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鴻杰 查培金 寇含發
【摘 要】對于消化內科不合理用藥現象,影響了藥物的治療效果,增加了不良反應。因而,在臨床實踐中,需要注意對消化內科臨床治療藥物的不合理使用現象進行整理、歸納,并且對失誤的產生原因進行總結,最大限度的防范不合理用藥行為,保證藥物治療的安全、合理、有效。
【關鍵詞】消化內科;不合理用藥;臨床診斷
【中圖分類號】R969.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1-0-01
在消化內科的臨床治療上,常用口服藥物使用對疾病的治療效果與患者的健康恢復狀況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現階段,隨著社會經濟的逐漸發展,群眾生活條件也不斷的優化,因此消化類疾病的發生率也有所提升,而疾病類型也多種多樣。
消化類疾病的常用治療方式就是通過藥物的服用,經過臨床驗證,該治療方式的效果也非常理想,然而,病人在使用藥物的過程中也會發生藥物類型使用過多或者是藥物服用量過大等不合理使用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都影響了治療效果的發揮。臨床治療中出現的常用口服藥不合理使用情況,對醫療機構、醫護人員以及病人本身都會引起或大或小的醫療后果。因此,為了了解消化內科臨床常用口服藥不合理使用現狀及其影響因素,本文以真實治療病例作為分析對象實現深入的研究,為臨床常用口服藥不合理使用情況提出改善措施。
一、消化內科不合理用藥的表現
1.聯合用藥不合理
藥物聯用是消化內科治療中的常用方案。其常見不合理類型為藥物聯用后藥效降低,藥效之間拮抗作用。例如,使用多巴胺受體拮抗劑,會促進胃腸蠕動,使藥物更快通過胃腸道,進而會導致抑酸藥物的吸收,因此臨床使用時要注意藥量的增加。
2.藥物拮抗,是藥物之間出現的配伍禁忌
如臨床使用中嗎丁啉和易蒙停,西咪替丁和乳酶生等。藥物之間有不同的治療效果,聯合使用,雖然不會影響彼此藥效,但對患者病情無明顯治療效果。藥物連用毒副作用增強。有些藥物在聯用時,會導致毒副作用增強。如西咪替丁和地西泮如聯合使用,可能會加重患者的呼吸抑制。
3.藥物使用量大
藥物使用量增大,包括藥物用量和抗生素使用時間過長。其中常見的為藥物使用量增大。一般H2受體拮抗劑,藥物口服一次,可維持十二小時,因此每日僅需使用兩次,無需增加藥物劑量。而奧美拉唑等,最大劑量為每晚一次,無需多使用。抗生素藥物使用時間較長,也是常見情況,患者一般僅需要一至兩周,即可達到較好的效果,長期使用,容易引起耐藥性和毒副作用。
4.重復用藥
很多藥物在研發后,藥物名稱不同。但藥物化學成分基本相同。有些藥物,盡管藥物成分不同,但作用類似。而醫生僅憑藥物名稱等為患者治療,可能造成相同藥物的作用加重,引起不良反應。
二、消化內科不合理用藥的舉例
1.臨床診斷,胃炎
醫生處方為:膠體果膠鉍、克拉霉素、蘭索拉唑。點評:
(1)門診處方藥品用量超過7d,沒有注明理由,違反《處方管理辦法》第十九條。根據處方管理辦法規定,處方一般不得超過7d用量;對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況,處方用量可適當延長,但醫師應當注明理由或重簽名。
(2)目前觀點認為聯合用藥根除HP感染兩療程并不比一周療程效果優越。
(3)膠體果膠鉍需要與胃酸作用形成鉍鹽沉積于胃黏膜,才能保護潰瘍面并發揮抗幽門螺桿菌的作用,所以與升高胃內pH的蘭索拉唑不能同時服用,理想的方法是間隔使用者兩種藥物。
2.促動力藥物與抗膽堿類或抗酸刺藥物的配伍問題
腸胃是消化內科系統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人體器官中比較容易出現問題的部分。常見的腸胃問題有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在治療胃病的藥物中。嗎丁啉是一種常用藥物,它具備促進胃動力的功能,服用后由于對胃部有良好的蠕動功能,因此起到治療作用。通常在治療胃病的聯合用藥中。嗎丁啉等促動力藥物需耍結合乙膽堿的興奮作用或者促進乙酰膽堿釋的釋放而使得促動力藥物發生作用,但是類似顛茄阿托品等抗膽堿類藥物會抑制乙酰膽堿釋放,使其不能起到解痙止痛的怍用。表明促動力藥物與某些抗膽堿類藥物的藥理作用相沖,故不適宜合用,抗酸劑類藥物主要具有治療胃潰瘍的作用。通常情況下,抗酸劑在胃內發生作用之前,需要先在胃里停留一段時間。便于藥物和胃里面的酸性物質發生作用,如果此時聯用了嗎丁啉等促動力藥物。抗酸劑在胃里停留的時間會大為縮短,這樣極大地降低了藥效,達不到理想的治療效果。所以,抗膽堿類藥物和抗酸劑在與促動力藥物使用時。須十分注意藥物配伍的藥效作用拮抗現象。
