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蘭+白夏++武心嘉++汪艷芳++趙軍
摘 要:《水工鋼筋混凝土結構》課程實踐性很強,針對課程內容抽象復雜,學生理解應用困難等問題,對課程進行了工程化教學方法的改革和探索研究。從教學考核方法改革、課程設計、學生的工程意識等方面進行了探討,結果表明此方法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關鍵詞:水工鋼筋混凝土結構 工程化 教學方法 水利水電工程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10(c)-0217-02
Abstract: Hydraulic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Course is strongly practical. In view of the complexity and abstract of course content, the difficulty of understand and application during the students learning process, the engineering teaching methods of the course is reformed and explored in the paper. The theory of course is discussed by the method of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curriculum design and the engineering consciousness of students. It shows that the method improved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students.
Key Words: Hydraulic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Engineering practice;Teaching method;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水工鋼筋混凝土結構》是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程,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聯系非常緊密。在課程學習之前,要求學生掌握建筑工程材料、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及水利工程制圖等前期課程的相關知識,又與后續的水電站、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等課程緊密聯系,是對本專業理論知識綜合應用的一門課程[1]。在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大多數同學反映課程內容抽象復雜,理解應用困難,包括各種構件中計算公式的推導、公式的應用及實際工程構件的設計。通過教學反思,以往的教學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工程經驗欠缺,授課時理論知識和實際工程聯系不夠緊密;課程設計的題目及要求過于簡單,使學生無法將所學的知識綜合的應用等。基于以上問題,筆者通過分析總結教學心得,對以工程實踐為指導思想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探索和研究。
1 工程化教學方法改革
1.1 開展工地認知實習,加深工程理解
水工鋼筋混凝土結構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而且內容抽象,不易理解。一些水工建筑物,例如水電站廠房、大壩、閘門等結構體積龐大,內部結構復雜,僅憑老師課堂的講解很難使學生理解[2]。但是如果在學習課程之前,開展本專業的認知實習,帶學生到相關的水工建筑物實地參觀,將課堂上抽象的建筑具體化,通過老師實地的講解及學生自己的認識,加深對建筑物的整體認識。
1.2 結合多媒體教學,展示工程圖紙,提高教學質量
水工鋼筋混凝土結構課程的很多教學內容都涉及到實驗,但是并沒有安排對應的實驗課程。例如混凝土的立方體抗壓強度、軸心抗壓強度、抗拉強度;適筋梁、超筋梁、少筋梁的正截面破壞過程;梁的斜截面破壞及其他受壓、受拉、受扭構件的破壞等內容[3]。這就使得學生的學習理解困難,并且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結合多媒體資源,播放實驗錄像講解,將單純的文字理論知識結合圖像、聲音,教學內容具體化、動態化、形象化,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在以往的教學中,重點講解各種公式的推導、配筋計算等內容,忽略了圖紙的重要性。導致畢業生在走向工程設計、管理、施工等工作崗位后,讀不懂工程圖紙,很大的削弱了就業競爭力。所以,在相關內容的講解過程中,向學生展示已有的工程圖紙及設計資料,加深學生的識圖能力,能更好的走向工作崗位。
1.3 合理安排課程設計,加強實踐教學
水工鋼筋混凝土結構課程在結課后,安排有兩周的課程設計。課程設計是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培養方案中屬于實踐的內容。通過課程設計的訓練,學生加深對課程基本理論的理解,增強學生工程實踐的意識,培養學生的設計計算能力與繪制施工圖紙的能力,為大四的畢業設計和工作后的工程設計打好基礎。
以往課程設計的題目都是渡槽的設計,3~4名同學一個小組,每組題目不同的是渡槽的跨度或制造方法。這樣的安排符合課程實踐環節的要求,但是題目過于單一,無法反應出學生的個性差異。可以結合具體工程實例,將課程設計題目多樣化[4],例如有渡槽的設計、廠房的設計、工作橋的設計等,盡量使每個學生的題目都不一樣,學生自主選題。在課程的教學內容中期,給學生下發課程設計任務書,要求學生在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帶著課程設計中的問題聽課,提高聽課效果的同時也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2 工程化教學效果及反思
2.1 課堂教學效果
通過對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學生進行工程化教學,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自主思考,有利于良好學習氛圍的形成。同時,工程化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學習理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2.2 教師反思
由于任課教師多是剛畢業的青年教師,自身缺乏一定的工程經驗,導致授課過程理論和實踐部分脫節。對此,青年教師通過參與相關的工程項目提高工程經驗。在授課過程中,將更多的工程案例融入課堂,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將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更好的結合。另外,教師在理論知識講解的同時,學習本專業領域內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理論,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體現課程的時代性,使課程的理論知識與當代的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5]。endprint
2.3 結合課堂教學,課程作業、考核方式多樣化
通過學校的泛雅平臺給學生課后布置各種類型的作業題目,可以是課后的作業題目或者思考題,也可以是簡單的設計類題目或者小論文[6]。學生自主選擇作業題目,老師在網上查看每個學生的完成情況,對學生在學習作業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解答,便于學生對課程的學習。
課程考核時,可以將課程設計列為課程考核的一部分。課程設計的過程中,指導老師對學生的設計計算進行指導,在課程設計結束后,要求學生提交嚴格符合工程標準的圖紙、完整的設計說明書并且進行答辯。答辯過程中講解自己的設計計算思路、方法及成果,老師進行提問,以此來判定學生的綜合設計及應用能力。此外,還可以加入學生的自主命題考核,學生自主出題,通過題目的難度、綜合性來判斷學生對課程的掌握情況。
3 結語
我國的水利事業蓬勃發展,鋼筋混凝土結構在水利工程中應用廣泛,這有利的推動了水電工程專業水工鋼筋混凝土課程的發展和改革,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工程應用型人才是工程化教學的根本目的。工程化教學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過程,在工程實踐的基礎上,逐步的完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推動學生的就業。在課堂教學中,以工程實例為基礎開展理論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設計、思考、綜合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實踐意識,為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朱秀清.基于行業需求為導向的《水工鋼筋混凝土結構學》課程教學改革嘗試[J].天津農學院學報,2013,20(4):59-61.
[2] 邢貞相,李晨洋.水工鋼筋混凝土結構教學方法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3):97-99.
[3] 河海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西安理工大學,等.水工鋼筋混凝土結構學[M].4版.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9.
[4] 朱秀清,周莉.《水工鋼筋混凝土結構學》教學課程改革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6,9(36):124-125.
[5] 白夏,楊蘭,汪艷芳,等.應用型本科院校《工程水文學》課程教學方法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6(7):129-130.
[6] 劉娜,王艷春.基于工程實踐的《通信原理》課程教學創新研究[J].六盤水師范學院學報,2016,29(3):83-8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