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理是高中階段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他是一門文理綜合的學科,既有文史學科龐大的知識體系,有需要學生用理科般的思維思考問題,正是由于地理學科的這一特點,不少學生為之感到困擾。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引入一種適當的教學方法顯得尤為必要。而地理比較法就是其中的一種。筆者從事高中地理教學多年,本文旨在從實踐的角度,淺顯地談一談自己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使用比較法。
關鍵詞:地理比較法;高中地理;教學研究
比較法是一種對事物進行深刻比較分析的方法,它有利于擴展人的思維方式。在高中的地理教學過程中,由于地理這門學科的知識體系所具的規律,學生在進行地理知識學習的時候需要掌握大量的定義、概念。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在進行高中地理可教學時使用地理比較法能夠在一定的程度上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進而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
一、地理比較法的概念
地理比較法是教師引導學生確定各種被比較的地理事物和現象在某些特征或關系上的共同點與不同點的方法。它在使學生獲得有關所學對象的新知識,明確新知識在整個地理知識體系中的地位,理解和記憶已闡明了的地理原理,加強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地理比較法的類型
地理比較法有多種多樣的類型,根據不同的比較對象和不同的比較的方式,地理比較法可以劃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類比法
類比法即地理教師將某一個地理現象或者問題同學生已經學過的某一個地理現象或者問題進行比較。其中主要包括兩種比較方式:
(1)同類同型比較。同類地理事物和現象被比較的各點相同或相似,具有共同的特征,對比的結果是:兩個被比較的對象具有共同的特征,如南北美洲地形的比較、亞洲與歐洲海岸線輪廓的比較都具有這種性質。
(2)同類異型比較。同類地理事物和現象被比較的各點不同,對比的結果是:兩種被比較的地理事物和現象具有相異的特征,如秦嶺、淮河南北河流水文特征的比較。非洲與歐洲氣候的比較都具這種性質。
2.縱比法
縱比法是將同一地理對象在不同歷史階段的不同狀況加以比較的方法。其目的在于了解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的過去和現狀,并推斷其未來,明了其變化過程的規律。如地形演變各階段上的不同形態,河流演變各階段上的不同狀況,氣候演變各階段上的不同特點,某國、某地區各時期經濟發展的不同狀況等的比較,都屬于縱比法。
3.聯系比較法
聯系比較法是把兩種地理對象聯系起來進行比較,以揭示其內在聯系和相互關系的比較方法。例如講歐洲大陸輪廓時聯系非洲進行講述,可突出歐洲是海岸線最曲折的大洲。
4.并列比較法
并列比較法是把分別獨立的幾個比較對象并列起來進行比較的方法。通過這種比較、能夠明確被比較對象的共性和個性。例如,把黃河、海河、遼河幾條河流并列起來進行比較,可找出每條河流的個性和共性,使學生認識黃河、海河和遼河這三條河流的個體和整體特征。
5.綜合比較法
綜合比較法是把不同地理區域或不同國家的地理綜合體的各個要素,進行全面比較的方法。它是一種對比要素較多,較復雜的比較法。多用于地理復習和測試。
三、地理比較法的意義
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地運用地理比較法,可以豐富自身的教學的手段,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同時,地理比較法也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在高中地理教學的過程中使用地理比較法,可以幫助學生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更好的掌握地理方面的知識。在學生預習或復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運用地理比較法,可以將以往所學的知識串聯起來,從而實現高中地理知識體系的貫通,幫助他們在高中地理的學習中能夠融會貫通。高中地理教室也可引導學生在進行新知識預習和已學知識復習的同時使用地理比較法,通過將所學過的地理知識串通起來,有效地選擇比較對象,然后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范圍,將比較對象羅列出來,從而找出不同對象之間的關聯性,達到“由點到面”的學習效果,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體系。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它具有兩個顯著的特點:第一,綜合性。地理環境由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生物圈等圈層構成,是地球表層各種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機組合而成的復雜系統。地理學兼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性質。第二,地域性。地理學不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和空間結構,而且闡明地理事物的空間差異和空間聯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間運動、空間演變的規律。地理學在現代科學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決當代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等問題中具有重要作用。
面對龐大復雜的知識體系,高中地理教師在高中地理教學的過程中引入地理比較法顯得尤為必要,他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地理知識,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滿足學生探索自然奧秘、認識社會生活環境、掌握現代地理科學技術方法等不同學習需要。
參考文獻:
[1]探討微課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夏陶緣.才智.2017(15)
[2]談高中地理教學本土化案例的開發與利用[J].陳芳.才智.2017(15)
[3]新課標下高中地理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楊曉燕.學周刊.2017(12)
[4]高中地理構建參與式課堂的措施探討[J].張玲娟.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06)
[5]多媒體在高中地理教學應用中的得與失[J].李春梅.西部皮革.2017(12)
作者簡介:鄭彪(1978.04)男,籍貫:遼寧海城,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