別是促進分蘗、增加有效穗數和提高結實率;增加水稻產量和產值,防倒伏,抗病、抗逆能力強,提高水稻品質。在減少化肥用量效果方面,施用綠圖復合微生物肥料達到了減施增效的目的,既能實現增產增收,又能實現減少化肥用量,達到保護環境的效果,建議在水稻上大面積推廣應用。
關鍵詞 水稻;綠圖復合微生物肥料;產量;稻米品質
中圖分類號 S511;S14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1-0017-02
為了驗證綠圖牌、綠坤丹牌復合微生物肥在水稻生產上的應用效果,以作為該肥料推廣銷售、產品提升的科學依據,受深圳市前海綠圖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委托,廣東省清遠市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農業科學研究所于2017年早稻生產期間,在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農業科學研究所的試驗田進行肥效驗證試驗。現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17年早稻生產期間,即2017年3月1日至7月30日在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農業科學研究所試驗田(位于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吉田鎮沙田村)進行。試驗田成土母質為花崗巖母質,屬寬谷沖集土田,耕作層較深,為22 cm,無明顯障礙因素,排灌方便;試驗前土壤理化性狀如下:土壤pH值4.9,有機質26.2 g/kg,全氮1.95 g/kg,堿解氮202 mg/kg,有效磷25 mg/kg,速效鉀40 mg/kg,緩效鉀1 720 mg/kg,土壤肥力為中等。
1.2 供試材料
本次試驗的綠圖肥料分別為1號肥(綠圖牌肥料,NPK-8%)、2號肥(綠坤丹牌肥料,NPK-25%)、3號肥(NPK-15%)。對照使用碳酸氫銨(含純N 17%)、過磷酸鈣(含P2O5 12%)、尿素(含純N 46%)、復合肥(15-15-15)。
供試水稻品種:廣8優香絲苗(雜交稻)、象牙香占(常規稻)。
1.3 試驗設計
本次肥料試驗,選擇在2個水稻品種上進行,分別為廣8優香絲苗(雜交稻)(A)、象牙香占(常規稻)(B)。每個品種均設6個處理,分別為基肥施用1號肥600 kg/hm2+3號肥300 kg/hm2、追肥施用2號肥300 kg/hm2(A1、B1);基肥施用2號肥600 kg/hm2+3號肥300 kg/hm2、追肥施用1號肥600 kg/hm2(A2、B2);基肥施用2號肥600 kg/hm2、追肥施用2號肥300 kg/hm2(A3、B3);基肥施用1號肥1 200 kg/hm2+3號肥300 kg/hm2、追肥施用2號肥300 kg/hm2(A4、B4);空白區,不使用任何肥料(CK1);基肥施用碳酸氫銨375 kg/hm2+過磷酸鈣375 kg/hm2、追肥施用尿素150 kg/hm2+復合肥300 kg/hm2(CK2)。3次重復,采用隨機區組排列[1-3],2個水稻品種合計36個小區。小區長方形,面積34.44 m2(8.2 m×4.2 m)。各個小區獨立排灌,除用肥方案不同,其他田間管理措施完全一致。
1.4 試驗實施
試驗田前作為水稻,該試驗2個品種均于3月10日播種,4月19日移栽,人工手插,每株2苗,插26.25萬株/hm2;基肥在4月17日機耕時撒施后耙勻、追肥在5月1日撒施;其他田間管理與大田管理一致。田間調查、室內考種時間及方法等均按照《肥料效益鑒定田間試驗技術規程》嚴格操作[4-6]。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產量的影響
2.1.1 濕谷產量。從表1可以看出,處理A1、A2、A3、A4產量均高于CK2(常規施肥),其中以處理A4增產效果最明顯,增產1 626.01 kg/hm2,增幅為9.05%;而處理A3(僅使用綠坤丹牌肥料)增產319.39 kg/hm2,增幅為1.78%。
從表2可以看出,處理B1、B2、B3、B4產量均高于CK2(常規施肥),其中以處理B4增產效果最明顯,增產958.18 kg/hm2,增幅為6.18%;處理B3較CK2增產211.96 kg/hm2,增幅為1.37%。
2.1.2 干谷產量。從表3可以看出,處理A1、A2、A3、A4干谷產量與CK2比較,其中以處理A4增產效果最明顯,增產630.08 kg/hm2,增幅8.81%;處理A3增產145.18 kg/hm2,增幅2.03%。與CK1比較,同樣以處理A4增產效果最明顯,增產1 704.41 kg/hm2,增幅28.05%;處理A3增產1 219.51 kg/hm2,增幅20.07%。
從表4可以看出,處理B1、B2、B3、B4干谷產量與CK2(常規施肥)比較,其中以處理B4增產效果最明顯,產量增加360.05 kg/hm2,增幅為5.48%;處理B3增產60.98 kg/hm2,增幅為0.93%。與CK1比較,同樣以處理B4增產效果最明顯,增產1 045.30 kg/hm2,增幅為17.75%;處理B3產量增加746.23 kg/hm2,增幅為12.67%。
2.2 不同處理對農藝性狀和抗逆性的影響
根據不同施肥處理的農藝性狀及抗性,CK1(空白處理)葉色黃綠色,與其他處理濃綠色有差異外,在整齊度、株型、葉姿、長勢、熟期轉色、谷色等農藝性狀均無明顯差異。
