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濤
【摘 要】目的:分析全胃切除術后患者行延續性護理干預對其健康狀況及生活質量影響。方法: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本院2015年9月-2016年12月接診全胃切除術后患者100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分別接受常規護理干預及延續性護理干預,觀察并對比兩組護理結果。結果:觀察組干預后體質量、血紅蛋白、白蛋白、總蛋白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環境領域、社會關系領域、KISS評分均明顯較高(P<0.05)。結論:全胃切除術后患者行延續性護理干預,可改善健康狀況,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延續性護理干預;全胃切除術;生存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1--01
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改變患者不良生活習慣,從而達到促進疾病康復的作用。在本研究中,我院全胃切除術后患者采用延續護理干預,明顯改善患者健康狀況及生存質量,今將相關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隨機數字表法劃分本院2015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全胃切除術后患者100例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中男39例,女11例;年齡30~76歲,(53.2±2.4)歲。觀察組中男38例,女12例;年齡29~76歲,(53.1±2.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觀察組方法
觀察組采用常規護理,為患者提供常規用藥方案及實施早期腸內營養干預等。
1.2.2 觀察組方法
觀察組采用延續性護理干預為患者制定個性化藥物治療方案。藥物指導:協助患者建立有效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時強調服藥時間、方法及不同藥物的劑量等。加強心理干預,排解患者不良情緒,搭建qq或微信等交流平臺,開展全胃切除術護理知識宣教。個體教育:著重了解飲食及飲水量安排。飲食指導:保持營養均衡,飲食適清淡,禁食難以消化食物。
1.3 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干預前后健康情況;對比兩組干預前后生存質量情況記錄兩組干預前后體質量、白蛋白、血紅蛋白等水平變化情況;該量表涵蓋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環境領域等,得分高,表明生存質量好[1]。
1.4 統計學處理
將本次研究數據輸入統計學軟件SPSS20.0表格中,以(±s)表示計量資料,并予以t檢驗,分析組間項是否存在差異,如 ,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干預前后健康情況
兩組干預前體質量、血紅蛋白、白蛋白、總蛋白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體質量、血紅蛋白、白蛋白、總蛋白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前后健康情況比較如下表1所示。
2.2 兩組干預前后生存質量情況
兩組干預前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環境領域、社會關系領域、KI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環境領域、社會關系領域、KISS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前后生存質量情況比較如下表2所示。
3 討論
延續護理,把住院護理服務延續至社區及家庭,關注轉移期間患者健康需求及問題健康并做出應對。患者全胃切除術后,務必再次構建消化道連續性,而會損傷其消化道功能及完整性,繼而改變既有生活方式,讓患者遭受較大生活困擾,所以,術后實施對癥治療,且配合合理有效護理干預,有助于促使患者康復[2]。
傳統護理模式下患者出院后,患者與醫院間關系將不存在,當患者復診,才實施護理。而延續性護理吧高質量護理服務理念融入患者家庭日常生活中,讓或者獲得較高遵醫依從性,有助于積極配合個性化治療及護理,以提升疾病防控水平形式,讓患者養成良好良好行為及生活習慣,進而達到疾病防控效果。
相比對照組,觀察組干預后體質量、血紅蛋白、白蛋白、總蛋白水平及干預后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環境領域、社會關系領域、KISS評分均明顯較高(P<0.05)。表明,延續性護理干預的應用,臨床效果較好,有助于改善全胃切除術后患者健康狀況及生活質量。
總之,全胃切除術后患者接受延續性護理干預,促使患者早日恢復健康提升生活質量,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陳效穎,陳蓉,邵敏.腹腔鏡輔助全胃切除并D2淋巴結清掃術的手術配合[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22):30-31.
王詩麗.全胃切除及食管癌術后早期腸內營養支持的護理體會[J].山東醫藥,2013,53(21):98-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