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環境保護是我國的基本國策,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經濟發展在給大家提供物質文明和精神享受的同時,也給環境造成了相當大的壓力。近年來,通過環境保護與治理,環境質量惡化的趨勢基本得到控制,有些地區環境質量得到一定的改善,而且我國已基本形成比較完善的環保法律體系,環保領域基本上可以做到有法可依。但是在一些工業化較高的地區,環境保護依然面臨諸多新的機遇和挑戰,值得我們高度重視,下面就環境保護工作進行淺析。
關鍵字:環境保護;綜合整治;環境管理;環境執法
中圖分類號:X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8)01-0255-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1.147
Urban and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Wang Wenzheng
(Penglai Municip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 Penglai Shandong 265600,China)
Abstrac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the basic national policy of our country.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the environmental issue has draw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provided a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a spiritual enjoyment to everyone. pressure. In recent years, the trend of worsening environmental quality has been basically controlled throug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governance, environmental quality has been somewhat improved in some areas, and our country has basically formed a relatively complete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s. Basically,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ector can be law-abided . However, in some highly industrialized are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ill faces many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which deserve our attention. Below we will analyze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Key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Environmental Law Enforcement
1 城鄉環境綜合整治
1.1 處理好環境與發展的關系,實施藍天碧水綠色計劃工程
環境綜合整治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建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環評結論是規劃、計劃是否出臺或實施的重要依據。廣泛聽取公眾意見,完善環境管理制度,協調好環境與發展的關系,最大限度地降低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加快建設“無煤區”“改煤區”建設工程、天然氣氣化工程、集中供熱工程,加強對改煤區內燃煤單位煤質的監督檢查,加大監督檢查力度,消滅市區燃煤設施冒黑煙現象,確保藍天碧水綠色計劃工程順利推行。
1.2 齊抓共管,建立長效環境綜合治理機制
調整工業結構和技術改造升級,引導企業加快向節能、環保、技術轉變。針對實際情況將環境治理與綠化美化相結合,將環境治理與城市管理相結合,將環境治理與經營城市相結合,對環境整治對象確立一個綜合的目標,進行綜合分析,采取綜合方法,最終達到綜合治理效果。
1.3 加強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和工業污染防治,提高工業污染源治理達標水平
大力依法查處違反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環保“三同時”制度的建設項目,進一步加強城鄉工業環境監管和管理,對所有工業污染源不定時進行抽查和檢查,秉承“三不放過”的原則,加大查處力度,啟動工業清潔生產示范推廣工作,逐步實現工業污染源污染物排放全面達標。
2 強化環境執法力度
2.1 完善制度,強化執法手段
建立環境保護實績考核制度,實行環境責任追究制。實行出現重大環境問題—票否決制。建立健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雙罰”制度,必要時采取強制執法手段,如查封、扣押、沒收等,落實對違法排污企業“停產整頓”和出現嚴重環境違法行為的地方政府“停批停建項目”權等。企業存在的問題加大督促整改力度,做到不整改不放過。
2.2 狠抓環境監管,保障環境安全
實行環境安全責任制,按照“誰污染、誰負責”的原則,督促企業明確本單位環境管理第一責任人,對環境安全責任到人。定期檢查企業環境管理制度落實情況,監督企業制定突發環境事件預案,確保環境管理責任和措施落實到位。加強污染物排放、重金屬、危險化學品、危險廢物等領域的環境安全管理,加大源頭控制和執法力度。全面提升環境應急能力,妥善處置各類突發環境事件。加大對有污染物排放企業的環境監管,企業存在的問題加大督促整改力度,做到不整改不放過的原則,努力遏制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消除環境安全隱患,保障群眾的環境權益和環境安全。嚴格執行建設項目輻射環境影響評價和輻射安全許可證制度,加強重點輻射源監督檢查,及時收貯廢舊、閑置放射源,消除安全隱患。
2.3 不斷創新理念,融服務與環境執法之中
