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芳
【摘 要】目的:研究艾滋病在合并肺結核后的放射影像情況。方法:把本醫院中接受治療的三十八位艾滋病合并肺結核的病人設置為實驗組,同一段時間內在本醫院接受診斷的三十位只得患肺結核的病人設置為對照組,然后兩組的病人都通過CT掃描、X攝片測試,分析研究所得五十八名病人影像學表現的異同之處。結果:通過這兩項檢查很容易看出,在實驗組中病灶為單側分別是7位左側、5位右側,病灶為雙側的有26位患者。此外,經過對比發現肺外結核、縱膈、胸腔內部積液以及淋巴結腫大、小片淡薄影、過密斑片影等各種情況的差異都十分大,對統計處理來說十分有用(P<0.05)。結論:從影像學的情況中發現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肺結核患者的異同十分的明顯,可以用影像學對患者進行驗查,分析病情。
【關鍵詞】肺結核;艾滋病;CT 掃描;影像學診斷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1--01
近期以來,我國發現的艾滋病病例越來越多,引起了社會的重點關注,也造成了一定的恐慌。而艾滋病人很容易感染的一種病就是肺結核,這也是造成艾滋病合并肺結核病例大量出現,這兩張病相互作用,所以在影響學這一方面,只患有肺結核與兩種病合并的病人有著十分明顯的區別[1]。就我國當前現狀而言,關于艾滋病合并肺結核的病例并不多,針對其影像學表現的研究分析也較為稀少,因此為了更加詳細清楚的了解這一方面的內容,這次就肺結核病人以及艾滋病合并肺結核病人的影像學表現展開了深層次的探索,具體情況如下所示。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把在2011年10月份到2013年10月份里接收的艾滋病合并肺結核病人隨機抽取38位,設置成為實驗組,分別有23位男性患者,15位女性患者,年齡最小的21歲,最大的47歲,平均年齡為26.4±3.8歲,而且實驗組的病人都有著身體溫度過高、喉嚨含痰、經常咳嗽的病癥;此外在這兩年時間中還隨機選擇30位僅僅患有肺結核的病人設置為對照組,有21名男性。9位女性,最小19歲,最大45歲,平均的年齡是25.9±4.1歲。此外,這五十八名病人都要達到美國CDC 制作出的HIV 感染/AIDS 診斷規定以及肺結核規定,而且都是確定得了這些病癥。
1.2 方法:兩個組的病人都進行CT掃描以及X線片的診斷。其中,CT掃描是通過GE 64 層螺旋CT 機完成的,首先把層的厚度和距離都調成10毫米,在病灶位置進行減薄式的掃描,隨后把層的厚度以及距離改成為5毫米,再次掃描。X線的診斷是利用西門子 DR 完成的,針對病人的胸部做出檢查。最后讓兩名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進行觀察分析圖像,得出結論。
1.3 統計學辦法:此次調查是利用SPSS18.0 軟件對各項數據資料進行分析研究的。
2結論
2.1 艾滋病合并肺結核的影像學情況:通過CT掃描以及X線片的診斷,可以得出實驗組中的38位病人中病灶為單側分別是7位左側、5位右側,病灶為雙側的有26位患者。這26名病人的病灶基本上都累積了2段或者超過2段。可以直接看出過密斑片影像的有8起,在肺部中出現了空洞而且沒有積液的有4起病例,淡薄片狀、云絮狀陰影情況的共有23起病例。
實驗組的38位病人的情況分別是:8起肺外結核,表現為腹膜后和腸系膜淋巴結等出現增大;2起伴隨脾結核,2起伴隨出現胰腺結核,影像學的具體表現是脾內部分或者是胰腺出現低密度像,即使運用增強掃描的方法,未見明顯強化。
2.2 影像學表現的區別:實驗組病灶部位分布不典型,通常呈多葉、多段分布,病灶主要表現就是小片以及片狀的淡薄密度影像,而且圖像較為模糊不清,還有著肺外結核、散射狀的粟粒影等情況;而對照組大部分發病位置是在上葉尖后段、下葉背段,基本上都是新、老病灶出現合并病變,比如說出現空洞、局部壞死、鈣化等情況。兩組的具體異同可以從表1看出。從中可以發現,實驗組以及對照組的病人無論是在胸腔內積液、縱隔,還是淋巴結增大、較密實斑片影像等等,區別都十分的明顯,十分合乎統計學(P < 0.05)。
3討論
當人體含有人體免疫缺陷病毒(簡稱HIV)的時候,病毒會大量破壞體內的T淋巴細胞,然后利用CD4細胞進行復制繁殖,不但對CD4造成無法修復的問題,還讓HIV到處擴散,讓人體的免疫系統[2]失效。這就導致了艾滋病患者極其容易因為其他病毒而出現各種病癥,特別是結核病。根據有關調查資料[3]可以了解到,艾滋病患者出現肺結核的概率大概是6.6~25.0%。
通常狀況下,身體健全的人第一次出現結核時,免疫系統并不能夠處理結核桿菌,所以沒有免疫能力,導致病毒在肺部迅速地復制繁殖,在影像學呈現出的情況是片狀影或者云絮狀影。此外結核桿菌也可以通過淋巴管抵達胸內部的淋巴結位置,主要表現的病癥為淋巴結增大。
針對繼發性結核病人來說,因為體內以及產生了相應的抗體,具備免疫能力,從而表現出的癥狀就是壞死、增殖類的病灶等,在影像學上呈現的則是較密實影像,在病灶那一塊位置很容易看出空洞、增殖等情況。針對艾滋病合并肺結核的病人來說,因為T細胞受損免疫系統出現問題,面對結核桿菌,機體并不能對其做出相應的反應、處理,導致病毒等有害物質在體內大量的繁殖擴散,很容易出現原發性的肺結核病,其病癥和繼發性肺結核有著一定的區別。通過這次調查,可以看出實驗組并沒有好發的位置,它在肺部的所有位置都會出現病癥,但是對照組中容易發病的位置則是上葉的尖后段以及下葉的背段,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和僅僅患有肺結核病人對結核桿菌產生抗體有一定關聯。同時實驗組以及對照組的病人無論是在胸腔內積液、縱隔,還是淋巴結增大、較密實斑片影等等,區別都比較明顯,十分合乎統計學(P < 0.05)。
通過上文可以清楚了解到,僅得肺結核和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在影像學這一方面,區別是非常明顯的,在檢查確診的時候都可以用影像學來處理相關問題。
參考文獻:
林展,王爭武,葉寒輝.艾滋病合并肺結核39例影像學特征分析[J].福建醫藥雜志,2007(02)
吉立新,郭燕.肺結核合并艾滋病108例放射影像診斷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24)
施裕新,馬倩,王國英,宋風祥,張志勇.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合并肺結核的影像學診斷[J].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15(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