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昱+李亮+呂志紅+劉飛+李亞中+馬驍穎+田琳



摘要 利用撫順市3個基本氣象站地面觀測資料和農業氣象觀測資料,分析2017年撫順市夏季氣候概況。結果表明,2017年夏季全市平均氣溫為22.2 ℃,比常年同期偏高0.4 ℃;平均降水量為379.2 mm,比常年同期偏少24%;平均日照時數為670 h,比常年同期偏多69 h。主要氣候事件有暴雨、高溫、干旱、低溫。本文通過分析2017年撫順市夏季氣候概況及對黑木耳生產的影響,為防災減災、合理安排生產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 夏季氣候;黑木耳;影響;遼寧撫順;2017年夏季
中圖分類號 S16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1-0193-02
撫順市位于遼寧省東部山區,是遼寧省重要的生態功能區和水源保護區,具有良好的生態資源和豐富的物種。撫順市是長白山脈的西南延伸部分,自然地貌以山地為主,概稱“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撫順市山多耕地面積小,氣候冷涼,雖然不利于糧食生產,但卻特別適合栽培優質黑木耳,且木耳厚、色澤好、質量佳。近年來,撫順市實施特色農業和“一縣一業”發展戰略,將黑木耳確立為撫順縣重點發展項目。黑木耳的生長發育及品質與氣象條件密切相關,與空氣溫度、濕度、溫差等氣候條件更是密不可分。
本文通過利用撫順市3個基本氣象站地面觀測資料和農業氣象觀測資料,分析2017年撫順市夏季氣候概況及對黑木耳生產的影響,為防災減災、合理安排生產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資料來源于撫順市氣象局,氣象要素分別為逐日平均氣溫、最高氣溫、最低氣溫、降水量和日照時數,夏季為6—8月,常年值為1981—2010年平均值。應用統計學方法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
2 夏季氣候概況
2.1 氣溫
2017夏季(6—8月,下同)全市平均氣溫為22.2 ℃,比常年同期(21.8 ℃)偏高0.4 ℃(圖1)。6月全市平均氣溫為20.1 ℃,比常年同期偏低0.2 ℃。7月全市平均氣溫為24.7 ℃,比常年同期偏高1.6 ℃。8月全市平均氣溫為21.9 ℃,比常年同期偏低0.1 ℃。
2.2 降水
2017年夏季全市平均降水量為379.2 mm,比常年同期(498.6 mm)偏少24%(圖2)。夏季各月降水均比常年同期偏少,其中6月平均降水量為74.7 mm,比常年同期偏少30%;7月平均降水量為165.6 mm,比常年同期偏少20%;8月平均降水量為138.9 mm,比常年同期偏少30%。
2.3 日照
2017年夏季全市平均日照時數為670 h,比常年同期(601 h)偏多69 h(圖3)。6月和7月日照時數比常年同期偏多,8月日照時數接近常年。6月平均日照時數為240 h,比常年同期偏多18 h;7月平均日照時數為231 h,比常年同期偏多52 h;8月平均日照時數為199 h,比常年同期偏少1 h。
3 夏季主要氣候事件
3.1 暴雨
2017年夏季,全市平均暴雨日數1 d,比常年偏少0.6 d,較強的降水過程主要集中在7—8月。
6月19—20日,撫順地區出現雷雨大風冰雹天氣。6月23—24日,撫順地區出現分散性局地強降水天氣。
7月9—10日,撫順地區出現強對流天氣并伴有暴雨。7月13—14日,撫順部分地區出現暴雨局部大暴雨。7月19—21日,撫順地區出現大雨局部暴雨天氣。
8月3—4日,受臺風“海棠”影響,撫順地區出現大雨局部暴雨天氣。8月14—15日,撫順地區出現中雨局地暴雨天氣,并伴有強對流天氣。8月16—17日,撫順地區出現雷陣雨天氣,局部出現暴雨。
3.2 高溫
2017年夏季,全市平均高溫(≥35 ℃)日數為2 d,比常年偏多1.7 d。6月14—17日,全市持續高溫天氣,平均最高氣溫為34.5 ℃,較常年同期(27.1 ℃)偏高7.4 ℃,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值,其中14—17日全市平均最高氣溫分別為32.7、34.8、35.8、34.6 ℃,分別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值和第二高值。6月15日撫順市氣象觀測站最高氣溫達38.0 ℃,突破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的最高氣溫極值(2000年7月8日最高氣溫為37.7 ℃)。6月15—17日撫順市氣象觀測站極端最高氣溫連續3 d超過35 ℃,為1961年以來日最高氣溫≥35 ℃連續天數最多值。
