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莎莎 鄭明磊
【摘 要】目的:探究CT和MRI在診斷三叉神經瘤中的臨床價值。方法:隨機抽取20例于2014年4月~2017年3月在我院診治的三叉神經瘤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CT掃描,其中10例患者均同時予以MRI掃描,并對結果予以分析。結果:所有患者中表現為類圓形的有9例,特征性啞鈴型的有11例,CT掃描腫瘤呈現混雜密度、等密度或者均勻密度,沒有出現水腫以及鈣化現象。MRI表現腫瘤T1加權像為低信號,T2加權像為高信號,增強掃描后為不均勻強化。結論:MRI、CT對三叉神經瘤的檢查方法較為有效,CT在檢測骨結構方面優于MRI。
【關鍵詞】三叉神經瘤;臨床價值;CT掃描
【中圖分類號】R7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1--01
CT和MRI是檢測三叉神經瘤的重要方法[1]。對此,我院特選取在本院進行CT、MRI檢測的三叉神經瘤患者予以回顧性研究,以提升影像學對三叉神經瘤的認識,從而提升該病定性診斷、術前定位的準確性。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例于2016年4月~2017年3月在我院診治的三叉神經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掃描,其中10例患者同時行MRI掃描?;颊咧心?2例,女8例,年齡20~59歲,平均年齡(34.2±2.8)歲,病程3個月~10年。其中神經鞘瘤有13例,神經纖維瘤7例。選入標準:面部疼痛、麻木者、感覺減退者、咀嚼困難者且均有第V顱神經受損體征。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CT機。CT機選用本院東軟128排螺旋CT或GE16排螺旋CT,平掃后再進行增強掃描,造影劑使用百分之六十的泛影葡胺或優維顯,并經靜脈注射一百毫升,五毫米層厚,并由下而上掃描至十到十二層。
1.2.2 MRI機。選用本院GE1.5T磁共振掃描儀,進行常規T1WI橫斷面、冠狀面以及矢狀面掃描,T2WI橫斷面掃描。T1WI:TE 15ms,TR 450ms;T2WI:TR TE 80ms,1800ms;層厚五毫米,增強掃描者在靜脈處注射二乙烯五胺乙酸釓,注射速度:1.5ml/s,劑量:0.1mmol/kg,注射完后立即進行T1WI掃描。
2 結果
2.1 CT檢測 所有經CT掃描檢測的患者的三叉神經瘤的位置中,位于顱中窩的5例,位于顱后窩的4例,位于顱中后窩的11例。腫瘤范圍:最小者是1.4cm×1.5cm×2.1cm,最大者為3.6cm×4.2cm×6cm。表現為特征性啞鈴型的有11例,表現為類圓形的有9例。CT平掃腫瘤呈均勻高密度者4例,呈等密度者1例,呈不均勻密度者15例。增強掃描后病變呈環形強化者7例,呈高密度均勻強化者8例,呈不均勻強化者4例,未見明顯強化者1例。相鄰腦組織和病灶界限清晰,局部有腫瘤占位效應,無腦水腫以及瘤內鈣化。20例患者中腦干受壓12例,顳葉受壓10例,顱底骨及巖骨尖骨質呈不同程度的吸收破壞9例,6例Meckel胸腔擴大。
2.2 MRI檢測 10例患者中,有7例呈啞鈴形跨過顳骨巖部,分布于顱中后窩,腫瘤體積偏大,3例位于顱中窩呈類圓形,腫瘤體積偏小,和正常腦組織界限清晰。腫瘤在T1WI上,呈均勻等信號或低信號者6例,呈不均勻低信號者4例;在T2WI上,呈不均勻高信號者5例,呈均勻高信號者5例。產生囊變者3例,信號和腦脊液類似,T1WI呈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2例患者伴有陳舊性出血,信號強度與囊變信號一樣。進行靜脈注射二乙烯五胺乙酸釓后,呈不均勻低信號呈不均勻強化4例,均勻低信號呈均勻強化4例,壞死及囊變區無強化。冠狀位和軸位像可清晰顯示病灶對周圍結構的椎壓變化,Meckel腔大2例,顱底骨骨質破壞5例,巖骨尖部骨質吸收破壞4例,顳葉受壓6例,腦干受壓3例。
3 討論
三叉神經的任一部位都可發三叉神經瘤,因此對三叉神經瘤予以徹底的全面的檢查有著重要的意義[2]。在本組研究中,MRI和CT掃描檢測出三叉神經瘤患者中有如下特征:腫瘤邊界清,周圍腦組織多無水腫及鈣化;腫瘤多沿三叉神經徑路生長,??缭斤B中后窩呈啞鈴形;腫瘤多表現不均勻強化,T1WI表現為低或等信號,T2WI表現為高信號;Meckel腔增大;常伴有顱底骨及巖骨尖骨質破壞。除此之外,腦干、顳葉及海綿竇易受累,下頜神經的咀嚼神經易遭受損害從而導致咀嚼功能降低。因此對三叉神經瘤的特征的判斷在術前可作出較為正確的定性診斷[3]。CT在對骨結構的觀察中優于MRI[4]。在MRI圖像上,只表現為顱底卵圓孔正常骨結構被軟組織腫塊取代,巖骨尖部在T1WI上表現的高信號消失,巖椎變短,骨質破壞程度和大小范圍顯示并不清晰,而CT可清晰表現出骨破壞的位置和結構。但是MRI可在軸位、矢狀位及冠狀位清晰的解剖結構下將病變展現出來,因而MRI三維成像的效果相對更優[5]。
綜上所述,MRI、CT對三叉神經瘤的定位、定性具有重要的診斷價值,對該病的檢測較為有效。
參考文獻
陳義忠. CT與HRI在診斷直腸間質瘤的臨床價值分析[J].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7, 15(3):112-114.
黃琳, 王龍. CT與MRI檢查在脊柱轉移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對比分析[J]. 社區醫學雜志, 2016, 14(10):25-27.
顧浩, 王小會. MRI與CT在骨骼肌內黏液瘤中的影像學表現及診斷價值分析[J]. 現代實用醫學, 2016, 28(9):1240-1241.
黃文沖, 湯間儀. 三叉神經瘤的影像學診斷[J]. 廣東醫學, 2017, 38(s2):89-90.
劉太峰, 赫紅嬌, 陳明安. PET-CT、CT及MRI診斷原發性鼻腔惡性淋巴瘤的臨床價值分析[J]. 醫學影像學雜志, 2016, 26(10):1926-19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