由“坐等服務”變“主動服務”,由領導班子帶頭深入企業,對管轄的企業生產、排污等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對企業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指出,積極為企業在排污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供技術信息和技術幫助,認真督促企業做好污染防治工作。同時明確監管任務和責任,實現全市污染企業全覆蓋、無死角監督;規范環境監督檢查程序,在法定程序內依照職權辦事,必須兩人以上執法,并主動出示證件,對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嚴格按環保法律法規進行處理;規范環境處罰程序,嚴格履行執法程序,使企業充分了解違法事實和自己應享有的權利,確保執法公正;組織執法人員增加暗查、夜查頻次,對違規企業一律限期整改,對屢查屢犯的企業,一律依法從嚴處罰。
3 解決農村環境污染,實現可持續發展
3.1 加大投入,實現城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一體化
將農村環保與城市環保平等對待,按照一定比例列支專項資金建立沼氣池、垃圾臨時堆放池、生態果園等,達到農戶、自然環境、社會的和睦相處,使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自覺的做好環保工作。同時重視農村環境保護制度和考核體系建設,推行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實行“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環保牽頭、部門協同、聯合推進”的工作機制,在關注經濟發展的同時關注環境保護,并列入考核內容,逐步實現城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一體化。
3.2 加大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力度
各地政府及環保部門應該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有計劃地開展環境綜合整治,解決農村“臟、亂、差”環境問題,在全市各個鄉鎮設立垃圾中轉站,配備了垃圾壓縮機和清運車。實現了村收集、鎮清運、市處理的處理模式,確保生活垃圾整治長效運行。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工程建設,提高城鎮污水處理率。加強園區排污企業環境監管,抓好園區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突出抓好與園區發展相適應的配套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強化工業企業排污監管,嚴厲查處超標超量排污和未經處理直接排污問題,確保所有工業企業生產廢水穩定達標排放。農村生活污水采用凈化沼氣池、小型人工濕地等方法進行分散處理并將鄉鎮生活污水并入附近的城市污水處理系統,努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4 多措并舉控制工業新污染,防治畜禽養殖污染,堅持發展和保護并重
4.1 從源頭上控制工業污染源
嚴格執行環保第一審批權和“一票否決”制度。按要求審查建設項目選址、規劃,要求新、擴、改建項目必須執行“先評價、后建設”和“三同時”制度。為了使項目審批工作更加公開、透明,方便公眾知曉和參與,對建設項目審批過程、結果進行公開公示,對重大項目在審批其環境影響報告前,將項目審批信息在政府或局網站上進行公示,充分征求群眾意見。堅決對污染重、能耗高的項目說“不”。倡導推行清潔生產,完善基礎設施,實現污染“零排放”。
4.2 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
按照《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結合具體情況劃定禁養區、限養區和養殖區,依法限期關閉、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采取明查與暗查、晝查與夜查、日常檢查與突擊檢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環境監管。重點整治未批先建項目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畜禽養殖戶以及畜禽養殖場畜禽糞便、廢水的綜合利用或無害化處理設施運轉和污水排放情況。同時鼓勵建設生態養殖場和養殖小區,通過發展沼氣、生產有機肥等措施,實現養殖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
環境保護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十九大的召開使環境保護處于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目前各地環境保護工作仍處于負重前行的關鍵時期,面臨許多新的困難和挑戰,主要體現在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壓力較大,揚塵、機動車尾氣等大氣污染問題依然突出;部分流域水環境污染依然存在,部分河道依然有水質黑臭現象;生態環保形勢不容樂觀,群眾環保意識不強,生態破壞現象依然存在;重點區域環境基礎設施不完善,部分鎮街缺少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這一切都說明環保工作任重道遠,只有通過多方位強化環境監測能力和實驗室標準化建設,加強應急監測能力建設,配置應急監測設備;加強環境監察標準化能力建設,不斷創新執法理念和執法方法,加大對農村生態環境、畜禽養殖、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環境監察;大力弘揚生態文明,提高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態環保素養。才能以搞好服務為重點,全面促進全市社會經濟發展,落實各級簡政放權要求,提高行政審批效能。
參考文獻
[1]劉雁.淺談農村城鎮化中環境保護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2010(29).
[2]卓光俊. 我國環境保護中的公眾參與制度研究[D].重慶大學,2012.
[3]蔡守秋.從環境權到國家環境保護義務和環境公益訴訟[J].現代法學,2013,35(06):3-21.
[4]李永勝. 水污染防治中公眾參與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4.
收稿日期:2017-11-24
作者簡介:王文正(1975-),女,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