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波+吳荷+崔曜鵬+佟鈴



摘要 本文介紹了本溪地區春夏秋冬四季判斷平臺設計開發過程,平臺應用1956—2016年本溪地區4個國家基本氣象站的逐日平均氣溫觀測資料、區域氣象自動站逐日平均氣溫實時數據、城鎮氣象要素預報中的7天溫度預報數據,實現日平均氣溫數據查詢、補傳以及常年四季時間查詢功能,利用五天滑動平均氣溫判斷方法自動判斷四季,為預報服務人員提供及時可信的四季起止時間,為做好公眾氣象服務工作提供了數據基礎。
關鍵詞 四季劃分;判斷;平臺;五天滑動平均;遼寧本溪
中圖分類號 P456.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1-0217-02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氣溫升高使得四季的起止時間和長度發生明顯的改變[1-9]。邢 剛等[10]在《1956—2012年本溪市區四季變化特征分析》中提出,本溪市區春季開始時間基本沒有變化,夏季提前,秋季、冬季有所推遲;本溪市區春季、冬季天數縮短,夏季天數增加,秋季天數基本沒有變化。
目前,本溪市對內、對外(公眾)都沒有提供四季起止時間和持續天數的服務,預報服務人員對每年的四季判斷也不明確,很難為公眾提供詳實、可靠的氣象服務信息。此外,四季劃分方法比較多,容易混淆公眾視聽。基于公眾氣象服務需求,需要建立四季判斷平臺,為預報服務人員提供準確的、可信的四季起止時間,以便準確地制作公眾氣象服務產品,有利于更好地做好公眾氣象服務工作。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本研究應用了1956—2016年本溪地區4個國家基本氣象站逐日平均氣溫觀測資料、區域氣象自動站逐日平均氣溫實時數據、城鎮氣象要素預報中的7天溫度預報數據。
1.2 四季劃分方法
四季的劃分有多種方法,如天文學劃分法、節氣法、陽歷劃分法、農歷劃分法、古代劃分法、氣候學候溫劃分法、物候法等。物候法不具有通用性,而其他方法雖然簡單方便,但是有一個共同缺點,就是全國各地都在同一天進入同一個季節,這與我國各地的實際情況有很大差別。因此,為了使四季劃分更能與各地的自然景象和人們生活節奏相吻合,本研究使用的四季劃分方法是按照1934年中國學者張寶堃提出的用當地候(5 d為一候)平均氣溫劃分四季的方法為基礎,采用5 d滑動平均氣溫作為四季開始和結束的溫度指標。用5 d滑動平均氣溫代替候平均氣溫,既能保存其優點,又消除了不合理的人為因素,從而使四季的劃分更為客觀準確。四季劃分標準:當5 d滑動平均氣溫穩定在22 ℃以上時為夏季開始,5 d滑動平均氣溫穩定在10 ℃以下時為冬季開始,5 d滑動平均氣溫在10~22 ℃之間為春季、秋季。從10 ℃升到22 ℃為春季,從22 ℃降到10 ℃為秋季。
2 四季判斷平臺的系統設計與制作
2.1 軟件環境
本溪地區春夏秋冬四季判斷平臺的設計、調試、運行的軟件環境為VB 6.0和Microsoft Office辦公軟件。
2.2 數據基礎
本溪地區春夏秋冬四季判斷平臺建立了3個數據庫,分別為日平均氣溫數據庫、四季的常年值數據庫和城鎮溫度要素預報數據庫。
2.2.1 日平均氣溫數據庫。本溪地區的區域氣象自動站有華云和長春2種類型,每個廠家都有自己的接收軟件和數據庫,而且每種數據庫(表)的結構都不相同,這種情況阻礙了本地對區域站數據的應用。為了能有效地利用區域站的數據,本溪市氣象局自主設計了1個數據庫(表),將各種類型的數據實時地轉存到數據庫中。數據庫中保存了本溪地區氣象自動站建設以來的所有自動站的數據,為區域氣象自動站數據庫平臺。日平均氣溫數據庫設計基于區域氣象自動站數據庫平臺,由VB 6.0設計開發,每天定時啟動提取本溪地區4個國家基本氣象站的2:00、8:00、14:00、20:00的溫度要素,計算生成日平均氣溫和5 d滑動平均氣溫數據,本地保存到日平均氣溫數據庫中存檔,保存了4個電子表,以供本溪地區春夏秋冬四季判斷平臺調取判斷四季。
2.2.2 四季的常年值數據庫。通過查找1956—2016年本溪地區4個國家基本氣象站的逐日平均氣溫觀測資料,統計分析了本溪地區常年的四季時間,保存到四季的常年值數據庫,作為數據支持供平臺調取,方便使用人員查看常年的四季時間。
