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君 劉華華 陳育紅 周曉珍
【關鍵詞】膝關節術后;康復;護理
【中圖分類號】R54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1--02
膝關節僵硬是股骨或膝周圍骨折常見的并發癥,膝關節骨折行切開復位內固定后常合并關節僵硬,肌肉活動減少是發生關節粘連乃至僵硬的主要原因,治療不及時將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我科自2015年1月到2017年5月共收治膝關節僵硬21例,對于患者的術后護理主要采取指導、督促患者主動鍛煉,協助其被動鍛煉,使膝關節功能獲得明顯改善,效果滿意,現將護理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齡23歲~51歲,平均年齡41歲。股骨中段骨折術后2例,股骨髁間骨折4例,髕骨骨折8例,脛骨平臺骨折4例,股骨中段骨折及膝關節周圍損傷經石膏長時間固定者3例,關節僵硬時間為4個月~27個月。護理前膝關節活動度伸展0°~10°,屈曲0°~60°。
1.2 結果 本組21例,經隨訪6個月~15個月,2例失訪,其余膝關節活動度伸展0°,屈曲90°~120°。較護理前平均增加75°,滿足日常工作及生活需要,療效滿意。
2 術前護理
2.1 心理護理 此類患者大多經歷了一次創傷,飽嘗了疾病的折磨,對術后肢體功能改善報有極大的希望,但對手術是否成功心存疑慮,害怕術后出現并發癥。因此,護士要深入病房,加強與患者的溝通,講解手術大致方法和作用,介紹手術成功的例子,解除患者顧慮,使其積極配合手術。
2.2 術前準備 完善各項檢查特別是凝血全套、血沉、炎癥全套。術前預防性使用抗生素,觀察局部皮膚有無感染病灶,如有可能會導致手術失敗。加強營養,指導患者床上訓練大小便、股四頭肌收縮鍛煉、直腿抬高及踝關節自主運動。
3 術后康復護理
3.1 心理康復 心理康復是機能康復的樞紐,以心理康復促進和推動機能康復[1],調動患者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機能康復的訓練,向患者介紹康復訓練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項,使其知道功能鍛煉對術后膝關節功能康復至關重要,針對患者因怕疼痛和擔心出血而不愿進行早期鍛煉的心理,要給予心理疏導,告訴患者通過鍛煉可促進血液循環,有利于術后腫脹的消退,能有效防止關節內滑膜、肌肉、韌帶的粘連,促進膝關節功能鍛煉。
3.2 病情觀察 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常規吸氧、心電監護,注意患者神志、面色、皮膚粘膜情況,有異常及時處理。
3.3 疼痛的護理 疼痛是骨科手術后常見的癥狀,與手術導致組織損傷有關。疼痛的不斷刺激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飲食、睡眠和心理狀態等,對身體的康復十分不利。隨著人性化服務的推出,對疼痛的護理越來越重視。術后使患者驅舒服的臥位,在治療和護理過程中要動作輕柔,保持病房安靜舒適,采用主動與其交談、分散注意力等心理疏導方法減輕疼痛。
3.4 飲食的護理 出于患者受傷期間較平時腸道吸收功能弱,易引起低蛋白、低維生素及貧血,營養不良又可以導致骨折愈合緩慢甚至不愈合,因此護士應鼓勵患者多進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并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多吃青菜、水果,多飲水,以保持大便通暢,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傷口愈合。護士一定要落實患者的飲食量,食入太少時,適當增加靜脈補液量,必要時輸血。
3.5 基礎護理 患者需要長期臥床,生活不能自理,應協助其保持正確、舒適的體位;幫助患者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困難,滿足其生活需要,并注意防止褥瘡、墜積性肺炎、尿路感染等。
3.6 康復訓練
3.6.1 術后3d 著重進行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練習,可促進血液循環,有利肌肉組織攝取營養[2],減少術后組織水腫。根據個體差異,每天鍛煉100次左右,分3次~4次完成,囑患者最大限度有節奏地伸屈踝關節,頻率不宜過快,動作必須到位,注意此鍛煉要貫穿于整個康復過程。
3.6.2 術后3d~14d 拔出引流管,以減少引流管感染的機會,繼續進行股四頭肌練習,同時開始應用下肢活動器CPM機進行膝關節被動鍛煉,初次活動范圍控制在0°~40°,速度要緩慢,3次/d,30 min/次,以后活動范圍逐漸加大。其間穿插進行膝關節的主動屈伸運動。可指導患者采取床邊坐位伸屈膝關節訓練。方法是:患者坐在床邊,雙下肢懸垂在床邊,主動屈伸膝關節,在伸直時停頓1 s~2 s,然后緩慢放下,屈曲時用健足勾住傷肢踝關節,用力后壓,停頓1 s~2 s,然后放松,2 s后再重復以上動作。注意鍛煉要遵循個體化、力量、安全和循序漸進的原則,要防止力量過猛或過強,引起損傷或因鍛煉過度引起傷肢疲勞和疼痛,使患者以后懼怕鍛煉,同時也防止鍛煉不到位而影響功能恢復。
3.6.3 術后14d 術后2周刀口拆線準備出院,繼續進行股四頭肌及膝關節的功能鍛煉,指導患者扶攔桿做下蹲練習及上下樓梯練習,20 min/次,3次/d~4次/d,強調以主動鍛煉為主,被動鍛煉為輔的原則。注意上樓時先上健側腿,下樓時先下患側腿。
3.7 出院指導 出院后繼續加強功能鍛煉,以增加關節活動度。注意加強營養,飲食宜高鈣、高蛋白、高維生素,增強機體抵抗力,預防骨質疏松,保持合適的體質量,2個月以內避免坐矮凳。避免劇烈運動,避免長時間的站立行走(<8h),建議患者出院后穿防滑鞋,室內地板應防滑,行走不要太匆忙,上下樓梯時扶好樓梯扶手,以防止摔跤。膝關節功能康復需要經過很長的時間,告訴患者鍛煉要持之以恒,精湛的手術只有結合完美的康復治療,才能獲得最理想的效果。離院后可借助輔助器進行下蹲及騎自行車鍛煉,避免過度或怠鍛煉,以最大限度恢復膝關節的功能。
4 討論
關節僵硬的病理改變為靜脈和淋巴瘀滯,循環緩慢,組織水腫,滲出的漿液纖維蛋白在關節囊皺襞和滑膜反折處以及肌肉間形成粘連,乃至周圍肌肉的攣縮。膝關節的康復護理直接影響著手術的成敗,本組康復的主要內容和重點在于心理護理增強了患者主動參與鍛煉的積極性,增強了功能鍛煉的信心。指導患者早期肌力鍛煉,有效防止了肌萎縮和粘連,分階段地進行主動與被動關節活動度的訓練,促進了膝關節的早日恢復,提高了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李新姣.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圍手術期護理及康復[J].中醫正骨,2005,17(1):61.
王惠冰.膝關節副韌帶及交叉韌帶損傷術后的康復訓練[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3):220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