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金屬材料無損檢測技術是根據物質的一些物理性質含有缺陷或者結構上的不同使物理量出現改變的情景,在確保不損傷被檢對象日后功用的前提下,利用衡量上述改變來了解并評定被檢測的材料、產品與設備構件的性質、狀態、質量或者內部結構等的一種檢測手段。在此對金屬材料無損檢測技術在我國的發展過程進行了簡單介紹,且就該技術在我國的發展前景及重點領域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金屬材料無損檢測技術;發展;展望
1 我國金屬材料無損檢測技術的發展過程
金屬材料無損檢測技術進入我國是在20世紀30年代,但因為歷史因素,只經歷了萌芽時期的少量應用就夭折了。
在此將新中國建成以后無損檢測技術的經歷分四個時期進行介紹。
第一時期: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建成以后無損檢測技術的初始時期,軍工方面(尤其在航空工業方面)、與軍工有關的重工業方面與研究院所開始對X射線、磁粉、滲透等初級無損檢測技術的利用。
第二時期:20世紀60年代,我國的金屬材料無損檢測技術向機械工業方面發展,我國金屬材料無損檢測設備及器材出現研發成功的案例且逐步進入實用推廣階段,在初級金屬材料無損檢測技術利用的基礎上,繼續開展了新型金屬材料無損檢測技術的研究及使用。
第三時期:20世紀70年代,金屬材料無損檢測技術逐漸向工業方面普及,有更多的人才進入這一技術行業。
第四時期:20世紀80年代開始,乘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東風,并且中國進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和世界的聯系愈發密切,我國金屬材料無損檢測技術開啟了全盛時代。20世紀80年代末,中國金屬材料無損檢測學會參加到國際無損檢測委員會,我國在國際金屬材料無損檢測領域的話語權、知名度逐漸升高,在國際上所起的作用也逐漸加大。
我國對金屬材料無損檢測人員進行的培訓與考核都逐漸演化成較為規范的系統模式,該技術在電磁、渦流檢測領域的技術水平也取得了較高水平,某些方面的成就位于國際領先行列,在超聲、射線、磁粉、滲透等檢測方向的應用和發達國家之間的距離正在逐步減小,在無損檢測的基本理論研究、設備研發及生產等諸多方向都在一步一步向國際領先水平邁進。現在我國已經是公認的NDT大國,還在努力向NDT強國的方向前進。
2 我國金屬材料無損檢測技術的前景展望及重點領域
要想使我國無損檢測技術有更寬廣、更高層次的應用前景,就要在更好的發展平臺上構建我國金屬材料無損檢測市場、努力推廣并改進自動化檢測裝置、提升紅外與光學檢測手段、向更高層次的應用方向前進,可以是與生態檢測方法相關的研發、反恐無損檢測技術的開發等。
2.1 綠色NDT——金屬材料無損檢測技術的開發應和我國工業發展的整體構想相對應
綠色制造就是利用節能、減排手段制造出對環境無害或者有利的機械設備,這是機械制造業的一個必然趨勢。與之相對,金屬材料無損檢測設備在將來也要是綠色的,即對環境無害或者有利的設備。所以,某些對環境有害的檢測方式在未來將被一一淘汰,由更科學的檢測方式與檢測媒介替代,這方面著色滲透首先就值得一提,然后則是磁粉探傷。對于著色滲透的技術展望,猜測要運用對環境無害或有利的滲透媒介;對于磁粉探傷的技術展望,將會伴隨漏磁檢測技術的發展與檢測靈敏程度的提升,后者或者更方便達成智能金屬材料檢測與可視檢測的目標,由它取代磁粉探傷的日子不遠了。數字射線檢測技術由于其發展勢頭強勁,也終有一天會替代初始的膠片檢測方式。倘若說,初始膠片顯像技術是因為它的成像質量比數字射線技術成像質量高,才在X射線檢測技術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而近幾年新版數字圖像板和新的應用圖像熒光進行存儲的CR技術的極速進步,則使數字射線的成像效果顯著高于初始膠片的成像效果,并且由于數字圖像板具有對環境友好、能存儲、可重復利用的特征,還能進行遠距離傳輸,由數字射線技術代替初始的膠片射線檢測技術的日子不遠了。
2.2 信息化NDT與智能NDT——信息化與智能化的金屬材料無損檢測設備
信息制造與智能制造是當前制造行業的兩個重點方向,表示研發的機械設備系統可以參與智能作業,例如分析、推理、判斷、構思與決策等。通過對當下研制完成的晶片傳感器技術的應用,且將其和微電子學與高性能計算機組合,制造集成化的、擁有信息系統功用與智能檢測功用設備的條件日趨成熟。智能NDT與信息化NDT最終會使探傷行為(即金屬材料無損檢測)更為方便。實際上,20世紀90年代,空軍就在探傷技術的研究方面有了進展,外場的某些探傷工藝存儲在數字化超聲波與渦流探傷設備里,極大程度地簡化了工作人員的工作程序,也增加了外場探傷技術的可靠性。對必要的(飛)機種外場探傷手段已經固定了的KK-30智能型超聲波探傷儀與SMART-97智能型渦流探傷儀也頗具智能型儀器的雛形,但是正因可視化檢測結果的不足以及不具備自動識別能力,相關儀器的智能化程度還不夠高。
當前,我國圖像處理與圖像自動識別技術進展迅速,其中一些技術已經取得了先進的研發成果,正在向智能化水平更高的金屬材料無損檢測設備方向邁進。
3 結論
我國金屬材料無損檢測技術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經歷了四個時期的進程,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相較于國際金屬材料無損檢測技術的先進研究成果,我國該技術的發展還有一定的上升空間。綠色化、智能化與信息化、精品化將是我國金屬材料無損檢測技術的發展方向。金屬材料無損檢測界要利用現階段良好的發展態勢,綜合利用現有資源,爭取在短期內使我國金屬材料無損檢測技術的發展進入國際領先行列。
作者簡介
李濤(1974-),漢族,遼寧省鐵嶺市,本科,工程師,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東北電力第一工程有限公司,無損檢測、理化檢驗專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