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敏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舒適護理在分娩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間,在我院產科進行分娩的孕婦60例,依據(jù)不同的護理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孕婦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孕婦在此基礎上實施舒適護理,比較兩組孕婦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產婦的剖宮產率、新生兒窒息率、產后出血量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6.7%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76.7%(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在分娩期給予舒適護理的臨床效果顯著,能夠提高孕婦的分娩質量,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舒適護理;分娩期;產科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1--01
近年來,隨著護理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增強,護理工作也更趨向于人性化和舒適化。孕婦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在分娩期間會產生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1],在此期間給予舒適護理能夠緩解孕婦的負面情緒,提高分娩質量,使產婦保持良好的分娩心態(tài)。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間,在我院產科進行分娩的孕婦60例,依據(jù)不同的護理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觀察組年齡22~36歲,平均年齡(24.24±1.65)歲;孕周39~43周,平均孕周(40.33±1.64)周;其中初產婦21例,經產婦9例。對照組年齡21~37歲,平均年齡(24.35±1.76)歲;孕周39~42周,平均孕周(40.27±1.55)周;其中初產婦22例,經產婦8例。兩組孕婦的年齡、孕周、孕次等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孕婦采用常規(guī)護理,包括常規(guī)檢查、心理護理、分娩指導等;觀察組孕婦在此基礎上實施舒適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分娩前的心理護理:孕婦在入院后,護理人員要熱情接待孕婦并與其進行交流和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對孕婦要進行分娩常識的宣傳和注意事項等,增強孕婦對于分娩的認知,減輕心理負擔,緩解孕婦緊張、焦慮的情緒,提高自然分娩成功率。②分娩前的病房環(huán)境:病房溫度應控制在23℃~26℃之間,濕度保持在50%~55%之間,保證病房溫度和濕度的適宜性,定期進行開窗通風,使室內保持空氣新鮮,為孕婦提供一個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此外,護理時要盡量保證病房的安靜,同時叮囑家屬控制探視以及陪護的時間,讓孕婦能夠有充分的休息時間。③分娩中的舒適護理:孕婦在進入產房后,要為其介紹產房的基本情況和設備用途等,交流時要語言溫柔、目光親切,告知孕婦分娩的具體流程,在產程中要鼓勵產婦,當產婦疼痛難忍時要指導產婦如何使用呼吸減痛法,給予產婦足夠的支持和幫助。④分娩后的舒適護理:胎兒出生后,要對產婦進行鼓勵和肯定,并告之胎兒的情況。常規(guī)對產婦的生命體征、陰道出血量、宮底高度等指標進行檢測,保證產婦的生命安全,對產婦要進行哺乳知識的講解,讓新生兒能夠盡早的吸吮。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孕婦的剖宮產率、新生兒窒息率、產后出血量等指標。
1.4 評估指標
護理滿意度: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評估,滿分為100分,>80分表示非常滿意,60~80分表示滿意,<60分表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為非常滿意和滿意總和。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3.0對所有資料進行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使用(n,%)表示,用χ?進行檢驗,計量資料使用(±s)表示,用t進行檢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的各項指標情況
由表1可見,觀察組產婦的剖宮產率、新生兒窒息率、產后出血量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兩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
由表2可見,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6.7%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76.7%(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討論
醫(yī)院接診的患者中,孕婦屬于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處于孕期的女性不僅身體發(fā)生變化,而且心態(tài)狀態(tài)比較脆弱。許多孕婦在分娩期間由于緊張、焦慮等情緒影響胎兒的正常分娩,使產程增加,不僅使剖宮產率增加,還對胎兒和孕婦的安全造成一定影響。
舒適護理是一個整體性、全面性、個性化的護理模式,整個護理工作貫穿孕婦分娩期,護理人員通過專業(yè)的護理知識、溫柔的言語、鼓勵的眼神使產婦降低心理壓力,緩解孕期的不良情緒[2],保證分娩的順利進行,提高陰道分娩率。舒適護理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強調人性化、個性化,通過護理人員自身、病房環(huán)境等外界因素提高產婦的舒適度,在實際護理過程中,將護理工作分為三個階段,即分娩前、分娩中和分娩后,分娩前做好產婦的心理工作,增強產婦的分娩常識,提高產婦自然分娩的信心[3];在分娩過程中,護理人員對產婦進行設備和環(huán)境的介紹,消除產婦對未知的恐懼心理,保持分娩的順利進行;在分娩后,對產婦的生命體征、陰道出血量等相關指標進行檢測,保證產婦和胎兒的生命安全。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的剖宮產率、新生兒窒息率、產后出血量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6.7%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76.7%(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可見實施舒適護理能夠有效降低剖宮產率和新生兒窒息率,減少產后出血量,提高自然分娩率。
綜上所述,孕婦在分娩期間給予常規(guī)護理的同時實施舒適護理,不僅提高孕婦的護理滿意度,而且使產婦的分娩質量得以提升,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參考資料
余霞.舒適護理在分娩期護理中的應用[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4,06(12):1419-1420.
姚紅.舒適護理對初產婦分娩時疼痛及產程的影響[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4, 33(1):129-131.
唐慧.舒適護理在慢性支氣管炎護理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07(22):248-24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