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培厚良好政治生態土壤離不開黨內的政治文化建設,它既賦予全面從嚴治黨以新任務,又為領導干部加強黨性修養樹立了新標桿。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必須切實加強以價值觀為核心的思想建設,深化以制度改革為核心的教育建設,提升黨員干部以從政品質為核心的行為建設,保持以密切聯系群眾為核心的作風建設。要堅持整體思考,在實踐中統籌推進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和政治生態建設。
關鍵詞:政治生態;政治文化;思想建設;作風建設
一、政治文化的內涵
政治文化是深刻影響人們的政治行為。我們的黨內政治文化顯示出鮮明黨性特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黨內政治文化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以革命文化為源頭,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主體,充分體現中國共產黨黨性的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對黨內政治文化內涵的闡述,要求廣大黨員干部自覺從中吸收營養元素,做到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全面提高自身修養,增強民族自自信心,挺起精神脊梁,提升共產黨人的自豪感與使命感。
1、馬克思主義價值觀是我們黨內政治文化的核心。馬克思主義揭示了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指明了方向。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并不是一塵不變的照搬馬克思主義,而是以它作為觀察世界的方法和行動的指南。因此,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結合中國具體實際情況,促成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繼承,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堅持。在中國共產黨九十五年的歷史發展進程中,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緊緊團結人民群眾,歷經千辛萬苦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并在此基礎上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新的戰略思想理念治國理政,打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
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也是黨內政治文化的重要源泉。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創造了燦爛絢麗的中華文明。中華文明有著其他國家和民族無可比擬的五千多年的輝煌歷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并堅持與時俱進,保持自身的穩定性和延續性。它是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根源,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塑造了中華民族獨特的人格魅力,孕育了中國人崇高的價值追求,推動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當今提倡的政治文化,其實質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正確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凝聚民族意志,用文化遺產的智慧推進治國理政,用昂揚的中國精神激發中國力量。中國共產黨產生于中華民族,來自于中國人民,黨內政治文化也是建立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的。
3、革命文化是黨內政治文化的的源頭。五四運動以來,面對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機,為救斯民于水火,中國共產黨誕生了。我們黨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斗爭中,孕育形成了獨具紅色氣質的革命文化,這集中體現了我們黨政治文化的道德理想與價值追求。這種道德理想主義的革命信仰就是我們黨的初心。溫故而知新,要深刻闡釋和準確把握以革命理想、忠誠意識、犧牲精神、紅色基因為核心的革命文化精髓,以此來涵養黨內政治文化。革命文化詮釋了黨的歷史,深刻揭示了歷史事件、歷史現象背后深層次的文化原因,深刻蘊含著黨團結凝聚、純潔先進、成功發展的秘訣。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我們黨緊緊依靠中國人民,創造了豐富燦爛的革命文化。革命文化的內容包括黨在革命戰爭時期形成的優良傳統和良好作風,培育形成的各種革命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光榮傳統不能丟,丟了就丟了魂;紅色基因不能變,變了就變了質。"
4、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黨內政治文化的的主體。自從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通過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中國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就已經初步形成。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們的黨帶著中國各族人民總結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推行改革開放,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創造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在這種大環境下,文化發展的道路應貫徹以人為本、服務社會的宗旨,采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守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面發展,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科學的社會主義文化。因此,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黨內政治文化的主體,這個主體內容極其豐富,形式極其生動,我們需要進行認真地提煉、總結和概括。
5、高度重視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必須抓好思想教育這個根本,而抓思想教育這個根本必須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態的靈魂,對政治生態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要注重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倡導和弘揚實事求是、公道正派、光明坦蕩、艱苦奮斗、忠誠老實、清正廉潔等價值觀,不斷肥沃良好政治生態的土壤。文化自信帶來的力量更深沉、更持久。黨員干部經常接受文化的熏陶,不斷提升人文素質和精神境界,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徹底實現遠低俗、去庸俗、不媚俗。依靠文化自信有助于堅定理想信念,如果沒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底蘊和滋養,信仰信念就難以深沉而執著。所以,高度重視和大力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對構建黨內良好政治生態十分重要。
二、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態的關系
政治文化、政治生態緊密聯系、相輔相成。科學把握兩者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才能更好推進黨的建設。對優秀政治文化的倡導和弘揚是培厚良好的政治生態的文化基礎,凈化黨內政治生態是建設黨內政治文化的目標指向。
