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題記
長征是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的偉大壯舉,是撼動萬里河山的雄偉事跡。長征,這一龐大的規模性戰略大轉移。惡劣的自然環境和氣候,爬雪山,過草地,缺衣少食。干糧沒有了,為了充饑,樹葉,樹皮,草,樹根,甚至于皮帶也能拿來吃!在如此饑寒交迫的長途跋涉下,依然會出現如此場景“我不餓,給你吃,你是我們最年幼的兄弟,我死了沒有關系,但你是我們的希望,你一定能走出草地”。一聲聲一句句重復又重復地回蕩在草地上,回蕩在戰士們的心坎里,溫暖著每個人疲憊的身體。
自然環境的惡劣,糧食的缺乏,并沒有阻止敵人的圍追堵截和狂轟濫炸。血戰湘西,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奪取臘子口,翻越夾金山,跨越大草地。這一件件,一幕幕都刻骨銘心,催人淚下!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面對各種險惡的環境,紅軍廣大干部戰士表現出壓倒一切敵人、戰勝一切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靠著英勇犧牲、不屈不撓的革命意志,紅軍沖破了一道道敵人的封鎖,越過了重重險阻。“雪皚皚,野茫茫,高原寒,炊斷糧”荒蕪人煙的草地上,紅軍忍著饑寒之迫,艱難地匍匐前進,秋風瑟瑟,荒野上的野草孤零零地晃動著。隊伍在不斷前進,戰士的人數也在不斷減小,他們英勇的身軀安靜地躺在荒瘠的草地上。他們崇高的信仰使他們在不斷地前進著,戰勝一切艱難困苦。
歷史事實已經證明,長征鍛煉了中國共產黨,使黨由幼稚走向成熟。正是憑著長征精神,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才戰勝了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創造出了無數可歌可泣的人間奇跡,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最終取得長征的勝利,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后,長征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不懈奮斗。
長征猶如一座豐碑,光輝地立在了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史冊中,成為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奮圖強,堅忍不拔,積極向上,戰勝任何困難的精神力量。
長征中表現出來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已經突破了時代和國度的界限。長征精神深深地涵養在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念、價值觀念、道德觀念之中,這就是長征精神的觀念支撐,是長征精神相對穩定的部分。同時這個層次還要不斷地接受社會生活的挑戰,根據不同的時代問題不斷地解釋自己,充實自己,超越自己。從這種意義上講,長征精神總是在不斷地表達著一種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的教育規范價值。一是長征精神體現為一種對民族生存、國家前途及人的自身價值的深切關注的精神;二是長征精神總是一種包含著自覺的非凡的生存智慧和勇氣,以及符合中國社會文明進步的價值觀念的精神;三是長征精神是民族精神之魂,是中華民族奮斗目標精神的升華。長征精神所體現的為民族不畏艱險、不怕犧牲、艱苦奮斗的民族使命感和歷史責任感,正是中華民族"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百折不撓、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象征。
長征沒有終點,長征依然在路上。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肩負起國家和人民的重托,讓長征精神從“思想”的深處轉化為腳下的路,時刻準備著,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讓長征精神永遠流傳下去,讓長征精神源源不斷地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精神動力,讓中國的“新長征”早日勝利。
作者簡介:張志剛(1971.03.09)男,漢族,籍貫:北京市,單位:山西一建集團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