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華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1--01
目前,癌癥是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見病之一。病人知道所患疾病是癌癥,在心理上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壓力,很容易導致情緒低落、意志消沉,甚至悲觀失望、喪失同疾病作斗爭的信心,影響治療和護理工作的進行。探討如何加強和正確進行對惡性腫瘤病人的心理護理,對癌癥的治療和護理,提高病人生命質量,延長病人的生存期起重要的促進作用。
1 心理護理的必要性
根據患者的年齡、經歷、文化、個人耐受力的差異、心理障礙的嚴重程度,對患者的各種心理障礙做出正確的診斷,是治療成功的前提。癌癥患者多有恐懼心理、懷疑心理、否認回避心理和悲觀絕望心理。這種不良的心理狀態,會使患者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加劇病情惡化程度和速度,對疾病的治療極為不利。護理人員必須給患者以良性心理刺激,使患者具有穩定的情緒,以提高機體抗體抗病能力,增強耐受力。因此,護理人員要有強烈的同情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幫助患者正確對待疾病,調動患者與疾病作斗爭的積極性。同時,護理人員的良好心態和行為方式,對患者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能使患者從痛苦中擺脫出來,愿意忍受治療中帶來的生理上的不舒適,積極配合各種治療,主動地和疾病抗爭。
2 心理護理的方法
心理護理的基本方法是針對患者不同的心理問題和心理需求,以準確、鮮明、靈活、適當、合理的語言,用關愛的行動,幫助患者客服心理障礙,鼓勵他們同疾病作頑強的斗爭。
2.1 早期發現:癌癥病人最容易出現的病態心理是焦慮和抑郁,而影響他們的治療與康復。抑郁表現為一種充滿悲傷的感覺,是對周圍環境的抗拒。嚴重的抑郁對周圍的事物失去興趣,并且無法從過去感興趣的活動中得到愉快,對癌癥無望的情緒滲透到自身生活的各個方面,甚至產生自殺意圖。焦慮是對恐懼的自然反應,為多數惡性腫瘤病人在疾病過程中的體驗。焦慮的病人感到憂心重重和緊張,對癌的恐懼完全占據了他們思想,病人不斷陳述自己身體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因此,一戶人員應與正常恐懼和憂傷加以鑒別,早期發現這種病態心理,及時予以心理咨詢或藥物治療。
2.2 耐心解釋:當發現患者出現抑郁、焦慮的心理時,護士要充分理解患者,由于疾病和治療引起的在家庭和社會中角色地位發生變化,所承受的疾病對身體機能產生的不良反應和疾病或治療帶來的不適癥狀及因此產生的不同程度的心理和社會壓力。要及時耐心地用準確的、科學的、生動的、令人折服的語言向他們解釋,消除恐懼、擔憂等消極心理,使患者心甘情愿地放棄自己的錯誤心理從而積極配合治療。例,患者古某,乳腺癌術后肺轉移,已接受多次化療后,患者一進病房立即惡心嘔吐,拒絕接受治療,認為難免一死,不如少受痛苦。護士及時與她交流,讓她想一想父母、愛人、其他家屬為了治她的病所花心血,對她所抱希望,使她懂得自己沒有理由隨便放棄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生命不光屬于自己,治療的痛苦是短暫的,未來生活是美好的,使患者的心為之一動,消除恐懼、擔憂、絕望等消極心理,使之重新接受治療。
2.3 注重移情:有的患者會一度鉆牛角尖,思想陷入疾病和化療的痛苦中,不能自拔。護士應盡可能多陪伴患者,用患者感興趣的話題來激起他交流欲望,轉移患者的注意力。例患者李某,惡性淋巴瘤,經多次化療后恐懼心理日重,患者出現失眠,并給自己規定每餐只吃少量稀飯,認為這樣可以減輕化療時的嘔吐反應,盡管護士再三解釋化療前的節食只能降低機體的耐受力,只會使反應加重,但患者就是抱定自己的錯誤想法,這時,護士暫且把飲食問題拋在一邊轉而和患者作深入接觸,發現患者喜歡看小說、下象棋。于是,護士每天抽出時間來和患者交流對小說中情節、人物的看法,并鼓勵同室病友與患者下象棋,當患者注意力逐漸轉移時,護士再向他解釋飲食與化療的關系,患者就比較容易接受了。
2.4 多方影響:加強對癌癥病人的心理護理,疏導他們不正常的心理,使之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還有諸多方面。如請患癌生存過正常生活的病人或戰勝癌癥的同志,為他們講自己的感受;醫護人員以自己的飽滿情緒來感染病人,用精心的護理和精湛的技術,消除病人精神上的痛苦,增加病人對醫務人員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給病人以全方位和永久的支持;護士和患者親人共同對患者給予關心和幫助,扭轉患者的悲觀心理;為病人創造溫馨適宜的生活環境,使病人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增強病人心理治療效果等。
重視癌癥病人的心理護理,把握病人的心理活動,做好病人的心理護理,是治療癌癥病人的關鍵環節之一。護士抓住有利時機,以和藹的態度、可親的語言、關心體貼的行動,有效地對病人進行心理護理,讓病人看到治愈的希望,在精神上得到支持,有利于病人的治療效果,有利于病人的好轉和恢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