1、建設黨內政治文化是凈化黨內政治生態的文化基礎。文化作為思想意識、精神信仰、價值觀念等的集中體現,對政治生態發揮著更基礎、更深沉、更持久的作用。一個人的行為總是或多或少受到文化的影響,一個時期以來,黨內政治生態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這與一些地方和部門不注重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緊密相關。比如,一些黨員干部成天忙于拉關系、找門路,以拉幫結派的"圈子文化"為個人信仰,致使黨內政治生活烏煙瘴氣,嚴重污染了黨內政治生態。因此,凈化黨內政治生態,必須從建設黨內政治文化入手。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好了,黨內政治生態就有了堅實的文化基礎。endprint
2、凈化黨內政治生態是建設黨內政治文化的目標指向。建設黨內政治文化,目的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實現良好的黨內政治生態,保持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不斷開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局面。黨內政治文化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文化,它有著明確的政治價值取向,它所倡導和弘揚的價值觀旨在引領和規范黨員干部的行為,推動良好政治生態的形成。肅清黨內政治生活,必須堅決貫徹密切聯系群眾、理論聯系實際、民主集中制、實事求是、嚴明黨的紀律、批評和自我批評等為主要內容的黨內政治生活基本規范。貫徹黨內政治生活基本規范的目的就是解決黨內政治生活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如一些黨員干部任人唯親、跑官要官、買官賣官、拉票賄選,一些黨員干部搞陽奉陰違、結黨營私、團團伙伙、拉幫結派,凈化黨內政治生態的關鍵就是這些突出問題。圍繞凈化黨內政治生態這一目標來建設黨內政治文化、嚴肅黨內政治生活,黨的建設就能不斷向前推進。
三、將科學的政治文化轉變為良好的政治生態
1、加強以價值觀為核心的思想建設。良好的政治文化對"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F今,我們黨正面臨著"四大考驗"和"四大危險"的嚴峻形勢,而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實質上是一種信仰的構建,面對新時期出現的新情況、新考驗,唯有繼續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筑牢理想信念,夯實思想根基,才能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要引導廣大黨員干部自覺從中吸收營養元素,做到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全面提高自身修養,增強民族自自信心,挺起精神脊梁,提升共產黨人的自豪感與使命感。同時,要善于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努力將其中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思想提煉、轉化為解決實際工作難題的新方法、新舉措,不斷提高解決矛盾的能力,提升黨建工作的科學化水平,共同構建一個蓬勃向上、正氣充盈的政治生態。
2、深化以制度改革為核心的教育建設。抓實日常教育,靠不斷創新學習方法推動落實。一是從制度上,扎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執行好"三會一課"、生活會、民主評議等黨員基本制度,推動黨員教育管理融入日常、抓在經常。堅持黨的組織生活的各項制度,創新方式方法,增強黨的組織生活的活力。例如以"三會一課"制度作為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載體,建立工作計劃、分類記錄、定期調閱、以獎代補制度、督促檢查五項制度,確保基層黨組織開展黨的組織生活有計劃、有臺賬、有物質保障、有檢查督促,保障黨的組織生活常態化、規范化。二是從學習內容上,以"兩學一做"為基本內容,發揮"三會一課"載體作用,把學習教育融入日常。以學習黨章黨規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為重點內容,深入貫徹學習《準則》《條例》融入日常教育中,進一步增強黨員的政治意識和全局意識。三是從教育方式形態上,定期開展座談會、批評和自我批評,以嚴肅認真的態度貫徹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把黨的組織生活作為查找和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這就要求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要開在日常,要開出成效,批判和自我批判要紅臉出汗,不能走過場,黨員思想教育要堅持抓在經常。我們應清醒認識到,日常教育不能松一松、放一放,需時刻緊緊抓在手上,實現政治生態的"山清水秀"。
3、提升黨員干部以從政品質為核心的行為建設。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是黨的生命線。從大量的腐敗案例可知,黨員干部違法必先違紀,組織渙散,紀律松弛就是不正之風的實質。因此,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必須著力強調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需繼續保持共產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針對出現的一些黨員干部欠缺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現狀,要以鐵的紀律來凈化黨內政治生態,為全體黨員干部系上紀律和規矩的"安全帶"。一要引導黨員干部提高自律意識,做到慎獨、慎微、慎初。紀律面前無小事,嚴以律己不限于"八小時內",任何時候都要繃緊"紀律之弦",守住大節、把住小節。二要引導黨員干部將嚴以律己作為終身追求。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加大了反腐力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五個必須、五個決不允許"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必須汲取前車之鑒,嚴格遵守,做一名合格的好干部。三要引導黨員干部自覺凈化"三圈"。"圈子文化"在黨內曾一度盛行,少數黨員干部熱衷于拉幫結派,與庸俗的江湖關系沆瀣一氣。鄧小平同志曾指出:"小圈子害死人!很多問題就從這里開始出現,錯誤就從這里開始犯起。"作為黨員干部,不僅要自身清廉,還要自覺凈化"工作圈"、"朋友圈"、"家族圈",從嚴約束親朋好友和身邊工作人員,決不能默許、縱容、授意任何借以本人名義牟取私利的現象出現。
4、保持以密切聯系群眾為核心的作風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性問題是作風問題的本質。建黨九十多年來,中國共產黨作風建設的最大成就就是貫徹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近年來,黨中央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帶領下,陸陸續續地開展了群眾路線教育實踐、"三嚴三實"、"兩學一做"等專題教育活動,旨在加強黨的思想政治建設,切實在基層落實從嚴治黨。廣大黨員干部應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優良作風共同構建優質和諧的政治生態環境。以"嚴"字當頭,堅持時刻以高標準、嚴要求規范言行舉止,真正做到清正廉潔、克己奉公;以"勤"字為要,勤學善思,勤走基層,努力提升服務群眾的能力與水平;以"細"字入手,把關乎群眾利益的“小事”、實事一絲不茍地落到實處;以"實"字著力,做實誠人、說實誠話、干實誠事,自覺將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作為標準來衡量自身價值和工作成效,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狠抓落實工作。
作者簡介:王珂珂,女,湖南隆回人,中共邵陽市委黨校法學教研部教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憲法學與行政法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