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一樺
摘要:《詩經》作為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收集了從西周到春秋的詩歌,不僅涉及內容豐富,而且所反映了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就是這樣一本書,又能教給我們什么呢?《詩經》在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從賦比興的獨特手法,到一種獨特的幽默情調,對我們更是有深刻的啟示。
關鍵詞:《詩經》;寫法;收獲;中華文化
范文正公《岳陽樓記》有言“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浩浩湯湯兮,泱泱我中華。中華文化恰似這泱泱洞庭湖水,銜接上下五千年的風霜雨雪,吞吐錦繡八千里大好河山。它源遠流長,百花齊放,廣袤無垠,包羅萬象。泱泱之水,源頭便是浩浩湯湯,勢不可擋。約十萬漢字乘奔御風,湍流激蕩,撲面而來。而《詩經》中的字里行間更是留下無限的遐想與感慨。
一、靈活掌握委婉的語言、風趣的言辭以及形象的隱喻來襯托反襯自己的真實感情
《齊風·雞鳴》描寫妻子勸告丈夫不要貪戀枕席,以免耽誤朝政,從側面諷刺了朝官的懶惰腐朽。“蒼蠅聲”排解“雞鳴聲”,“月光”笑解“東方之明”。將身為官吏的丈夫那種懶散猥褻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在《鄘風·君子偕老》中,詩中用大量的篇幅賦陳了這位貴夫人的服飾和容貌濃墨重彩、精雕細刻,讓人覺得她似乎是道德高尚、心靈純潔的君子 “子之不淑,云如之何?”又展現了她的虛偽、其品質的卑劣和靈魂的骯臟。
寧溘死以流亡,不忍滿身媚骨向權貴低頭,不忍委曲求全舍民族大義。朝政腐朽,作者用文字進行批判與諷刺,用形象的隱喻來反襯他的那顆愛國心。
二、運用特殊的語言和巧妙的環境描寫,刻畫主人公特有的心情和情態
《秦風·蒹葭》用素描的手法勾畫了一幅如煙如霧的朦朧畫面,主人公徘徊在河畔,似乎看見意中人就在河對岸,他急切地想跑去見她,可惜這惱人的曲折的河水阻擋了他的步伐,于是只好順著上游蜿蜒的堤岸去尋她,但道路艱難且漫長,順流而下去找她,好像又在水中央。總之,上天好像故意難為他,使他永遠無法到達,不能擁有心中的佳人。
一閉眼,心中騰起朵朵浪花,站在浪尖上,朦朧美景之間看到的是心酸,是心動,更是追求心上人的無盡心切……
三、從平淡中感悟不平淡,處處抓小點來寫作
《齊風·女曰雞鳴》表現的是一對夫婦相敬如賓、和睦友愛的家庭生活。詩歌著重贊美妻子善于幫助丈夫持家。先以“女曰:‘雞鳴。士曰:‘昧旦”的對話形式,描寫妻子敦促丈夫早起打獵,表現了夫婦敬愛和諧的生活;接著,寫妻子對丈夫無微不至的照顧,為他烹調佳肴,舉杯對飲,琴瑟友之。白頭偕老。《鄭風·溱洧》就是這樣一首作品,詩歌描繪了鄭國男女青年在上巳節相約郊游的場面,并細膩地刻畫了他們趁郊游之機互相表達傾慕之心的情景和微妙的心理:“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吁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詩中的男女在上巳節,沿著溱、洧結伴而行,一路上彼此調笑嬉鬧,打罵追趕,互贈象征愛情信物的花草“芍藥”,以表達愛慕之情,字里行間洋溢著節日的歡樂氣氛和男女相愛的喜悅心情。
我在川上,裁芙蓉以為衣,制薺荷以為裳。三千年后的我,涉江采芙蓉,那淑女微微的頷首,就有了千古如斯的風流,就有了華夏文化的壯容。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正如《詩經·大雅·天寶》中言,婀娜多姿的詩詞歌賦將植入華夏民族那熱淌的血液中。這些委婉而諷刺、調侃且風趣、俏皮又逗趣的語言極富感染力;環境與情感更是處理的恰到好處,給《詩經》增添了豐富的藝術色彩和感官上的愉悅;從一件件平淡的家庭生活更是能深刻的襯托出夫妻之間的真情……
何為中華文化?站在浪尖上的風流詩仙手中攜一壺醇酒,仰頭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轉過身去,碣石山上,孟德伴著瑟瑟秋風,一詠滿腔壯志……《詩經》的雅就這樣融在了回味綿長的碧螺春里,化在了施朱著粉的《趙氏孤兒》中,游走在略失淡墨的《清明上河圖》上,流淌在了筆走龍蛇、力透紙背的《蘭亭集序》間……
談吐間,《詩經》的雅伴著中華文化已走上了更快的發展道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