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 瞿宜春
【摘 要】目的:對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產科臨床護理方法進行分析和探討。方法:選擇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間接收的6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把這60例患者隨機的平分成兩組,即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人數都是30例。對照組患者選擇常規的護理方法,而實驗組患者除了接受常規護理之外,還需要接受產科臨床護理,將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在接受護理之后的血糖水平和相應的并發癥出現幾率進行對比。結果:實驗組患者經過產科臨床護理之后,并發癥出現幾率為0,而對照組患者經過常規護理之后,并發癥出現幾率高達6.67%。對兩組患者空腹及餐后2h的血糖情況進行對比,實驗組患者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兩者之間存在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對患有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進行產科臨床護理時,可以對患者的飲食規律、心理情況等內容進行干預,從而降低患者出現并發癥的幾率。
【關鍵詞】妊娠;糖尿病;產科臨床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1--01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升,因此妊娠合并糖尿病逐漸成為了威脅妊娠婦女身體健康的常見疾病。婦女妊娠時,胎兒會通過母體獲得自己發育必需的葡萄糖,同時需求量也會逐漸增加,孕激素也會使母體加快對葡萄糖的分解。但是,隨著胎兒的發育,等到孕中晚期的時候,母體內排除抗胰島素的產生會對母體內胰島素的分泌產生抑制作用,嚴重時就會引發孕期糖尿病。隨著胎兒的不斷發育,妊娠合并糖尿癥不但會嚴重的威脅著孕婦的身體健康,還會對胎兒的正常發育產生影響。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同時注意患者的生活習慣以及心理變化,及時對其進行干預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選擇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間接收的6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所有的研究對象都具備妊娠合并糖尿癥患者的臨川表現,對這60例患者在空腹條件下開展血糖監測,結果都不小于5.8mmol/L。我們將這60例患者隨機評分成兩組,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包含30例患者。實驗組患者的年齡范圍在22歲-39歲之間,患者的平均年齡為31.4歲,這30例患者當中包含20例初產婦以及10例經產婦。對照組當中的30例患者年齡范圍在23歲-38歲之間,平均年齡是30.59歲,這30例患者當中包含19例初產婦以及11例經產婦。對比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年齡分布、產次等不存在明顯的差異,因此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對兩組患者進行對比研究。
1.2 臨床表現 一般情況下,妊娠糖尿病患者常見多食、多飲、多尿和體重降低等現象,同時患者的宮高、腹圍和妊娠時間都要明顯大于正常值,此外患者還容易出現羊水多、胎動不正常等問題。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若出現合并感染,很容易引發膽道、泌尿道等感染現象,并且部分孕婦還會引發心血管疾病。針對產婦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方法主要是控制患者飲食,同時依靠藥物進行輔助治療。若能夠對患者進行有效地控制,并且血糖恢復正常之后,孕婦可以繼續妊娠,但是如果無法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有效地控制,則需要停止妊娠,避免危及孕婦的生命安全。
