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偉明
愛因斯坦曾經提出,作為教師最大的成功在于激發學生求知的樂趣和創新的表現。因此,我們應該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能力當作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工作來加以落實。初中語文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
一、選擇視點,激發學生創新潛能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基于此,我們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上,不能再單一使用傳統教學方式來進行,需要多元立體地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要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視角感悟文本、讀出感受,體現個性,激發潛能。教師需要包容學生錯誤的認識和觀點,“橫看成嶺側成峰”,學生只有獨辟蹊徑,見解獨特,才能學能所得受益頗豐。比如,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師生讀書場景的描寫非常細膩逼真:壽鏡吾老先生“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拗過去,拗過去”,而學生是“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子書,真是人聲鼎沸,學生亂讀一氣,還有人卻做起了游戲……”教學中,我將這兩句話用課件展示出來,讓學生討論并發表自己的見解。不少學生認為閱讀的內容很艱深,老師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沒有進行閱讀點撥,嚴重影響了學生自由發展。對此,我要求學生站在壽鏡吾老先生的角度來理解一下。一石激起千層浪,課堂氣氛立刻活躍了起來。有的認為老師理解了詩句的含義,感情很投入;有的認為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有的認為選擇自己喜歡的書來讀,讀書也要因人而異等等。這樣學生的閱讀潛能被激活,創新思維能力得到鍛煉。
二、比較閱讀,培養學生創新理念
“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閱讀教學中的比較閱讀能夠讓學生在比較中體會文本之間不一樣的情感和價值取向。雖然目前教材選編的文章按照單位來建構教育思想體系,但是同一單元的文章在詞語、題材、手法、構思等方面都有相同點和差異點,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引導學生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情感價值觀等方面加強溝通交流,促使學生在文本研讀中多角度、多元化、廣角式看待問題,在比較中獲得碰撞,進而讓思維得到碰撞,激活產生出新的思維火花。比較閱讀方法很多,我們需要認真做好比較閱讀工作。第一是求同閱讀。就是在不同文段中訓練相同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異中求同,拓展深度;第二是求異閱讀。這是同一內容求拓展。比如,我們可以將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和王維的《渭城曲》三首詩詞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性的賞鑒閱讀,意在領會送別詩的深厚意境。通過比較性閱讀,學生們會理解送別詩的情感和意象之間的感情聯系,并能由此產生“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曠達高遠的意趣和“惟見長江天際流,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惜別難舍的感傷之情。
三、質疑問難,啟發學生創新思維
閱讀就是不斷地針對文本進行質疑問難的過程。教師需要給予學生積極的引導和點撥,要留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地思考探究,激活學生思維并產生知識碰撞的火花,進而生發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研究當下的初中語文課堂,我們似乎非常熱衷氣氛熱烈、互動頻繁的課堂氛圍,但是捫心自問,我們的閱讀教學真的在互動交流嗎?單從學生的提出問題的角度看,就發現并非如此。作為語文老師,我們需要預設問題,有意設置矛盾沖突,使學生產生“憤悱”心態,疑竇叢生進而質疑問難。比如,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在關鍵節點上對字詞句篇進行質疑研讀。為取得預想的效果,我們可以對文章的語句采取字詞替換、句式替換、刪減詞語、人稱替換、圈點批注等形式進行處理,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并帶著問題進行閱讀,生發問題意識,激發創新閱讀思維,使學生保持一種旺盛的質疑熱情,鍛造質疑解惑能力,進而培養創新精神和能力。
四、放飛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語文閱讀教學需要教師激活學生的思維潛能,調動學生的感官世界,放飛聯想和想象的翅膀,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并敢于嘗試,保持旺盛的創新欲望。因此,我們在處理文本中的核心句段時,務必給學生留下充裕的時間去品讀感悟其中的回味無窮和深邃意境,讓學生在精美獨到的情韻中流連忘返并為之折服嘆惜。比如,教學《偉大的悲劇》時,文章結尾的一段話是全文的核心句,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我用投影展示出原句:“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斗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并要求學生抓住重點詞語來研讀“偉大的悲劇”所蘊含的崇高境界和偉大精神。學生在經過自己的理解體會后都能體會那么偉大和沉重,并為文章的幾位探險家的行為所折服。
總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應該值得廣大教育同仁高度重視,我們需要選擇視點并進行比較閱讀,需要質疑問難并發揮想象,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創新潛能、創新思維,培養創新理念、創新能力,以期促進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得到真正落實,為提升初中語文教學水平和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奠定堅實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