7月全市平均高溫日數(日最高氣溫≥33 ℃的天數)為6 d,比常年偏多4.7 d,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四多值(1997年,16 d;2000年,10 d;1999年,8 d)。上中旬共出現3次日最高氣溫≥33 ℃、持續時間≥2 d的高溫天氣,分別為7月5—6日、7月8—9日和7月18—19日,日極端最高氣溫出現在7月6日撫順市氣象站,為36.2 ℃。其中7月5—20日全市整體氣溫均偏高,平均氣溫26.4 ℃,比常年偏高3.5 ℃,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值;7月平均最高氣溫32.2 ℃,比常年偏高3.9 ℃,為歷史同期第二高值(2000年平均最高氣溫32.6 ℃);平均最低氣溫21.0 ℃,比常年偏高2.6 ℃,為歷史同期第二高值(1994年平均最低氣溫21.8 ℃)。
3.3 干旱
5月26日至6月17日撫順市連續23 d無有效降水,平均降水量僅為8.9 mm,比常年同期偏少近90%。加之受暖高壓脊控制,6月14—17日出現高溫天氣,全市農作物旱象明顯,局部地區受災嚴重。6月19—20日撫順地區出現中雨天氣,受降水影響,農田旱象基本解除。
3.4 低溫
6月1—12日全市平均氣溫16.2 ℃,比常年同期偏低3.0 ℃,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四低值;平均最低氣溫8.8 ℃,比常年同期偏低3.9 ℃,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低值。日極端最低氣溫出現在6月10日新賓站,為3.4 ℃。
7月21—29日全市平均氣溫22.6 ℃,比常年同期偏低1.1 ℃;平均最低氣溫17.7 ℃,比常年同期偏低1.8 ℃,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九低值。日極端最低氣溫出現在7月26日新賓站,為11.8 ℃。
受冷空氣影響,8月29—31日出現日平均氣溫<15 ℃的低溫時段,全市平均氣溫13.2 ℃,比常年同期偏低6.7 ℃;極端最低氣溫出現在8月29日,為3.4 ℃,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低值。
4 夏季氣候對黑木耳生產的影響
黑木耳屬于中溫型菌類,菌絲體在10 ℃以上開始生長,隨著溫度的升高,菌絲體生長速度加快,菌絲體生長適溫為25~28 ℃,超過32 ℃菌絲體生長速度逐漸減慢,38 ℃以上菌絲體生長受到抑制,直至死亡[1]。菌絲體耐受低溫,-30 ℃左右菌絲體仍不會被凍死,待溫度升高后可恢復生長。子實體在5 ℃以上可以生長,生長的最適溫度為18~25 ℃,溫度低,子實體生長慢,成熟時間長,但耳重、色深、肉厚、質量好。25 ℃以上子實體生長快、成熟時間短,但耳輕、色淺、肉薄、質量差;30 ℃以上子實體易腐爛、易出現“流耳”病害[2]。2017年夏季撫順市平均氣溫為22.2 ℃,比常年同期(21.8 ℃)偏高0.4 ℃,同時6月中旬和7月上中旬出現高溫時段。高溫天氣造成黑木耳生長的耳片薄而色淺,高溫高濕天氣易出現綠霉等病害。8月晝夜溫差加大,有利于子實體生長。
水分和濕度是黑木耳生長發育必要的生活條件之一。代料栽培培養料的適宜含水量為60%左右。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對水分要求不同:菌絲體生長階段,要求栽培場所空氣的相對濕度在60%左右;在子實體生長階段,要求栽培場所空氣濕度在90%左右。相對濕度<80%時子實體生長遲緩,高溫高濕易發生爛耳,培養基也容易引起雜菌污染[3]。2017年夏季撫順市平均降水量為379.2 mm,比常年同期(498.6 mm)偏少24%。降水量整體偏少,出現干旱時段,也伴隨著暴雨和強對流天氣,但黑木耳種植場地均有噴灌設施,水分為可調控條件,降水量偏少對黑木耳種植無明顯影響[4-5]。2017年夏季撫順市晴朗天氣多,有利于黑木耳的采收和晾曬[6]。
5 結論
2017年撫順市夏季平均氣溫為22.2 ℃,比常年同期偏高0.4 ℃;平均降水量為379.2 mm,比常年同期偏少24%;平均日照時數為670 h,比常年同期偏多69 h。主要氣候事件有暴雨、高溫、干旱、低溫。高溫天氣造成黑木耳生長的耳片薄而色淺,高溫高濕天氣易出現綠霉等病害。8月晝夜溫差加大,有利于子實體生長。降水量整體偏少,出現干旱時段,也有暴雨和強對流天氣,但黑木耳種植場地均有噴灌設施,水分為可調控條件,降水量偏少對黑木耳種植無明顯影響。晴朗天氣多,有利于黑木耳的采收和晾曬。
6 參考文獻
[1] 禹光波,范海晶,趙彥,等.汪清地區黑木耳子實體生長期適宜氣象條件探討[J].氣象災害防御,2015(3):28-30.
[2] 馮景剛.黑木耳栽培使用技術彩色圖解[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
[3] 劉敬霖.單片黑木耳生產過程中的氣象因素調控[J].特種蔬菜,2015(4):45-46.
[4] 劉健,王曉霞.遼寧省朝陽市2013年夏季氣候特征及其影響[J].農業災害研究,2015,5(10):70-71.
[5] 宋芳,胡玉娟.綏陽縣旺草鎮黑木耳生育期的氣候條件分析[J].農技服務,2014,31(11):107.
[6] 廖要明,張強,陳德亮.1951—2006年三峽庫區夏季氣候特征[J].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07(6):368-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