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本文主要從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的角度出發,“嘗試用不同工具,用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等方法進行簡單組合和裝飾,體驗設計、制作活動的樂趣。”分析了農村小學美術教育怎樣充分挖掘身邊的材料豐富美術課堂,引導學生變廢為寶的一些方法和理念,以期可以為農村小學美術教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美術;變廢為寶;身邊的媒材
作為一名農村小學的美術老師,一直在一線從教二十多年了。縱觀城市與農村的美術教育,真是天地之差,感慨良多。農村學校不僅教學設施簡陋,專業老師少,而且家長也認識不上去,非常不重視美術、音樂等學科,認為學這些沒有用。所以我們的美術課堂上,孩子們除了畫筆,其他幾乎什么材料都沒有,所以美術課堂內容非常單一。但不論什么樣的條件,農村孩子一樣需要美的啟迪、美的熏陶。作為教師要多用心,盡量想方設法縮小農村孩子與城市孩子教育上的差距,開闊他們的視野,增長他們的見識。義務教育標準明確指出:農村地區教師要因地制宜,可根據實際情況和條件,靈活地選擇和采納這些教學活動建議,甚至還可以自己創造新的教學活動方式,從而使教師的教學活動更加靈活,更具主動性和創造性。
藝術來源于生活,是生活的體現。因此,作為美術教師,應該使美術課堂走向生活化。在這么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為了正常開展美術教學,為了農村孩子也能像城市孩子一樣得到良好的美術教育,美術老師一定要做個有心人,同時也培養學生做個有心人,留心生活中的各種媒材,收集身邊可利用的物品,在收集、整理、創作中體會美、發現美、創造美,變廢為寶,使平凡的物品用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即“藝術生活化”。豐富美術課堂,完善美術教育。其實生活中處處都有美術資源,只要善于發現,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些資源只要稍加利用,引導學生進行創作,一樣會有精彩的美術課堂,甚至會得到城市孩子無法體會的樂趣。
下面具體介紹課堂教學中如何充分挖掘身邊的美術資源,引導學生體會到變廢為寶的樂趣的。在我們身邊有許多資源、廢棄物都可以作為美術課堂的創作資源,提高美術教學的有效性,提高農村孩子的美術素養。美術教材僅僅是一點啟示、一種資源,我們要借助美術教材,又不能僅僅依靠美術教材,利用身邊可以利用的一切資源,引導學生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來。
1、樹枝變花束
花束,是一種既傳統又新穎的藝術形式。說它傳統,因為它的歷史很久啦,我們小時候開運動會經常用樹枝粘貼花束在檢閱式上揮舞。在農村,樹枝也是很容易找到的,家家戶戶都儲備用來燒火的樹枝,因此,用樹枝做花束造型也是農村美術教學的好方法。用幾枝樹枝結合皺紋紙就會變成漂亮的花束。把皺紋紙裁成小塊,粘上膠隨意往樹枝上一貼就變成花朵了,在各個小分枝上貼滿皺紋紙就會得到一束漂亮的花束。不僅豐富了美術課程資源,還可以用在班隊會、體育課上,用來分組競技,加油助威之用。
美術教材六年級上冊第2課《蔬菜》一課,在教學時我就把《蔬菜》變成了《果樹》。結合我們家鄉的南果梨特產,讓孩子利用樹枝結合黃色的皺紋紙,表現出南果梨樹的造型。孩子們因為對南果梨樹非常熟悉,所以毫不費力的每人都完成一株栩栩如生的南國梨樹造型,教室里宛如秋天南果梨豐收的景象,煞是好看。
2、衣服標簽
衣服上的價簽別看小,用處可不小,形態各異的價簽是美術教學的好材料。價簽紙板材質挺實,用來做書簽既經濟又實惠,大小也合適,價簽上的小繩子正好可以為書簽所用。還可以把價簽串起來做漂亮的掛飾,美術書第6冊《小掛飾》一課,材料有一次性紙杯、漂亮的卡紙、酸奶盒子等,我們收集齊這些材料還是有點困難的,我只要求每個孩子帶一個價簽來,我們一起合作做了幾串漂亮的掛飾,也達到了預想的效果。
3、雞蛋托造型設計
農村養雞的很多,種雞、蛋雞都有,所以蛋托很容易獲得。方法一,可以利用整個蛋托外形,把它當做小魚的身體,結合卡紙粘貼上眼睛、魚鰭、尾巴就是一條漂亮的魚了。方法二,可以剪下蛋托單個個體,結合水粉涂色做成漂亮的花朵。一個蛋托可以裝三十個雞蛋,就可以剪下做成三十個漂亮的花朵,再貼上綠葉就更漂亮了。美術書第5冊《茂密的花》這一課我就領孩子們用了這個材料,效果很立體,很漂亮,教室里像花的海洋。
4、鞋盒
鞋盒家家有,很容易收集到,可以做很多有趣的手工。方法一,大大小小摞起來粘貼做坦克或做電腦。方法二,把鞋盒蓋子拿掉后,立起鞋盒,畫個小朋友剪下來粘到秋千紙板上,用繩子掛在鞋盒內就變成了蕩秋千的小朋友。秋千可以活動,蕩起來。在鞋盒底部貼上畫好的大自然背景,更是栩栩如生,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
5、啤酒瓶
啤酒瓶也是容易收集到的美術資源,把它們刷上純色水粉底色,可以用來畫線描畫,可以360度觀賞。或者刷上底色,用稀釋的水粉色自然流淌在瓶子上,形成肌理效果都非常好。美術書六年級第15課《瞧這一家子》一課,表現自己和親人在一起的情景,這課內容我就領孩子們用啤酒瓶子當主材。用啤酒瓶子當做人的身體,在上面粘貼不同的材質變成大人、孩子的模樣,最后的效果很有趣。這啤酒瓶為主材做成的一家子,洋溢著親密和幸福,散發著無比的愛和溫馨,可愛又有趣。
此外,石子、玉米秸稈、玉米皮、樹葉、空飲料瓶、舊光盤、八寶粥蓋子、種子等都是極好的美術資源,利用起來都可以在孩子們手中變成一幅畫、一個精美的手工。在農村廣闊的天地中蘊藏著豐富的美術資源,有待于有心的美術老師去留心、去發現,去引導孩子們發現美、創造美,使農村孩子們的美術課堂別有一番情趣,享受美的啟迪,美的熏陶,練就一雙發現美、創造美的眼睛,未來生活中會美、愛美,能從最微小的事物中發現美,提升幸福感。
最近幾年,由于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的推進和落實,我們農村小學也添置了不少美術相關器材,布置了專業美術室,下發了畫架、石膏像、各種繪畫工具等等。相信農村孩子的美術課堂會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精彩!
參考文獻:
[1]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美術課程的教學質量[J].王賀豐.學周刊 2014年18期
[2]如何構建小學美術高效課堂[J].李嘉國.新課程(上)2014年10期
[3]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芻議[J].魏正靜.新課程導學 2015年28期
作者簡介:胡娜(1978.01)女,籍貫:遼寧省海城市,研究方向:小學美術教育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