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 靜,趙義紅
(1.河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趙法新工作室,河南 鄭州 450000;2.趙國岑名醫工作室,河南 鄭州 450000)
膽汁反流性胃炎是臨床消化系統的多發病和常見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多因胃腸壓力梯度、胃腸運動等改變,促使十二指腸堿性腸液向胃反流所致[1]。胃黏膜表現為炎性細胞浸潤、充血,進而造成固有腺體萎縮、破壞,顯著降低患者生活質量[2]。中醫將本病歸屬于“膽脹”“胃脘痛”等范疇,應用中醫藥治療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河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收治的膽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00例,均經尿素酶試驗及胃鏡檢查確診,中醫辨證均屬肝胃郁熱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納入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男39例,女11例;年齡19~83歲,平均(36.9±4.2)歲;平均病程(5.4±1.9)年;合并胃黏膜脫垂3例,消化性潰瘍14例,胃下垂5例,膽系病患11例,十二指腸球炎8例。對照組男38例,女12例;年齡18~82歲,平均(36.1±4.5)歲;平均病程(5.2±1.7)年;合并胃黏膜脫垂2例,消化性潰瘍15例,胃下垂4例,膽系病患10例,十二指腸球炎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西醫診斷 對患者行胃鏡檢查,可見膽汁由幽門向胃內反流或胃內有膽汁瘀積,并見內窺鏡胃炎,以黏膜潰瘍、充血或萎縮樣改變為表現;行快速尿素酶試驗,結果為幽門螺桿菌(Hp)陽性。
1.3 中醫診斷 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3]中胃脘疼痛的診斷標準。辨證為肝郁脾虛型,主癥:舌苔黃,胃脘疼痛、脹滿;次癥:胃脘灼燒、噯氣、憂思過度后或者攝入辛辣刺激食物后疼痛加重。患者存在主癥、兼有2項次癥即可診斷。
2.1 對照組 采用西沙比利(萬邦德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814)口服治療,每次10 mg,每日3次,餐前15~30 min服用,4周為1個療程。
2.2 觀察組 采用胃康膠囊(我院院內制劑,規格:每粒0.5 g,每瓶60粒)治療。藥物組成:甘松120 g,三七90 g,生蒲黃54 g,制乳香54 g,制沒藥54 g,海螵蛸66 g,生黃芪300 g,炒白術900 g,吳茱萸120 g,浙貝母66 g,玄明粉78 g,紫河車90 g。每次4粒,每日3次,餐后服用,4周為1個療程。
3.1 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惡心嘔吐、胃食管反流、胃脘痛等癥狀消失,胃鏡檢查顯示無膽汁反流現象;顯效:癥狀部分消失,胃鏡檢查顯示幽門冒出少量黃色泡沫;有效:癥狀部分消失,胃鏡檢查顯示黏膜黃染,經幽門有中等量黃色泡沫反流入胃;無效:癥狀無改善,胃鏡檢查顯示經幽門有大量黃色泡沫反流入胃,胃內積存黃綠色黏液或液體。總有效率=(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3.2 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0%(46/5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2.0%(41/50)(P<0.05)。見表1。

表1 兩組膽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膽汁反流性胃炎以胃脘部經常疼痛為主癥,多由飲食及寒邪所傷、脾胃虛弱、肝氣犯胃所致。一旦發病,通常以寒熱虛實夾雜證為表現,以實為主[4]。疼痛為本病的主要癥狀,誘導疼痛的病因病機一般與氣滯血瘀相關。
胃康膠囊基于以上病機而設,以達邪祛正安、標本兼顧的目的。胃脘痛證,不管主因如何,均為氣滯血瘀所致;若欲止痛,需理氣消瘀,故胃康膠囊以三七、甘松為君藥。甘松歸脾、胃經,性味辛甘溫,但甘而不滯,溫而不燥,可醒脾健胃,行氣止痛;三七歸肝經,性味甘微苦溫,可消腫止痛,化瘀止血。蒲黃性味甘平,生用可宣瘀通滯;沒藥、乳香均可消腫生肌,活血止痛。吳茱萸可開郁下氣,散寒止痛,去中土之寒,化陰為陽、降中土之滯陰。吳茱萸、沒藥、乳香可助君藥消瘀之效,為臣藥。脾與胃相表里,胃部發生病變時,多累及脾臟,膽汁反流性胃炎病程多較長,可引發中氣虛弱,脾氣不足,常表現為神疲體倦之征象,采用黃芪生肌長肉、補中益氣,可加快潰瘍愈合進程。炒白術健脾益氣,專治脾虛。本方白術與黃芪相須配對,可增強益氣健脾功效。脾與腎為后天與先天的關系,在病理上相互影響。采用紫河車可補精血,與白術、黃芪配伍,補氣生血,脾腎雙補。本病合并有嘈雜、吞酸之癥,寒熱虛實交錯,應用海螵蛸,其功專收斂。此外,浙貝母清熱散結,上述兩種藥物與烏貝散配合應用,常治療胃痛吞酸。依據中醫理論,痛久必瘀,進而化熱,方中黃連具有的苦寒功效可將瘀熱清除,又可反佐配對吳茱萸,緩解肝郁化熱引起的胃部吞酸嘈雜。玄明粉可蕩滌胃腸積滯,通暢腑氣,又軟堅、滲透,可消除充血、水腫,并利用諸藥發揮作用[5]。綜觀全方,寒熱并用,攻補兼施,以補氣健脾、溫中止痛、理氣消瘀為主治療,達到標本兼顧、祛邪扶正的目的。
綜上所述,采用胃康膠囊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可消除臨床癥狀,改善膽汁反流,有較高的臨床效果,值得臨床廣泛推廣,對保障患者獲得良好的遠期預后價值顯著。
[1]陳鋼,李清清,廖江濤.不同藥物組合治療原發性膽汁反流性胃炎療效比較[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32): 3607-3609.
[2]谷忠星.膽維他聯合康復新液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75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療前沿,2013,8(13): 35.
[3]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
[4]肖定洪,吳曉華,黃天生,等.小陷胸湯合四逆散治療肝胃郁熱型原發性膽汁反流性胃炎的臨床觀察[J].云南中醫學院學報,2014,37(6):56-59.
[5]楊洪英,仝瑞民,段復華,等.淺析膽胃康膠囊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的臨床觀察[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10(3):398-40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