2.2.3 城鎮溫度要素預報數據庫。本溪地區春夏秋冬四季判斷平臺不但提供了利用實況氣溫判斷四季,而且增加了預測功能,能夠利用未來幾天的溫度預報值來判斷四季。相應的溫度預報值是通過使用人員手動錄入,保存到城鎮溫度要素預報數據庫。
2.3 系統架構及平臺簡介
本溪地區春夏秋冬四季判斷平臺采用VB 6.0研發,平臺設計了4個菜單項分別為常年值、實況氣溫、預報和關于四季(圖1)。
2.3.1 常年值菜單。點擊常年值菜單,進入入春、入夏、入秋、入冬常年值查詢界面。可以分別點擊入春、入夏、入秋、入冬按鈕,出現本溪市區、本溪縣、桓仁縣、草河口鎮4個站點的常年值以及四季平均日期、最早日期和最晚日期等統計信息(圖2)。
2.3.2 實況氣溫菜單。實況氣溫菜單下設有3個子菜單,分別為日平均氣溫查詢、實況氣溫判斷四季、日平均氣溫補傳,可以實現日平均氣溫查詢(圖3)、基于區域氣象自動站的日平均氣溫補傳、利用實況氣溫判斷是否進入四季功能(圖4)。
2.3.3 預報菜單。預報菜單下設有2個子菜單,分別為預報錄入、預報氣溫判斷四季,可以實現溫度預報值錄入、預報溫度判斷四季功能。
2.3.4 關于四季菜單。關于四季菜單下設有2個子菜單,分別為四季劃分方法、遼寧四季概況,介紹了四季劃分的常用方法和遼寧四季的基本情況。
3 應用分析
應用本溪地區春夏秋冬四季判斷平臺計算了2017年本溪地區四季的起止時間和天數(表1)。與四季的常年值對比,2017年本溪地區入春早,比歷年平均入春時間早了14~23 d,平均早了19 d,其中75%的站點突破歷史入春的最早日期;入夏也偏早,比歷年平均入夏時間早了18~24 d,平均早了22 d;入秋基本正常。說明2017年本溪地區夏季持續時間比歷年偏長,偏長了21 d,這與四季天數的對比分析結果一致。
4 結論
本溪地區春夏秋冬四季判斷平臺設計完成后,在本溪市氣象臺進行了業務應用,平臺運行穩定,應用效果良好,主要表現為以下4個特點。一是科學、合理性。該平臺運用了五天滑動平均氣溫判斷方法判斷四季,目前我國各級臺站均是采用此方法判斷四季,該方法優點比較突出,其使用本地氣溫實時數據,能夠反映本地的氣候特征,符合本地的人們活動和生產生活實際。二是自動化。該平臺實現了自動讀取日平均氣溫數據,對于缺測數據也給予提示,并能夠進行補傳和訂正,保證了數據的正確性、完整性。判斷四季時只需人工簡單點擊鼠標,平臺便能夠自動運行進行判斷,并給出判斷結果,自動化程度高。三是實用性。四季的起止時間,具有很好的使用價值,特別是應用于公眾的氣象服務。本溪地區春夏秋冬四季判斷平臺,能夠隨時為預報服務人員提供四季判斷結果,便于預報服務人員了解四季情況,更準確地做好公眾氣象服務工作。四是簡單易用。該平臺設計思路清晰,界面簡單易用,預報服務人員在短時間內就能很好地掌握使用。該平臺自使用以來運行穩定,即開即停,不占用大的內存空間,具有良好的移植性。
5 參考文獻
[1] 張靜,呂軍,項瑛,等.江蘇省四季變化的分析[J].氣象科學,2008,28(5):568-572.
[2] 范思睿,范廣洲,賴欣,等.1961—2007年青藏高原四季開始日期的變化趨勢[J].氣候與環境研究,2013,18(1):71-79.
[3] 董旭光,李勝利,崔曉飛,等.近50年山東省四季劃分及其變化[J].中國農學通報,2014,30(2):295-301.
[4] 董寶粦.用5天滑動平均氣溫作為深圳市的四季劃分[J].氣象,1995,21(6):22-23.
[5] 張克新,劉普幸,張銳,等.近55年來河西地區季節開始日及長短變化特征[J].地理研究,2011,30(3):547-554.
[6] 郁珍艷,范廣洲,華維,等.近47年我國四季長度的變化研究[J].高原氣象,2011,30(1):182-190.
[7] 陳柯辰.1961—2012年杭州的升溫趨勢和四季分配之變化[J].中國農學通報,2013,29(35):345-350.
[8] 郁珍艷,范廣洲,華維,等.氣溫突變對我國四季開始日期的影響[J].氣象,2010,36(11):32-37.
[9] 顧品強.上海市奉賢區近50年四季初終期變化特征分析[J].大氣科學研究與應用,2008(2):106-112.
[10] 邢剛.1956—2012年本溪市區四季變化特征分析[J].安徽農學通報,2014,20(11):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