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艾 曾令瓊
【摘 要】在誘發尿路感染產生的眾多因素中導尿留置不當占有重大比例,導尿管留置的時間、膀胱沖洗、導尿管材料以及衛生問題是產生導致尿路感染的主要因素,本文首先分析了產生留置尿管導致尿路感染具體原因,然后針對相應的影響因素制定了預防對策,以期降低留置導尿管導致尿路感染事件發生的概率。
【關鍵詞】留置尿管;尿路感染;原因分析;預防措施
[Abstract] In multiple factors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duced catheter indwelling improper proportion of major, catheter indwelling time, bladder douche, catheter materials as well as the health problem is a major factor in the production of lead to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at firs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reasons lead to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 concrete placing a urinary catheter, then the corresponding influence factors make the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urethral catheter causing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cidence of the event
[Key words] catheter;Urinary tract infection;Cause analysis;Preventive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1--01
前言
留置導尿術是目前比較常用的臨床技術,但如其處理不當會引起尿路感染現象的發生,具不完全統計導致尿路感染的諸多因素中,留置導管技術占其組成部分的45%左右。在留置導尿術操作的過程中,醫護人員操作水平、無菌意識、謹慎程度不足等都使細菌有機可乘,進而進入尿道及膀胱,最終引起尿路感染。本文對留置導管導致尿路感染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然后針對相應的原因制定了相關的預防措施,以期降低其發生的概率,提高醫護水平[1]。
1 導尿管留置導致尿路感染的途徑
尿路感染是細菌自導尿管侵入導尿管內而引起的,其侵入途徑主要包括:導尿管無菌處理不到位、細菌通過尿道周圍黏液鞘進入膀胱、病毒由導尿管與集尿袋連接處侵入膀胱、集尿袋放尿口由于處理不到位導致細菌滋生,細菌上行侵入膀胱、膀胱沖洗引起外源性感染。通過多年臨床試驗分析,發現導致尿路感染的產生主要是導尿管相關性感染的方式。
2 留置導尿管致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2 ]
采用留置導尿管技術導致致尿路感染的原因包括性別因素、時間因素、操作因素、導尿管選擇因素以及引流系統污染等,其導致尿路感染的發生的概率詳見下表。
(1)性別因素
尿路感染的發生概率與性別、年齡等因素有著直接的關系,一般來說女性發病率遠高于男性,主要是因為女性生殖系統的特殊性,女性尿道口距陰道口及肛門較近,極易會因清潔不到位及括約肌松弛導致細菌的侵入。據統計年齡大于六十歲的人群發病率高于年齡小于六十歲的人群,主要是由于隨著年齡的增大,人體的各項生理指標及免疫力逐漸衰退,進而在進行導尿管操作時使病毒隨導尿管侵入人體,產生尿路感染。
(2)導尿管留置時間因素
導尿管插入會對人體的泌尿系統造成一定的創傷,且尿路感染的發病率會隨著導尿管的留置時間增長而增加。其發病原理主要是由于導尿管對泌尿系統而言屬于外來物質,其插入會造成防御功能下降,為細菌的滋生提供可能性,細菌會在導尿管周圍不斷生長和繁殖,從而導致尿路感染。
(3)膀胱沖洗
膀胱沖洗會對膀胱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使其防御機能下降,同時也會使未排凈尿液進入膀胱,造成感染現象的發生。據統計,膀胱沖洗非但不能有效的降低留置導尿管產生病毒的概率,反而會增加新細菌感染,打破了原有的生理平衡,如膀胱清洗所用沖洗液的溫度如控制不好會導致膀胱痙攣,或工作人員無菌意識不強,密閉系統反復開放等因素都會增加尿路感染的發病概率。
(4)置管操作因素
置管操作人員的醫護水平與尿路感染的產生有著直接的關系,如醫護人員在置管操作的過程中缺乏責任意識,技術水平不過關,尿道口清潔不到位以及置管失敗后未及時更換都會對尿道造成損傷,增加尿路感染的發病率[3]。
(5)導尿管選擇因素
不同材質制作的導尿管對人體泌尿系統的刺激程度也不盡相同,選擇適合患者身體機能的導尿管對降低尿路感染的發生概率有著重要作用。經臨床發現由導尿管中材料中的添加劑會刺激尿道使其產生炎性反應,引起感染。同時,如導尿管直徑過大會增加置管難度,對患者的泌尿系統造成損傷,降低防御機能,造成尿路感染。
(6)引流系統污染
