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美伶 陳婷婧
【摘 要】目的:探究采用早期持續被動運動訓練在膝關節骨折病人的術后關節活動范圍中的影響及療效分析。方法:選取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期間收錄的50例膝關節骨折病人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所有病人接受手術治療,對照組病人在術后第11天開始進行常規的連續性被動訓練,實驗組病人則在術后第3天開始接受持續性被堵運動訓練,對比兩組病人的訓練效果及關節腫脹及活動范圍的恢復狀況,分析療效。結果:經統計分析,實驗組病人的膝關節恢復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腫脹明顯減輕且活動范圍明顯優于對照組,效果顯著。結論:在骨折病人術后的早期采用持續被動運動訓練可以有效減輕膝關節腫脹癥狀,改善預后,促進膝關節康復,且開始的時間越早,療效越明顯。
【關鍵詞】持續被動運動訓練;膝關節;骨折;活動范圍
【中圖分類號】R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1-0-02
近年來交通事故及運動意外損傷多發,往往會引發膝部骨折,包括膝關節、脛骨及髁骨骨折[1]。其中最為多發的為膝關節骨折,且因為損傷關節面,常采取手術治療,且后期需要進行相關的復位固定及功能復健訓練。但膝關節手術存在一定風險,療效一般,且術后易產生膝關節腫脹、強直、骨骼連接異位、愈合不佳等并發癥,因此在手術后需要采取有效訓練方法改善預后,促進康復[2]。持續被動運動訓練現逐漸運用到骨科治療膝關節骨折的術后復健中,通過對損傷膝關節進行按摩及運動訓練兩種護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預后,提高臨床效果。同時開始的越早,其緩解膝關節僵硬、減少腫脹,改善肌肉韌帶的活性的效果越好,恢復運動范圍越廣,效果越顯著[3]。本研究選取我院收錄的50例膝骨折病人并隨機分組,分別在術后不同時期采用持續性被動運動訓練,對比分析其療效,現做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期間收錄的50例膝關節骨折病人作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其中男性病人30例,女性病人20例,年齡在18-70歲范圍區間,平均年齡38.2±7.1歲,平均病程5.5±1.6周。其中股骨骨折18例,髁骨骨折17例,髕骨骨折10例,脛骨5例。所有病人均符合相關評估標準,且病人在性別、年齡、病情等相關資料上的差異并不顯著,具有可比性。
1.2 訓練方法
所有病人均接受常規手術治療,術后固定及術后常規康復運動復健。對照組病人在術后第11天開始進行持續被動訓練,實驗組的病人則在術后第3天開始接受持續性被動運動訓練的復健活動。常規復健活動采取局部消腫,肱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膝關節的運動下壓及雙腿抬起訓練,同時接受醫護人員的下肢按摩護理。每次30分鐘,每日兩次。
兩組病人皆采取進行持續性被動運動,包括根據病人骨折處大小腿長調節康復器長,并擰緊固定;后將病人保持平臥體位,將骨折下肢安防在復健器支架上,腳掌踏在踏板上,膝關節夾緊復健器,固定束縛;開啟電源,調節訓練角度速度及時間等相關程序指標;開啟按鍵,觀察患者的耐受度及膝關節運動程度。注意訓練角度控制在25-60°之中,并隨著訓練的進行逐漸增加互動范圍,從而改變病人的最大運動承受度,速度也隨之逐步提升,由此逐漸增大病人的下肢活動范圍。
1.3 療效測定及評價
觀察記錄兩組病人經訓練后骨折膝關節的腫脹程度及膝關節互動程度,分析運動訓練改善預后的治愈有效率及病人滿意度評分等。
1.4 統計學分析
所有結果均采用SPSS22.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方式以“±s”表示,組間數據選取t檢驗,計數資料選擇檢驗,采取百分比的方法,以P<0.05時有顯著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病人的訓練后膝關節腫脹改善程度
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病人的膝關節腫脹緩解率明顯好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病人的膝關節活動范圍
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病人的膝關節活動范圍增大程度更明顯,經早期訓練后其活動改善效果更佳,P<0.05。(見表2)
2.3 兩組病人的滿意度調查
經分析實驗組病人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3)
3 討論
隨著交通事故及運動創傷多發,膝關節骨折的病例也日漸增多。膝關節骨折往往會傷及關節面,因此手術是有效的治療方法。而中存在平行排列的人體結締組織,經過損傷及手術后其愈合過程往往比較緩慢,且功能會收到嚴重影響[4]。因此對于關節的術后治愈及功能恢復十分重要。而關于膝關節術后的活動范圍的增強是恢復功能的一個重要指標。針對骨折的復健,在術前需要進行相關評估,術后的護理中則需要進行有效的運動訓練[5]。早期的持續被動運動訓練可以有效促進膝關節功能恢復,促進積血消除,達到消腫的目的,且經過一系列的運動訓練如肱四頭肌的伸縮及膝下壓等行為,可以有效存進結締組織及軟骨再生,同時增大膝關節活動范圍,增加血流及組織彈性,有效促進預后康復,提高臨床療效,具有科學性,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陶泉, 俞紅, 楊解林. 早期持續被動運動對膝骨折術后關節活動范圍的影響[J]. 中國康復, 2004, 19(6):340-341.
王英. 早期持續性被動訓練對膝關節周圍骨折患者術后功能恢復的療效觀察[J]. 中國基層醫藥, 2011, 18(10):1362-1363.
李濤, 張文雄, 劉長虹,等. 早期主動-被動運動對膝關節周圍骨折術后康復的療效觀察[J]. 河北醫藥, 2012, 34(18):2814-2815.
呂茜茜. 早期持續被動鍛煉對髕骨骨折術后膝關節功能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 2008, 14(10):41-42.
鄭義君, 楊綠頻. 持續被動運動器在膝部骨折術后康復中的應用[J]. 廣西醫學, 2007, 29(5):709-7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