A組、B組均無葉瘟病、穗頸瘟病、白葉枯病發生,A組中感紋枯病、B組輕感紋枯病,但是同組不同處理間抗病力均未出現明顯差異。
CK2于7月10日出現傾斜,其中廣8優香絲苗傾斜面積約1/2,象牙香占傾斜面積約1/3,其他處理均未出現傾斜或倒伏現象,說明綠圖肥料各組合抗倒伏能力比常規使用化肥組合強。根據往年經驗,象牙香占水稻品種在試驗田區域種植,均曾出現倒伏現象。而2017年雨水較多,且收成前1周左右風勢較大,導致試驗區外圍種植的保護行、試驗區附近種植相同品種的農田,均出現倒伏。但綠圖試驗區并未出現倒伏現象。
2.3 不同處理對稻米品質的影響
從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檢測結果可以看出,總體來說,處理A3、A4、B3、B4稻米品質較常規施用化肥組合更優。
外觀品質:2個品種稻谷長寬比,處理間差別不大;堊白粒率,處理A3、A4、B3、B4較CK2略高;各處理均未發現黃粒米。2個品種各處理外觀品質優秀,均達到國家優質稻谷質量指標1級。
碾磨品質:處理A3、A4、B3、B4糙米率、精米率略高于CK2;碎米總量,2個品種各處理差異不大。
蒸煮食味品質:堿消值(糊化性),處理間處于相似水平;膠稠度處理A3、A4、B3、B4高于CK2,表現出較好的口感。直鏈淀粉含量,處理間差異不大。2個品種膠稠度指標均達到國家優質稻谷質量指標1級。
營養品質:蛋白質含量2個品種各處理間差距不大,大量元素鉀,中量元素鎂、鈣,微量元素鋅均表現出較高的水平。
食品安全品質:各處理均未檢測出鉛和汞,說明肥料中不含鉛和汞。其余各處理重金屬含量均在食品安全重金屬含量指標以下。
2.4 綠圖肥料改善環境的效果分析
根據綠圖公司提供的產品參數,本次試驗使用的綠圖肥料,系同時兼具氮磷鉀大量元素、有機質(大于20%)、活性微生物菌(0.2億個/g)及豐富的中微量元素,尤其是硅元素的肥料產品。據觀察,綠圖肥料在水稻種植的過程中,既表現出了大量元素肥料的速效性,能滿足作物生長前期對大量元素的需求,亦能在后續的各個生長環節持續供肥,作基肥施用后,追肥1次就能持續供肥直至收獲。
對比發現,常規施肥方案(CK2)施純N 177.75 kg/hm2、P2O5 90 kg/hm2、K2O 45 kg/hm2,而施用綠圖肥料方案(處理3)所用肥料為純N 135 kg/hm2、P2O5 45 kg/hm2、K2O 45 kg/hm2,說明在綠圖施肥方案(處理3)總用肥量低于化肥用量,總氮磷鉀低于常規施肥方案的情況下,仍實現了增產,也很好地反映了綠圖肥料中微生物、有機質及中微量元素在水稻種植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表5可以看出,處理A3、B3總的肥料生產效率分別為10.16和8.73,均高于常規施肥處理(CK2)的7.49和6.46以及綠圖的其他施肥處理,說明處理3的施肥方案較本次試驗的其他施肥方案更適合在水稻生產中使用。結合本次試驗水稻產量可以看出,肥料用量的增加確實能夠帶來增產,但隨著肥料用量的逐漸加大,卻表現出肥料生產效率降低的現象,這一事實也表明了在農業種植生產過程中,只有合理地控制肥料用量,才能提高肥料的生產效率,實現增產增收的目標。
本次試驗也證明了施用復合微生物肥料完全可以達到減施增效的目的,既能實現增產增收,又能實現減少肥料用量,保護環境的效果。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在水稻上施用綠圖肥料,可明顯促進水稻的生長,特別是促進分蘗、增加有效穗數和提高結實率;增加水稻產量和產值,防倒伏,抗病、抗逆能力強,提高水稻品質。
在減少化肥用量的效果方面,施用綠圖復合微生物肥料達到了減施增效的目的,既能實現增產增收,又能實現減少化肥用量,達到保護環境的效果,建議在水稻上大面積推廣應用。
本試驗是在早造水稻上進行實施,而在晚造水稻上還未試驗,建議在原來試驗的基礎上進行多季水稻試驗,以獲得更為準確的試驗結果。另外,土壤結構改良不是使用1次微生物肥料就可以完成,建議連續多年或多造使用,效果會更明顯。
根據試驗觀察,因供試肥料含有大量活性微生物菌,使用過程出現泥面“結皮”和“冒泡”現象,建議追肥稍微靠前,并且要“早露田、勤露田”,在插田后6~7 d排水“輕露田”,插田后8~9 d回水追肥,施肥5~6 d后“重露田”,這樣有利于微生物菌活動,分解釋放養分,促進水稻早分蘗、多分蘗,增加有效穗數,獲得更高的產量。
4 參考文獻
[1] 史鴻志,朱德峰,張玉屏,等.復合微生物肥應用對水稻產量及效益的影響[J].中國稻米,2016,22(3):75-77.
[2] 柯海鵬.翠京元微生物肥對晚稻生長性狀及產量的影響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5,21(15):49.
[3] 陳月娣,張耿苗,壽益女,等.化肥配施微生物肥對水稻甬優15產量與氮肥利用率的影響[J].浙江農業科學,2015,56(4):461-463.
[4] 陳惠哲,朱德峰,林賢青,等.微生物肥對水稻產量及氮肥利用的影響[J].核農學報,2010,24(5):1051-1055.
[5] 李精超.微生物肥在水稻上的應用效果與能值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08(3):131-132.
[6] 楊建平,丁文斌,郭亞仙,等.金坷垃、普利等復合微生物肥對水稻肥效試驗研究[J].上海農業科技,2003(4):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