導致引流系統污染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首先,醫護人員在護理的過程中如不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定,則在其更換導尿管和引流袋的過程中使得引流密閉裝置反復打開,導致細菌的進入;其次,在發生導尿管與引流管交接部位發生脫落時患者家屬或醫護人員沒有對其重新進行消毒,而是將其直接安裝,進而導致細菌的侵入。再次,由于引流袋未及時清理,長時間儲存導致尿液倒流造成尿道口黏膜缺血壞死引起感染。endprint
3 留置導尿管導致尿路感染的預防對策
3.1 根據患者病癥不同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
如要從根源上解決留置導尿管導致尿路感染首先應科學的對導尿管留置的的合理性進行分析,分析留置導尿管的必須要性,如可不留置導尿管可滿足患者正常生活,則不需留置。這是由于導尿管的留置對于人體而言屬于襲性操作,患者一但留置導尿管會對其心理上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也增加了尿路感染的幾率。這就要求臨床工作者在治療此類病癥時應了解患者產生排尿困難的原因,提高其自主排尿信心,采取相應的手段誘導排尿。如以上做法不能奏效,則采用根據性別采用不同的手段。對于女性患者而言,應采用尿不濕,保證其陰部清潔,增加患者的舒適度。男性患者可采用假性接尿器,提高男性尿失禁患者的舒適度[4]。
3.2 減少導尿管的留置時間
對必須留置導尿管的患者應評估其留置的時間及必要性,在采用精密儀器的監控下加強對患者排尿水平的監控,縮短留置時間。應采取采取前置措施,設置置時間提醒系統,定時閉管使膀胱尿液充滿,促進其自主排尿。同時應及時評估留置尿管的必要性,減少留置天數,降低導尿管尿路感染發生的概率 ,降低復插率。
3.3 重視無菌操作
在實際操作中部分醫療人員不重視術前無菌化規范,沒有進行嚴格消毒,進而導致患者的逆行性尿路感染。針對以上現象,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治療前后均應搞好個人清潔,避免逆行性尿路感染事件的發生。在對患者進行尿道口護理、排空引流袋等過程中應加強個人責任心,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避免粗暴操作致尿道黏膜損傷。
3.4 避免進行膀胱沖洗
一般來說膀胱沖洗會增加尿路逆行性感染發生的概率,對留置導尿管患者應盡量減少或避免進行膀胱沖洗。醫護人員應對患者的飲食結構進行調整,鼓勵其多飲水增加尿量,使膀胱進行自我清潔。如必須進行膀胱沖洗時應避免使用抗生素,應采用膀胱沖洗液進行沖洗[4]。
3.5 選擇適合患者的導尿管
患者一般攜帶導尿管的時間較長,這就對導尿管的材質有著很高的要求,導尿管材質的選擇對降低尿路感染起著重要作用,患者應根據性別、年齡、疾病等綜合進行考慮,有限選用全硅膠管導尿管,其與傳統導尿管相比具有對尿道黏膜損傷小、相容性好以及對周圍組織不引發炎反應,減少尿路感染的發生率。
3.6 做好護理工作
應采取相應的方式做好患者的日常護理工作,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醫護人員應對患者家屬進行護理教育,使其了解護理常識及必要知識。其次,護理人員應保證保持引流裝置通暢,避免導尿管脫落及與引流袋脫離,如不慎脫落應立即給予更換,并注意更換時的衛生問題。再次,應盡量減少導尿管的更換頻率,減少細菌進入機會,更好預防尿路感染。最后,應每日對患者陰部進行清潔,減少細菌上行引發感染的概率。
3.7 改善患者睡眠質量
睡眠可以使人體進行自我修復,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睡眠也是人體的排毒階段,良好的睡眠質量可以提高患者的恢復速度。為保證患者的睡眠質量患者應采用氣墊床進行睡眠,氣墊床較普通床相比可以延長患者的翻身時間、透氣效果好、易清洗等優點。氣墊床利用空氣浮力將人體均勻托持,實現人體與床緊密貼合、受力均勻,克服了傳統睡床因受力不均帶來的血液循環障礙,有利于盡快消除疲勞,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
結語
留置尿管是引發尿路感染事件發生的最主要因素,醫護人員應重視無菌化操作,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減少導管的留置時間,減少或避免膀胱的沖洗次數,選擇適合患者體質的導尿管材料并做好相應的醫護工作,最大程度的減少由于留置導尿管產生尿路感染事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牛家蘭.留置導尿患者預防尿路感染的護理進展[J].安徽醫學,2010,31(7):852-853.
王雅妹,王莉,葉海燕.重癥監護室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的危險因素及預防措施[J ].中國實用醫藥,2013,8(24):187-188 .
湯莉偉,吳佳敏.留置導尿獲得性尿路感染的相關途徑及護理現狀[J ].全科護理,2015,13(8):691-693 .
[4 ]李晶.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 ].當代護士(下旬刊),2014(12):155-157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