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耀軍
【摘 要】目的:總結中西醫結合治療兩目干澀的臨床經驗體會。方法:筆者通過臨床實踐,使中西醫治療兩目干澀的臨床經驗,更加值得推廣。結果:關于中西醫結合治療兩目干澀,通過筆者的臨床驗案1例的體會,使其對中西醫臨床方面的指導價值更強。結論: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兩目干澀的臨床經驗,使各位中西結合醫師更加注重中醫的研究與探討,使偉大中醫精華,在臨床實踐中,與現代醫學更好地結合,發揮更好的指導作用,從而能更有效的提高臨床治愈率。
【關鍵詞】中西醫治療;兩目干澀;成功治愈
【中圖分類號】R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1--01
祖國醫學認為:兩目干澀,證名。指兩眼干燥少津,滯澀不爽,易感疲勞而言。本癥《靈樞》早有記載,命之曰“奪精”;《諸病源候論》卷二十八:“其液竭者,則目澀”。常由肝腎陰虧,肝虛血少,肺陰不足,陰虛火旺等所致。《證治準繩》則稱“干澀昏花”;《審視瑤函》:“此癥謂目日覺干澀不爽利,而視昏花也,因勞瞻竭視,過慮多思,耽酒恣燥之人,不忌房事,致傷神水。”《審視瑤函》有“白澀癥”的名稱,此外尚有“目枯澀”等異名。治療時宜結合眼及全身證候辨證論治。分別選用滋養肝腎,補肝養血,養陰清肺,滋陰降火等法。方用大補陰 丸、歸脾湯、黃連阿膠湯等。西醫認為此證多由病毒與細菌感染、疲勞、干燥綜合征、內分泌疾病、肝臟疾病等多種慢性病引起。中醫認為與外感風熱邪毒、年老津液虧虛、肝郁化火、毒熱內生、久病失養、勞倦過度等因素有密切關系;臨床癥狀較輕者僅見淚液減少,兩目干澀;嚴重者可伴有兩眼疼痛,視物不清[1]。
現代人導致眼睛干澀的常見原因有:1、維A缺乏,除眼睛干燥外,還有皮膚干燥或夜肓癥表現。2、常常看電腦,電視,瞬目的頻率明顯減少,淚膜蒸發的時間將會明顯延長,引起眼睛干澀。3、中老年人,淚液分泌功能減退,出現眼睛干澀。4、干眼癥可能是干燥綜合征的表現之一。臨床醫師一定要明確病因后再對癥治療。
筆者在我衛生室臨診時,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愈1例兩目干澀的患者,故將驗案簡述如下:
驗案:董某,女,53歲,長春市人,2000年7月9日初診。此人因一月前母親亡故,父親重病臥床,故經常哭泣,爾后漸漸目干澀而縮小,睜、閉間眼臉澀疼。眼圈淺黑,多瘦皺。切其脈,六部虛細,重按之,尺、關俱顯沉堅脈。問之,胸腹常悶疼,疼痛嚴重時,數日間脹滿不食。望其舌,紅而瘦干,形容枯槁,若六十歲左右然。經鎮醫院抗生素治療無效。遂來我衛生室求診于中醫,經筆者四診合參,診斷:目干澀(氣郁血虛型)。辨證:此為悲泣過多流淚損目之癥;亦屬氣郁厭食營養不良血少之疾。前者以脈虛細作憑;后者按沉堅脈為據。舌紅干而瘦,主正衰而津虧,久之,血絡痹而眼胞萎,雙目變小,類乎中醫眼科之“皮急緊小癥”。治法:克堅通絡解郁;補血生津運上。方名:活絡湯合五子明目湯加減。處方:川芎20克、三棱10克、柴胡10克、莪術10克、五靈脂10克、海浮石20克、礞石20克、桂枝15克、生地50克、枸杞子20克、女貞子20克、破故子20克、茺蔚子20克、升麻10克、石斛15克、何首烏15克、菊花20克、甘草6克。予十劑,每劑三煎三服,日二次,飯后服藥。同時,配合口服維生素AD丸,一次一粒,日三次;維生素C丸,一次一粒,日三次口服。另外,囑其女兒勸其母,少哭泣,多進食,要心情舒暢;忌食辛辣發物。二診(7月25日),其患目爽然而睜,干澀之證消失,且長期之胸悶疼痛亦完全治愈,飯量大增。筆者見其狀,又開上方五劑,以鞏固療效。維生素AD丸、維生素C丸堅持服用一個月。月余再見該患,一切安好,未在復發。
按語:無論何因、何病,只要有納差現象,必先以調脾胃、增食欲為本。此病雖因多淚損目為患,但氣郁而厭食則危害更大。所以,方中之活絡湯可散氣郁之結,通血瘀之阻,從而增進飲欲;精簡的五子明目湯能補腎而養目,充胞輪之涸癟;用生地養血生津,可補而不生燥粘之膩;用升麻載藥、載氣血運上;使甘草共成通和之方。
結束語
兩目干澀是指缺乏津液而導致雙目干燥、澀痛、視物模糊的一種臨床常見癥狀[1],主要中醫病機為氣血津液不足,兩目缺乏精血滋養而致此病。筆者嚴守病機,明辨其證,運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成功治愈一例此病,更進一步的研究有待于資料的繼續積累。
參考文獻
趙亞茹,兩目干澀中醫臨證治療8法,《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中醫臨床版)》,2003年03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