3.三聯療法HP的根除率
某消化道潰瘍患者,診斷為胃炎,醫生處方頭孢丙烯分散片、胃康靈膠襄、奧美拉唑片。評述:
(1)頭孢丙烯治療幽門螺桿菌(HP)感染目前不推薦使用,一般不用于胃腸道感染。為選藥不適宜,超范圍無指征盲目用藥。
(2)頭孢丙烯胃腸疾病患者應慎用(頭孢丙烯的藥品說明書)。
(3)根除HP感染的經典治療方案是質子泵抑制劑(PPI)或鉍劑為基礎兩種抗菌藥物的三聯療法,此類三聯療法HP的根除率平均可達90%左右,療程7d或lOd,最長不超過14天。
三、應對不合理用藥問題的方法
3.1 合理用藥是保障消化內科治療合理有效的重要方法。因此,醫院消化內科要積極對醫生進行藥物使用新知識的培訓、多提供給醫生參加學術交流的機會,使醫生能夠掌握藥物使用方法及藥物的新知識,提高自身診療水平。
3.2 醫生也應對自己嚴格要求,樹立一切為患者服務的精神;在工作過程中,要保持積極的工作狀態,熱愛自身的職業;并需要注意和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如給患者詳細講解用藥的類型、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事情,盡可能做到替患者及家屬考慮;這不僅可以減少醫患沖突的發生,更能夠為醫院贏得良好的印象、提升醫院的軟實力。endprint
3.3 藥物不合理使用情況的影響因素分析
同樣從治療資料中顯示,導致常用口服藥不合理使用情況發生有三個影響因素:
(1)藥物服用量過大:通過分析結果,我們能夠得知這是比較常見影響因素,因藥物自身的特性,在服用上會有不同的注意事項,比如是抗生素類藥物在治療時間上會需要7-14天,才能夠充分發揮藥物的治療效果,但是部分病人在服用藥物上存在一些錯誤的想法,比如是“吃得越多,好的越快”,因此,會自作主張來服用藥物,這不僅不會加快病情的恢復,反而會造成病情加重等問題的出現。此外,部分病人因年齡過高而記憶力減退,常常不記得自己是否的服用過藥物,因此,會出現多次使用的問題,從而加大了藥物的服用量。
(2)藥物聯合使用不合理:聯合用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加強藥物治療方式對消化類疾病的治療效果,一旦使用不合理,就會對藥物治療效果產生負面影響,出現降解現象、拮抗現象等。
(3)重復性使用:部分藥品在名稱上會比較相似,因此,病人在服用藥物的時候不注意會同時服用一款藥物,從而導致重復性使用的問題。
3.4 改善不合理用藥情況的措施首先是加強醫護人員對藥物使用的認知,在藥物治療的過程中,醫護人員和病人的接觸是最頻繁的,也是最清楚病人在藥物使用情況的人員。如果醫護人員對藥物使用方面的專業素養不夠水準,就無法正確的給病人介紹藥物的基本常識,以及指導病人應當如何合理使用口服藥。因此,醫療結構要定期給醫護人員提供藥物的知識與使用培訓,加強醫護人員的專業素養,并培養醫護人員積極查詢與閱讀藥物知識,讓醫護人員對藥物的合理使用有著充分的了解。
結語:
總之,通過處方點評不斷發現和總結問題,發現臨床錯誤用藥和不合理用藥現象普遍存在。如果有臨床藥師為醫生提供專業的藥學幫助,由臨床醫生與藥師合作制定患者的藥物治療方案,就能使臨床用藥更加科學,從而最大限度的保證藥物治療的安全、合理、有效。
參考文獻:
袁學勤.淺談化內科常見的不合理用藥問題[J].大眾健康.2012,05.
毛成燕.消化內科常見不合理用藥問題的研究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13,07.
馬林.消化內科常見不合理用藥的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