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和
【關鍵詞】電子支氣管鏡;護理配合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1--01
電子支氣管鏡檢查是將電子支氣管鏡經鼻或口插入,到達氣管、支氣管檢查肺部疾患的方法。支氣管鏡檢查已成為呼吸系統疾病重要的診斷和治療方法(1)在電子鏡應用中,護士工作的配合很關鍵,除術中配合外,術前準備和術后護理也相當重要(2)2017年1月——2017年5月我科電子支氣管鏡共檢查397例,在檢查過程中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心理護理、健康宣教、術中配合、術后護理。結果:397例全部順利安全完成檢查,一次性插管成功率為97%無并發癥發生。結論:良好的護理配合能保證檢查順利完成及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月——2017年5月在我科行電子支氣管鏡檢查的397例,其中男205例,女192例,年齡最大80歲,最小13歲,平均年齡46.5歲。
1.2 使用儀器和治療方法 采用日本奧林巴斯(Olympus)BF-1T260型電子鏡,在無X線監視下行支氣管檢查。根據X線胸片或CT影像表現,電子鏡到達選擇好的段支氣管后進行檢查治療。按需進行病理組織標本或痰標本采集、鉗取異物、抽吸痰液等。
2 護理配合
2.1 術前準備 包括術前檢查及患者準備及儀器及藥品、物品準備
2.1.1 術前檢查 要求完善輸血前全套、凝血檢查、血常規、血型鑒定、心電圖檢查、是否使用阿司匹林、華法林、肝素等特殊用藥,拍攝胸部X線片或胸部CT片
2.1.2 患者準備 檢查前6小時禁食禁飲;有活動性義齒的應取下;高血壓患者應提前服下降壓藥待血壓平穩后才能行氣管鏡檢查。并且在檢查前了解氣管鏡檢查的目的、意義、操作過程及風險,簽署知情同意書。安慰患者,消除緊張、焦慮的不良情緒,以積極的心態配合檢查;咽喉麻醉:用2%利多卡因5 ml注入霧化器中,用氧流量5~7 L/min行氧氣霧化15~20 min,口唇含緊霧化器含口,用鼻深吸氣并緩慢呼氣,待受檢者咽反射基本消失后方能進行檢查。
2.1.3 儀器及藥品、物品準備備齊常用的急救藥品及物品,如開口器、舌鉗、簡易呼吸氣囊、氣管插管、標本留取瓶等,檢查活檢鉗、細胞刷性能,電子支氣管鏡及主機,負壓吸引器,心電監護儀等運行正常。
2.2 術中配合
2.2.1 協助患者擺好體位,遮蓋住患者眼睛,連接心電監護儀,讓患者全身放松,不要說話,正常呼吸,不要憋氣,可以輕微咳嗽,檢查過程中不搖頭,不用手抓鏡子,如果有什么不適及時告知醫護人員。
2.2.2 及時噴注麻藥,當鏡子過聲門前應向兩側的梨狀隱窩噴注麻藥,進鏡至聲門后、主氣道及左右主支氣管時,從鏡身活檢孔中分別注入2%利多卡因2——3ml。
2.2.3 檢查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嚴密觀察患者血氧變化,觀察有無呼吸困難、窒息、喉痙攣、發紺、心率增快、血壓升高等現象發生;如果有異常應立即報告醫生,及時處理。
2.2.4 檢查過程中,護士應反應敏捷,操作熟練,動作輕柔。根據患者病情需要密切配合醫生完成各種治療。
2.2.5 在檢查過程中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及身份識別制度,正確留取各種標本,用密閉容器擺放標本及時送檢。
2.3 術后告知與觀察
2.3.1 檢查完成后,用紙巾為患者拭去口鼻分泌物,協助患者下床,囑咐患者檢查結束后2小時才能進食進水,注意不要大聲咳嗽,用力咳痰,檢查后痰中有血絲屬正常現象,不必緊張,1-2天癥狀會消失,如果血量增多,應立即報告醫生處理。
2.3.2 在檢查中出現病情變化的患者如:出血多、心率快、喘息等,病情平穩檢查結束后護送患者回病房,并且應及時與主管醫生及主管護士聯系,交接處理情況,及后續主要觀察的病情變化。
2.3.3 及時做好各種登記工作:登記內容包括:就診病人姓名、使用內鏡編號、清洗時間、消毒時間以及操作人員姓名等事項。
3 討論
隨著近年來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呈明顯增長態勢,而不明原因的咳喘、呼吸道異物、塵肺病、呼吸道腫瘤病人也日益增多,支氣管鏡檢查和治療技術已廣泛應用于臨床,醫師嫻熟的操作技能再加上護士在術前、術中、術后的熟練配合,就能保證檢查順利完成及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通過在檢查過程中的有效護理,本組患者均全部順利安全完成檢查。
參考文獻
護士在支氣管鏡介入治療過程中的作用王洪武金發光柯明耀支氣管鏡介入治療第十一章第一節
電子支氣管鏡應用的護理配合 高璐《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 2008年10月5卷20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