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瓊 王穎
【關鍵詞】婦科臨床;腎;脾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1--01
中醫婦科是中醫臨床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長期從事中醫婦科臨床工作,深深體會了脾腎在中醫婦科中舉足輕重的地位。脾、腎是中醫藏象學說的重要內容,腎藏先天之精,為人體生命的本源,人出生后,生命活動的繼續和精氣血津液的化生和充實,均賴于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即后天之精,先、后天之精均得藏于腎,腎精的構成,是以先天之精為基礎,加之部分后天之精的充養而化成。《素問·六節藏象論》曰:“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先天之精須依賴脾胃所化后天之精的不斷培育和充養,才能日漸充盛,以充分發揮其生理效應。腎主生長發育和生殖,是腎精及其所化腎氣的生理作用,《素問·上古天真論》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腎氣的盛衰是決定人體生長、發育、生殖和衰老的根本,而腎的生理功能的正常發揮離不開脾胃后天之精的充養和培育作用。
(一)女性在生理上與脾腎的功能作用最為密切。女性的經帶孕產乳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脾腎正常生理功能的體現。
1.脾腎與月經的關系密切。腎藏精,《素問·金匱真言論》云:“精者,身之本也。”《素問·上古天真論》曰:“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腎精所化之氣為腎氣,腎氣盛,天癸至,月經來潮。腎不僅自身主導月經的產生,還通過其它渠道影響著月經。如腎是天癸之源,腎氣盛,天癸至,月事以時下,腎氣衰,天癸竭,月經斷絕。腎為氣血之根,《馮氏錦囊秘錄》曰:“氣之根,腎中之真陽也;血之根,腎中之真陰也。”腎有陰陽二氣,是氣血之根。李士材《病機沙篆》言:“血之源頭在于腎。”血是月經的物質基礎,氣為血帥,血為氣母。腎為沖任之本,“沖為血海”,廣聚臟腑之血,任脈為“陰脈之海”,總司全身精、血、津、液等一身之陰。任通沖盛,月事以時下。腎與胞宮相系,胞宮司月經,腎司開闔,腎也主月經的藏泄有常。綜上所述,正如《傅青主女科》所言:“經水出諸腎”“經本于腎”。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氣健旺,后天水谷精微充足,統攝有權,沖盛任通,月經如期而至,《女科經綸》引程若水之言“婦人經水與乳,俱由脾胃所生”。
2.脾腎是帶下產生關系最密切的臟腑。帶下屬于陰液,腎和脾與陰液的關系最密切。生理性的帶下,為腎精所化。《素問·逆調論》言:“腎者水臟,主津液。”《景岳全書》說:“蓋白帶……精之余也。”脾氣健運,傳輸津液,各行其道,與精之余合而為帶下。
3.脾腎和妊娠的關系密切。《女科正宗·廣嗣總論》謂:“男精壯而女經調,有子之道也”。男女腎氣盛,天癸成熟,任通沖盛,經調精壯,和合適時,乃成胎孕,這是受孕的機理。孕后陰血下聚養胎,胎孕發育成熟。腎藏精,精化血,脾生血,先后天相互資生,脾的運化水谷,有賴于腎陰腎陽的資助和促進,始能健旺,腎所藏先天之精及其化生的元氣,也賴于脾氣運化的水谷之精及其化生的谷氣的不斷充養和培育,方能充盛。所以胎孕的產生和發育跟脾腎的關系密不可分。
4.脾腎與產乳的關系。乳汁由精血、津液所化,《婦人大全良方》認為“乳汁乃氣血所化”,《景岳全書·婦人規》曰:“婦人乳汁,乃沖任氣血所化,故下則為經,上則為乳。”腎藏精,精化血,腎為沖任之本,因此腎是乳汁產生的重要環節,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氣健旺,化源充足,精血津液充足,方能化生足夠的乳汁。
(二)脾腎的功能失常是導致女性病理改變的主要因素。脾腎功能失常,沖任損傷,就會導致經、帶、胎、產、雜婦產科諸病的發生。
1.脾腎的功能失常與月經病,如先天腎氣不足或后天腎氣的損傷,導致腎氣虛,腎的封藏失職,沖任不固,或脾虛統攝無權,致月經過多、月經先期、崩漏;腎氣虛,精不化血,或腎陰虛,精血不足,或脾虛化源不足,沖任血海匱乏,沖任血海不能按時滿溢而致月經過少、月經后期、閉經。腎陽虛,氣化失司,或脾虛運化失司,水濕代謝失常,聚濕生痰,痰濁阻滯沖任胞宮,致閉經、月經后期、月經過少;腎陰虧虛,陰虛內熱,熱擾沖任,迫血妄行,致經間期出血、崩漏。腎陰陽俱虛,陰陽失衡,致經斷前后諸證。
