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天一 蔡雄
【中圖分類號】R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1--01
有關專家研究認為,人的生命周期大致可以分為幾個階段:0-35歲,為人生的最活躍期,身體的組織器官從開始發育至完善,各方面功能總的趨勢是上升的,所以稱為健康期。36-45歲,人的生理功能從封頂開始下滑,部分器官開始衰退,比如動脈硬化開始形成等,所以有人稱這一時期為疾病的形成期。46-55歲為生命的高危期,大多數疾病在此階段爆發,有的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腦卒中、癌癥等多在此期高發。
46-55歲是人生中特殊的年齡段,處在這個年齡段的人,出于工作、家庭的考慮,很多人不得不加班加點地工作,健康處于長期透支的狀態。另外,這個時期人際交往頻繁,社會應酬多,煙熏酒煎,體會環境被污染,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動脈硬化等許多生活方式疾病接踵而至。
綜合國內外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和長壽者的經驗,善待46-55歲這一生命的高危期,我們要特別注意平衡心態、合理飲食、適度運動、改善習慣和防止疾病五大健康法則,如果能按照這五大法則去落實,高血壓將減少55%,腦卒中將減少75%,糖尿病將減少50%,腫瘤減少30%,所有慢性疾病的發病率可以減少50%,死亡率減少50%,整體壽命至少延長10年。
第一大法則:平衡心態
維多利亞健康宣言提出的四大基石,心理平衡的作用占50%以上,誰能保持心態平衡誰就掌管了身體健康的金鑰匙,把握了健康的主動權。根據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的一項調查顯示,因工作等構成心理壓力的,知識分子比非知識分子高出10%,35歲以上人群則更為突出。知識分子由于價值不能實現的失落感所造成的心理問題導致身體患病,這在醫學上被稱作心理問題的軀體化癥狀。因此,心理平衡、心態好的作用可以超過其他一切保健作用的總和,人們常說“樂觀是超值保健藥”。生活中,我們可以借鑒寬容法、豁達法、松弛法、制怒法、平心法、自脫法、心閑法、樂觀法和健忘法等,時刻做好自我調節,保持心態平衡。有了心理平衡、才能有生理平衡,人體的各個系統才會處于最佳的協調狀態,一切疾病才能減少。
第二大法則:合理飲食
人一生平均大概能活3萬多天,要吃進60噸左右的水和食物,所以吃是第一大事。怎樣吃才科學,才有利于健康,這就要牢記四個字“合理飲食”。最近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一個新的口號:21世紀最合理的膳食結構就六個字:一葷一素一菇。合理補充動物蛋白、高級營養蛋白、纖維素、維生素、礦物質。同時要做到有粗有細、不甜不咸、三四五頓、七八分飽。把握好“少食多餐、品種多樣、葷素兼食、注重滋補”的原則,爭取做到飯菜香一點、質量好一點、數量少一點、蔬菜多一點、食物雜一點、口味淡一點、主食爛一點、水果吃一點、飲食熱一點、吃得慢一點。
第三大法則:適度運動
俗話說,要得身體康,重在勤鍛煉。適度運動必須因人而異,因年齡而異,46-55歲的人群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身體實際,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或體育項目進行,長期堅持下去,就可以取得好的效果。馬克思認為:“最有效的最適宜的鍛煉和休息方式是散步。”我們還可以多走路,少坐車,多爬樓,少坐電梯,注意把運動和勞動結合起來,盡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現代科學證明,勞動是健康的源泉,尤其是經常性的合理的體力勞動,對促進血液循環、興奮和營養神經,增強各系統器官功能等都有良好的作用,不僅能增強體質,還能預防疾病。
第四大法則:改善習慣
人們常說,是不是健康,看一下他的生活習慣就知道了。科學的生活方式,是最有效的防病措施和長壽秘訣。現在很多國家都在實施:不抽煙、少飲酒、合理飲食、經常鍛煉四項措施,就能普遍增壽10年,而有些國家靠增加醫療投資,每年投入幾千億,都難以使全國國民預期壽命增加一歲。前蘇聯著名人類學家恰克林認為,75%的肺癌、喉癌、舌癌與吸煙有關,不合理的飲食可能縮短壽命5-7年。我國目前心血管、癌癥、腦血管、呼吸系統疾病、意外死亡五種疾病逐年上升,這些疾病大都不是細菌、病毒所致,而是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所以,我們要遵從講究規律、勞逸結合、起居有常、不抽煙、少喝酒、家庭和睦、氣氛融洽、講衛生、愛整潔、注意安全、合理用藥、定期體檢、不諱疾忌醫、有病早治等科學的生活方式,在點滴中改善和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第五大法則:防治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統計資料表明,真正健康的人僅占5%,75%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亞健康作為健康與疾病的中間狀態,具有可向疾病發展,又可向健康逆轉的雙向性,因此,新健康觀的形成首先從抓健康監護開始,每個家庭成員,尤其是45歲以上的人,都要定期開展健康體檢,建立健康檔案,進行動態觀察,對于自己身體的各項檢測指標如血壓、血糖、血脂、血紅蛋、各臟器的功能等情況心中有數。對病前高發的危險因素進行篩選,排查危險因素和風險隱患,積極進行預防和治療。
人到中年,思維發達,心理成熟,是獲得事業成功的關鍵期。但是中年又是生理上的轉變時期,一些英年早逝的悲劇,大多發生在46-55歲中的這個年齡段,故有專家稱之為人生旅途中的“沼澤地”。我們要正確地認識并重視這些改變,遵從法則,做好養生保健,善待46-55歲這一生命的高危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