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浩+王明耀+張桂海+王學穎+張+釗+田慶武+黃志輝+田迎春+田曉菲
摘要 本文通過對日光溫室番茄栽培技術進行研究,主要從定植前準備、定植、定植后管理及病蟲害防治等方面介紹了越冬茬番茄優質高效栽培技術,以供種植戶參考。
關鍵詞 番茄;日光溫室;無公害;越冬茬;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41.20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1-0072-01
越冬茬番茄栽培期為9月底至10月初育苗、11月中下旬定植、到第2年6月末拉秧。經歷的周期長,日照從長變短再變長,日照強度由強到弱再變強,生長的環境條件波動大[1]。在此生長過程中,要度過一年中日照最短、溫度最低的嚴冬低溫寡照期,面對這樣的生產環境,應采取相應的栽培形式、整枝技術、肥水管理,確保栽培成功,取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1 定植前準備
1.1 品種選擇
選用無限生長類型的品種,具有抗低溫與弱光的品種,選擇抗病、抗逆性強、商品性好、高產、耐儲運的番茄品種[2-3],如荷蘭8號、東風一號等。如果針對出口生產,可選種美國大紅、以色列等紅果型品種。
1.2 藥劑浸種
藥劑浸種是預防真菌病害的有效措施。真菌性病害較嚴重的地區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浸種30 min,搓洗干凈。
1.3 整地施肥
施入腐熟雞糞150~225 m3/hm2、磷酸二銨750 kg/hm2、磷酸鉀750 kg/hm2。深耕30~40 cm,整細耙平。做畦采用高畦或瓦壟畦[4],壟高15 cm、寬80~90 cm,壟距30~40 cm。鋪設地膜,壟上與壟下鋪設白色的塑料薄膜。
2 定植
苗齡45~50 d,有5~7片真葉時定植。株行距平均33 cm,棚前株距30 cm,前部光照較好,易密植,棚室后部株距35~36 cm,中間取平均值33 cm。在壟上挖穴,穴深10~12 cm,全棚栽植完成后,壟上與壟下鋪設黑色的塑料薄膜,全棚澆1次大水,直到第一穗果坐住果后,不要澆水。定植澆水后到緩苗完成前,一般不通風,白天溫室內溫度32~35 ℃,目的是促進緩苗,提高地溫與棚溫。番茄種植時棚南部比北部稍密,背面種植稍稀。溫室大棚晚熟栽培,定植密度4.50萬~5.25萬株/hm2。采用大小行定植,大行距70 cm,小行距50 cm,株距30~33 cm。植株25~33 cm時進行整枝。
3 定植后管理
3.1 溫濕度管理
緩苗后搞好溫室內的溫度調節,番茄生育適合的溫度為白天22~25 ℃,夜間10 ℃以上。
結果期氣溫要求:白天22~25 ℃,夜間10~16 ℃。結果期棚室內的溫度不應低于8 ℃,否則易受到冷害。地溫要求:地溫以不低于15 ℃為準。提高地溫可以去掉秧子下部的老葉、病葉、機械損傷葉,使陽光曬到地表,增加地溫,也是冬季溫室最重要的一項管理技術。總之,植物生長受到抑制時,應適當提高夜間溫度,最低10~12 ℃,以促進莖葉恢復正常。生長前期空氣相對濕度維持在75%~80%之間,生長中、后期維持在65%~70%之間。
3.2 水肥管理
3.2.1 頭茬果。定植時澆1次透水,直到植株第一穗果80%長到核桃大小時,根據天氣狀況澆水、施肥。天氣晴朗選擇上午澆水施肥。每次結合澆水追施氮磷鉀復合肥450~600 kg/hm2,同時追施氨基酸類沖施肥,在第二、三穗果膨果期同樣施入上述肥料,在生長中后期可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補充營養。晴天上午補施二氧化碳氣肥。第一果穗的果實進入發育膨大期(核桃或雞蛋大小)時開始澆水,水量為滲透土層15~20 cm。進入12月中旬后,外溫與地溫都很低,光照時間短而且弱,植株生長和果實生長緩慢,澆水要控制。追肥:果實始收時,基本枝的生長勢開始下衰,一般用硝酸銨225 kg/hm2和磷酸二銨225 kg/hm2,或者用氨基酸類沖施肥也可。
3.2.2 二茬果。對水肥的需求量較大。施肥的重點是根施氮鉀肥結合葉面噴施。每次結合澆水追施氮磷鉀復合肥600~750 kg/hm2,可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補充營養。3月上旬,天氣轉暖,此時選晴天上午澆水,春季每10~15 d澆1次水,但是要掌握“澆果不澆花”的原則,以防降低坐果率。
3.3 花果管理
為提高坐果率,可用2,4-D、坐果靈等植物生長調節劑處理花穗,同時加上防治灰霉病的藥劑。將10 mL適樂時兌1.5~2.5 kg點花藥水,可有效預防蔬菜灰霉病[5]。為保障產品質量應適當疏果,疏果時去掉病蟲果、畸形果,保留大小一致、果形周正的果實。大果型品種每穗選留3~4個;中果型品種每穗留4~6個。
3.4 植株管理
整枝,一般采用單蔓整枝。下部花前杈不宜早打,一般在杈具備1葉1心時及時打掉;開花后隨出杈隨打掉。第三穗花蕾出現后,植株長到一定的高度時,在穗上留2~3片葉摘心。
在頭茬果采收前去掉第一穗果以下的老葉;二穗果采收后,去掉二穗果以下的老葉;第三穗果采收后10 d再去掉第三穗果以下的老葉。選擇晴天的中午或下午,將已經去掉老葉的番茄莖落下來,新葉片距離壟面20~30 cm。視二茬果長勢情況,留3~4穗果摘心。
4 病蟲害防治
番茄病害主要有晚疫病、灰霉病、葉霉病等。①提前預防。首先選擇抗病品種,實行輪作,用安泰生(丙森鋅)與百菌清煙熏與噴藥相結合。②藥劑防治。在晚疫病防治上,速克靈或百菌清煙熏交替使用,每周1次煙熏,可用40%百菌清葉面噴施1次。在葉霉病、灰霉病防治上,加強放風,降低濕度,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速克靈噴霧防治。在細菌與真菌綜合防治上,如果棚室內細菌與真菌同時發生,可以用雙界600~800倍液噴霧防治。
番茄害蟲主要有蚜蟲、白粉虱、棉鈴蟲、茶黃螨等。①提前預防。培育無蟲苗,防止蚜蟲、白粉虱帶入溫室,消滅前茬和溫室周圍的蟲源。②藥劑防治。在茶黃螨防治上,前期要注意,發現頂尖葉子畸形與扭曲時,噴1.8%阿維菌素2 000~3 000倍液防治,可以兼治棉鈴蟲。在蚜蟲、白粉虱防治上,可用棚蟲清熏蒸,密閉封口,在下午放簾子之前施用。
5 參考文獻
[1] 楊青云.日光溫室越冬茬番茄栽培技術要點[J].農家參謀,2016(9):50-51.
[2] 羅福利.溫室越冬茬番茄優質高產種植技術[J].吉林蔬菜,2016(10):1-2.
[3] 賈寶弟,張寧寧,王爭.越冬茬日光溫室番茄品種篩選[J].蔬菜,2016(11):25-28.
[4] 武素琴,陳麗娟,楊菁,等.越冬茬番茄淺溝定植起壟栽培方法初探[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4(22):43-44.
[5] 許麗梅.溫室番茄灰霉病的發生與防治[J].農民致富之友,2009(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