1.3 護理方法 對于30例對照組患者,我們在開展妊娠糖尿病治療的同時,還采取了常規護理方式對他們進行護理;而實驗組的患者除了需要開展常規護理工作之外,還需要開展妊娠前期、分娩中和分娩后的護理工作,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飲食習慣和心理變化進行干預,定期開展健康教育。妊娠期護理時,若孕婦在妊娠期出現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癥狀,則需要配合醫生開展治療,并做好飲食控制工作,在醫生的囑咐下規范自己的飲食習慣,確保每天攝入的熱量值保持在150Kj/Kg,積極補充微量元素,降低食鹽的攝入量。對于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需要同時借助藥物進行治療,并定期對胎兒進行檢查;分娩期護理時,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需要在妊娠35周時開始住院觀察,醫生會按照胎兒發育狀況,確定最佳的生產時間,盡可能在38周之后分娩。在分娩之前,產婦需要規律的飲食,將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在分娩時若選擇引導分娩,則需要控制生產時間小于12h,若選擇剖腹產,則最好使用硬膜外麻醉的方式。產褥期護理時,產婦在完成分娩之后,護理人員需要密切關注患者的血糖狀況,若患者出現脈搏加快、汗多、面色蒼白等現象,則需要立即通知主管醫生。此外,護理人員還需要對患者的惡露情況、感染現象進行觀察,嚴格按照醫囑使用藥物,避免出現感染問題。產婦在完成分娩之后,最好選擇母乳喂養,并做好乳房的護理工作。在護理新生兒時,需要注意早產兒的血糖情況和其它并發癥等問題。
1.4 觀察指標 對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空腹、飯后2h血糖狀況、產婦和新生兒并發癥出現幾率進行對比,分析產科臨床護理的實際效果。
1.5 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統計學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用(±s)表示計量資料,用n(%)表示計數資料,P<0.05說明差異存在顯著的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實際分析對比,我們發現相比于對照組患者,實驗組患者的空腹、餐后2h血糖水平都要好一些,兩組之間存在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5);實驗組患者和新生兒出現并發癥的幾率要小于對照組,兩組之間存在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5),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3 討論
(1)妊娠前期和妊娠期護理結果。為了控制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數量,醫院可以提高相關的宣傳工作,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后再開始妊娠。針對懷孕的糖尿病患者,除了需要采取藥物治療之外,還需要對患者的飲食習慣進行控制和引導。妊娠期間,護理人員需要介紹妊娠合并糖尿病知識,積極引導孕婦展開檢查和治療工作。相比于常規護理,產科臨床護理可以對產婦的血糖進行有效地控制。endprint
(2)分娩和產褥期護理結果。針對分娩期的護理工作,護理人員需要對妊娠35周的患者安排住院,在妊娠前48h對患者使用地塞米松,同時監控患者血糖、尿糖情況,分娩時需要停止胰島素的使用,更換成葡萄糖和胰島素一起靜脈注射,對產婦心理和飲食進行護理,降低分娩需要的時間。強化新生兒的監控,及時檢查新生額是否存在并發癥。
在開展產褥期護理工作時,護理人員需要對分娩結束的患者進行血糖監測,生產24h之內,減少胰島素的用量,指導患者清潔切口處,避免出現不必要的感染問題,鼓勵產婦母乳喂養。在對新生兒進行護理時,需要按照早產兒的標準進行,做好保暖和血糖監測工作,檢查其是否存在其它并發癥。總之,相比于常規護理,產科臨床護理可以降低產婦和新生兒出現并發癥的幾率。
(3)健康指導結果。對患者進行健康指導,引導患者形成健康的飲食習慣,減輕患者的心里壓力,幫助胎兒更好的發育。
研究表明,對患者實施產科臨床護理,相比于常規護理方式,不但可以幫助患者更好的控制血糖水平,還可以顯著降低患者的并發癥出現幾率以及新生兒并發癥出現幾率,兩組之間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對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心理、飲食干預的方式進行護理,不但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還能夠降低并發癥出現的幾率,故可以得到廣泛地推廣。
參考文獻:
潘桂華 .30 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J]. 中外醫學研究 ,2013,11(32):119
黃小云 , 黃惠斌 , 張桂蓮 , 等 . 護理干預對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結局的影響[J]. 現代醫院 ,2014,14(7):88-90
曾淑英 , 楊艷艷 , 楊巍 . 對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護理的有效方案探析[J]. 當代醫藥論叢 ,2014,12(10):67-68
鞏曉瑩 , 閆平 . 先兆早產的診斷與中西醫綜合護理[J]. 內蒙古中醫藥 ,2014,33(25):174
陳云 , 楊帥 , 何亞 , 等 . 自發性早產病人發生急產的高危因素分析[J].護理研究 ,2015,29(30):379
叢云鳳 , 趙紅 , 樸麗 , 等 . 認知行為干預對減輕母嬰分離早產產婦負性情緒的影響[J]. 中國婦幼保健 ,2014,29(21):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