2.脾腎的功能失常與帶下病,如先天稟賦不足或房勞多產、大病久病、年老體弱等,腎精虧耗,精虧血少,陰液不充,任帶失養,不能潤澤陰道,發為帶下過少。腎陽虛,氣化失常,或脾虛水濕不化,水濕下注,損傷任帶二脈,任脈不固,帶脈失約,故帶下過多。
3.脾腎的功能失常與妊娠病,如脾腎氣虛,胎失所系,沖任不固,導致胎漏、胎動不安、滑胎、墮胎、小產;腎陽虛,火不暖宮,胞宮虛寒,致妊娠腹痛;腎陰虛,孕后陰血下聚養胎,陰虛尤甚,肝失所養,肝陽上亢,導致子暈、子癇。
4.脾腎的功能失常與產后病,如脾氣虛弱,攝納無權,乳汁隨化隨出,致乳汁自出;腎陽虛,火不暖宮,胞宮虛寒,致產后腹痛;脾氣虛,統攝無權,沖任不固,出現惡露不絕;脾虛生化乏源,氣血虛少,而致產后發熱、產后腹痛;缺乳。
5.脾腎的功能失常與婦科雜病,如脾腎氣虛,提攝或系胞無力,導致子宮脫垂;脾虛運化失司,水濕代謝失常,或腎陽虛,氣化失司,聚濕生痰,痰濁阻滯沖任胞宮,則婚久不孕;痰濕與瘀血互結成癥;腎氣虛,精不化血,沖任虛損,不能成孕;腎陽虛,命門火衰,火不暖宮,宮寒不孕;腎陰虛,沖任胞宮胞脈失養,致不孕癥。
(三)治療婦科病,重視補脾腎
1.婦科疾病補腎治療是根本,虛證或補氣、或滋陰、或補陽,或陰陽雙補。虛實夾雜證則應補腎祛邪。補腎,注重補腎陰和補腎氣,因“婦人以血為基本”“婦人之生,有余于氣,不足于血,以其數脫血也。”臨證尚須結合辨證論治,選擇相應治法,陰虛者在補陰的基礎上,其間可加2~3味補陽之品,取“陽中求陰”之意。陽虛者當重用補陽之品,其間可加2~3味補陰之品,取“陰中求陽”之意。曾診治一黃姓患者,26歲,平產后腰部酸痛、失眠、便秘半月于2013.12.13.就診,追述患者半月前平產,分娩過程中出血較多,但患者未同意輸血,要求食補。產后感神疲乏力,腰部酸痛,失眠,便秘,一周排便一次,大便干結,腹脹納差,口干,血性惡露已凈,舌紅,苔少,脈沉細無力。患者病起于分娩致亡血傷津,傷腎耗精,而出現失養失潤諸癥,舌脈乃陰血不足之征象,故證屬腎陰虧虛、腸燥失潤、心神失養,治以補腎益陰、潤腸通便、養血安神,處方:生地15g,山茱萸12g,麥冬15g,山藥15g,火麻仁15g,桃仁12g,太子參15g,酸棗仁30g,柏子仁15g,玉竹15g,阿膠(烊化)15g,玄參15g,砂仁(后下)15g。服用7劑,患者病愈。上述病案以補腎益陰為基本治法而獲良效。
2.治療婦科疾病,補腎不忘健脾胃。脾胃同為氣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氣不但將飲食物化為水谷精微,化生精、氣、血、津液提供充足的原料,且能將水谷精微吸收并轉輸至全身,以營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使其發揮正常功能,并能充養先天之精,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胃主受納,腐熟水谷,為脾主運化提供前提,《金匱要略·臟腑經絡先后病脈證》曰:“四季脾旺不受邪”,保護脾胃,使脾氣充實,運化功能健全,則正氣充足,不易受邪氣侵入。否則,脾氣不健,氣血虧虛,人體易病,如李東垣《脾胃論·脾胃盛衰論》言:“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在臨床,若婦科病伴有脾胃虛弱者,如神疲乏力,少氣懶言,納差食少,食后腹脹等,先予調理脾胃,再以補腎。曾診治一馮姓學生,21歲,因月經過少就診,但平時大便稀溏多年,診其舌脈后,擬參苓白術散加減口服1周,大便正常,后擬方治療月經病而愈。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腎為先天之本,二者相互滋養,臨證治療婦科病補腎基礎上佐以健脾之品寓補后天以養先天之意,往往收效滿意。
綜上所述,腎是先天之本,腎藏精主生殖,脾為后天之本,女性的生理特點離不開脾腎的功能作用的正常發揮,婦科經帶胎產雜病的產生主要是脾腎的功能作用失常的表現,因此,無論在生理還是病理上,脾腎都起著核心作用,所以治療婦科病補腎為根本,補腎治療貫穿始終;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對脾胃虛弱者以健脾為先;補腎之中不忘佐以健脾,以后天養先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