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通
摘要 本文在總結分析玉米頂腐病發病癥狀和發病規律的基礎上,提出了科學的綜合防治措施,以期為玉米頂腐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學參考。
關鍵詞 玉米頂腐病;發生癥狀;發病規律;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 S435.131.4+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1-0119-01
玉米頂腐病是近幾年在華北地區經常發生的病害。在2017年對滄州市獻縣、泊頭、東光、黃驊等縣的調查發現,在7—8月高溫多雨季節的低洼、黏土地塊均有發生,發病地塊平均損失率達20%,甚至達40%以上,發生面積不是很大,但有潛在發展趨勢。因此,本文分析了玉米頂腐病的發生規律、發病原因及發生特點,探討了相應的綜合防治措施。
1 發病癥狀
玉米頂腐病多發于高溫、高濕環境,當溫度在25~30 ℃時極易發病。連雨天氣排水不暢的低洼、黏土地塊發病較重,成株期病株多矮小,但也有矮化不明顯的。在泊頭及周邊發病地塊調查發現其他癥狀復雜多樣化。
1.1 葉緣缺刻型
部分植株染病后葉片邊緣或基部出現刀切狀,顏色由綠色褪變為黃亮色,嚴重者半葉或整葉脫落,僅留下少量的葉肉組織。
1.2 葉片枯死型
部分染病植株表現為葉片基部腐爛,顏色由綠色轉為褐色,撕裂狀隨處可見,嚴重時全葉枯死。
1.3 扭曲卷裹型
部分染病個體的葉片卷縮扭曲,呈長鞭狀,或受到其他葉片影響形成弓狀,嚴重時會導致葉片撕裂、皺縮,嚴重影響葉片光合作用。
1.4 葉鞘、莖稈腐爛型
穗位節的葉片基部出現腐爛情況,顏色為褐色,且在莖稈髓部和葉鞘部位同樣有腐爛情況,當剝開莖稈皮層后,內部有“鐵銹色”腐爛物質,或有褐色冰點,甚至有空洞出現,導致莖稈韌性降低,容易出現倒伏[1]。
1.5 彎頭型
由于染病影響,部分植株的莖稈組織軟化,出現頂端傾斜現象,即為彎頭型。
1.6 頂葉叢生型
部分染病玉米植株表現為頂端葉片大量叢生,而且直立生長。
1.7 敗育型或空稈型
有些染病較輕的植株雖然可以抽穗結實,但是結穗很小、籽粒干癟,染病較重者直接敗育,不能進行抽穗結實,形成空稈;此外,由于病害侵染,其根系發育不全,主根短小,絨狀根毛較多,根冠易腐爛。尤其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發病部位有白色至粉紅色霉狀物。
1.8 腐爛型
多發生在玉米生長中后期,可從喇叭口處看到葉尖腐爛,有的只剩主脈,葉尖枯死或不全。
綜上所述,玉米頂腐病形態多樣,與其他病蟲害的癥狀具有很多相似之處,且與缺硼癥狀相似,但缺硼癥多發于有機質較少、保肥保水性較差的砂性土壤,而玉米頂腐病多發于高溫、高濕、多雨的地區。因此,可根據上述特征對兩者進行有效辨識。此外,玉米頂腐病與玉米瘋頂病也存在相似之處,二者區別在于前者葉片邊緣有明顯黃化癥狀,葉片扭曲癥狀要明顯輕于后者,可據此進行判斷、識別。
2 發病規律
玉米頂腐病主要通過病殘體、帶菌種子以及土壤越冬,待翌年春季作為侵染源對玉米植株進行侵害。此外,病菌通過分生孢子隨風傳播擴大侵染范圍。玉米頂腐病可細分為鐮刀菌頂腐病、細菌性頂腐病2種情況。
2.1 鐮刀菌頂腐病
該類型頂腐病多發于玉米苗期到成株期,癥狀表現為葉片基部干枯腐爛,內部心葉不能舒展而呈現長鞭扭曲狀;或心葉基部縱向開裂,葉片畸形、皺縮或扭曲。此外,受病植株多表現為植株矮小,莖稈基部有褐色病斑,發病嚴重的不接穗、不結實,甚至導致枯萎死亡。病原菌多從植株傷口處或幼嫩組織處侵入,并且在薊馬、蚜蟲等蟲害發生時其發病率更高[2]。
2.2 細菌性頂腐病
該類型頂腐病多發于抽雄之前,典型癥狀為失水枯萎,從而導致枯心苗。此外,葉片基部有黃褐色或褐色病斑,并伴有黏液物質,但無特殊異味。高溫、高濕環境更加利于該病害的流行,且傷口或幼嫩組織更易受到侵害。
3 防治措施
3.1 選擇抗病品種,合理密植
選擇高抗品種可有效防止該病的發生,同時對低洼玉米地塊要合理種植密度,并做好排水明溝準備,在連雨天氣及時排水。
3.2 加快鏟趟進度
為了提高玉米秧苗質量,提升其抗病能力,可選擇天氣良好時加快鏟趟進度,不僅能夠有效消滅雜草,還能夠達到降溫排濕的效果,從而提高秧苗質量。
3.3 及時追肥
為促進秧苗早發,提高秧苗抗病能力,需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及時追施氮肥,除了根部追肥外,也可通過葉面噴施方式補充肥料。
3.4 科學用藥
對于發病地塊,可以選用58%甲霜靈錳鋅300倍液、50%撲克拉錳3 000倍液、安貝科一支靈1 500倍液、80%億為克 2 000倍液,加配50%多菌靈5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 倍液)和0.2%藍色晶典多元微肥或“壯漢”液肥500倍液等高效營養調節劑,以促進玉米植株生長發育,恢復生長和增加產量。也可以為了“一噴多效”兼治玉米螟、棉鈴蟲等害蟲,選用丁硫威800倍液等持效期較長的殺蟲劑一同噴施[3-4]。
3.5 剪除病葉
對發病較重、葉片已扭曲腐爛的受染病株,可以及時剪除裹雄穗以上的葉片,以利于雄穗正常吐穗。對于剪下的病葉應當帶出地塊并進行深埋處理,以降低病菌侵染幾率。
4 參考文獻
[1] 劉丁云.玉米頂腐病的發生流行與防治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7(4):108.
[2] 榮海濤.玉米頂腐病發生原因及防治方法[J].吉林農業,2016(6):100.
[3] 王麗娟,徐秀德,董懷玉,等.殺菌劑對玉米頂腐病菌的抑菌效果測定[J].湖北農業科學,2012,51(23):5360-5362.
[4] 趙秀梅,羅寶君,李敏,等.黑龍江省玉米頂腐病發生與綜合防治技術[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0(7):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