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華 劉傳明 張陳斌 李偉民
【中圖分類號】R7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1--01
肋骨骨折在胸部外傷中較為常見,常為胸壁鈍傷所致[1]。近年來,隨著我們經濟發展迅猛,擁有車輛的人越來越多,交通事故數量也不斷攀升,故而肋骨骨折的病人也逐年增多。因此,準確的診斷與恰當的治療,就顯得尤為重要。胸部X線平片診斷肋骨骨折是最“物美價廉”的方法,但由于肋骨特殊的解剖特點以及投照位置,常不能完全準確地顯示骨折的數目以及部位,由此引起的醫療糾紛時有發生[2],給醫患雙方都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現回顧分析在本院檢查收治的肋骨骨折50例的漏診原因,并提出防范策略。
1 一般資料
回顧分析本院在2014 年10 月至2017 年10月收治的50例放射科肋骨骨折漏診患者,其中包括男性35 例,女性15 例,患者的年齡在20-62歲之間,平均年齡(39.5±2.0)歲。導致這些患者肋骨骨折的原因主要有自己摔傷8例,車禍造成的肋骨骨折30 例,打架造成的肋骨骨折5 例,工傷5例,另有2例患者無明顯外傷史。其主要的臨床表現為患者伴胸悶、氣短、患處劇烈疼痛。對全部50例患者在初次診斷陰性后的1-2周之內再次進行胸部X 線檢查,并且在首次X 線檢查的基礎上補行其他必要體位的胸片檢查,同時讓科內兩名經驗豐富的診斷醫師進行會診讀片分析,以進一步明確診斷結果。
2 結果
全部50 例漏診患者當中,有16例患者由于檢查時的體位選擇不正確或者體位單一造成,占32%;有10 例患者受到檢查器械條件差等原因的影響,占20%;有5 例患者是由于檢查醫生不夠仔細、缺乏工作責任心等原因造成的,占10%;有17例患者是由于骨折較輕微,無明顯錯位,X線平片無法看出骨折線所致,占38%;有2例患者因沒有明確外傷史,閱片未注意肋骨所致,占4%。
3 骨折漏診原因分析
3.1 胸廓自身解剖因素 ①肋骨從后上向前下呈螺旋彎曲走行,攝片時大部分肋骨未能貼近膠片,從而不能清晰顯示肋骨;②腋線處肋骨相互重疊明顯,未錯位的骨折易忽略;③肋軟骨與骨連接處結構不規則,肋骨較薄,周圍缺乏適當的對比,因而細微的骨折不易顯示,如肋椎關節,肋軟骨鈣化連接中斷影等。④肩胛骨、鎖骨容易掩蓋第1、2肋骨的骨折⑤
3.2 投照因素 ①單一體位投照 沒有常規拍攝肋骨正斜位;膈上、膈下肋骨、肋椎關節和肋骨橫突關節顯示不佳,肋骨重疊較多,骨折線難以確認。這種現象在我們基層醫院尤其明顯,很多臨床醫生只知道胸部正側位,而不知道外傷病人應攝胸部正斜位。②投照條件不當,攝片技師對特殊患者沒有適當的改變投照條件,從而導致對比度不佳;如較胖患者因提高條件等;膈下肋骨可以采用腹部攝片條件等。
3.3 患者自身因素 ①老年骨質疏松、過度肥胖或肺氣腫等可使曝光條件不足或過度②患者合并有胸部其它疾病如大量胸水、胸廓先天畸形,皮下氣腫等病變掩蓋了肋骨骨折。③輕微不全性骨折在外傷后1-5天,常因骨折端出血、血腫的包裹、胸壁軟組織腫脹等使骨折端顯示較模糊。
3.4 閱片醫師診斷因素①放射科醫師因工作量大,閱片不夠仔細,只注意到明顯的錯位骨折和單處骨折,而忽略輕微的、多發的骨折。②沒有按照順序逐個觀察肋骨走行曲度的改變,加上肺紋理重疊,忽視老年人骨質疏松的存在,使骨折線顯示不清。④部分患者雖有胸痛病史但沒有明確的外傷史,如劇烈咳嗽的病人導致的肋骨骨折,閱片時沒有仔細觀察肋骨而導致漏診。
4 防范策略
4.1 選擇合適的體位及條件攝片 首先對臨床提示應提高認識,對于懷疑肋骨骨折患者應開胸壁正斜位而不是胸部正側位;疑似骨折患者因同時選擇后前位及斜位,可以拍長時間、低KV的胸片;對于高度可以骨折患者可以X線片與透視向結合,轉動體位,不同角觀察;對于疑似右氣胸的患者,適當降低條件;對于肋骨骨折合并胸水、肺出血等并發癥者因加大條件或選用濾線器、高KV攝片等。
4.2 結合病史仔細閱片 診斷醫師在閱片時應認真、仔細、嚴謹,全面地對每一個細節都仔細分析,認真閱讀病史,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親自對病人進行體格檢查,結合病人實際情況,做出最佳的診斷;對于胸痛患者,即使沒有明確外傷史也應該注意觀察肋骨;最好采用雙人閱片復核的方法,盡最大可能減少漏診情況的發生。
4.3 及時隨訪、復查 對于臨床體征較明顯,但X線未發現骨折的病人,臨床醫師因叮囑患者2-3周后復查,此時因斷端部分骨痂開始形成,故而發現骨折的概率較高,從而提高診斷準確率,減少不必要的醫患糾紛。
參考文獻
郭啟勇.實用放射科[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526.
楊亞輝.23例肋骨骨折x線漏診原因及對策[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1):46-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