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雷
(中冶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湖北武漢 430223)
綜合管廊是重要的基礎設施,一般指城市地下管道的綜合走廊,通信、電力、供熱、燃氣以及給排水等各種工程管線被集中在一起,共同進行設計、規劃、建設、管理。在海綿城市中,綜合管廊的重要性更為突出,海綿城市不僅是一個理念,也要求能夠實際解決市內積水問題,這對城市綜合管廊的性能提出了較高要求。分析當前海綿城市綜合管廊給排水系統的問題、探討可行建議十分必要。
海綿城市也被稱為“水彈性城市”,其突出特色是能夠有效應對雨水帶來的城區積水問題,可以看做是城市雨洪管理理念的具體實踐。出現降水時,海綿城市可以吸收儲存雨水,存在用水需求時,又可以將存儲的水資源集中釋放,高效利用水資源。根據我國已經建成的海綿城市狀況,進行綜合分析,可以發現現有理論依然存在些許問題,考慮海綿城市建設的長期性、復雜性以及較大的資金成本,應在后續工作中統籌管理地表水、自然降水,并了解地下水情況,協調給排水工作,實現優化。海綿城市被看做是城市發展理念和建設方式轉型的重要標志之一,我國已經規劃出超過100座“海綿城市”,對現有不足和經驗進行總結有一定的實際意義,海綿城市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圖1 海綿城市示意圖
海綿城市建設是在普通城市建設基礎上進行的,是對原有城市設施進行必要的改變,而非完全的推倒重建,這對城市原有設施有一定的要求。近些年來,我國城市建設速度不斷加快,城區面積一再擴大,城市原本的給排水系統已經出現了很多問題,老城區的給排水工程管線由于老化問題而性能不佳,如2017年沈陽市普降大雨導致市區內嚴重積水,水深一度超過40cm,這一情況突出體現了現有城市給排水系統功能方面的滯后性。也有部分地區地下管線縱橫交錯,難以進行集中管理和簡單的拆解合并,對海綿城市建設實際工作帶來相當的不利影響。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的三維模型如圖2所示。

圖2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的三維模型
就海綿城市而言,極端天氣也即大雨天氣。我國城市給排水建設普遍采用“雨污同流”模式,部分完成規劃和初步建設的海綿城市同樣采用“雨污同流”模式,該模式的特點是將排水(雨、雪等)井和排污井連為一體,有效節省了地下空間,由于我國相當數目的大城市人口在百萬以上,“雨污同流”模式降低了市政工作的壓力,但當城市在短時間內出現強降雨時,很可能由于排水能力不足導致積水問題,出現道路擁堵、城市內澇、公共設施、人民經濟財產受損等一系列情況,海綿城市的出現能夠應對這一問題,但目前來看,還沒有達到盡善盡美的程度,依然需要在后續工作中設法加強。
海綿城市給排水建設與普通城市不同,在海綿城市本身的建設理念中,自然降水等資源需要被存儲、二次利用,而不是簡單的“排出”。20世紀后期以來,我國城市建設發展速度明顯加快,城市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數目激增,對水資源的需求加大,高效利用水資源迫在眉睫。就海綿城市而言,雖然雨水的存儲、利用被提上日程,但在建設過程中,往往需要大量資金作為支撐,產出卻略顯不足,而且部分完成改造的海綿城市,在實際工作中也發現“自然降水-存儲-二次利用”這一模式存在很多難以完善的細節,比如滲水控制、地下機械運維等,這也影響了水資源的利用率。
前文中,曾論及海綿城市建設應考慮長期性、復雜性,由于海綿城市一經建成,如無必要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進行重建或者大規模的改造,而且較大的投資額也要求相關部門在施工前做好規劃和設計。在施工前,應進行科學合理的預算,了解投資總額,并請專業的建設、施工方進行分析。施工設計環節,應重點考慮施工方案的投入產出比、安全性、可行性,反復進行評估,降低施工影響,結合區域特點確定相應目標。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在設計時期建立涵蓋城市范圍的水循環系統,首先明確水資源利用的方式,之后再分析技術方面的可行性。地下設施方面,除去基本的沙土、砂土結構外,水循環系統工作還需要來自機械設備的動力支持,由于地下環境濕度高,設計時要充分考慮機械設備的耐腐蝕性,并確立可行的運維方案、檢修制度。此外,海綿城市建設的工程量較大,涉及到的內容也復雜多變,還要注意與其他管線管道的協調,尤其是一些老城區[1]。常見地下管線管道包括燃氣、通訊、電力、監控、電信等,可應用BIM軟件進行模擬分析,遵循“新讓舊”、“小讓大”等基本建設原則,設計合理的管廊施工方案,將施工的不利影響降至較低水平。
頂層設計可以看做是海綿城市在我國發展前景的基本保障,總體來看,我國建設海綿城市的經驗較為匱乏,實踐時間也較短,面對一些常見問題缺乏處理經驗,這也是導致當前海綿城市綜合管廊給排水系統各類問題的原因之一。后續工作中,頂層設計的優化可以就兩個方面入手:①總結國內海綿城市建設經驗,進行匯總分析和推廣;②借鑒國外海綿城市建設經驗,并分析對象與我國城市的相似性,總結經驗進行推廣[2]。以國外海綿城市建設經驗為例,英國布里斯托爾是較為典型的海綿城市,其排水系統設計出色。降水發生時,通過設備將其引導至地表進行集中,通過一系列自然溪流、管道、渠道等將集中的水資源用于農業灌溉、種植,使用價值不高、雜質較多的水資源則用于城市綠地灌溉,保持宜居、綠色的城市環境,我國可以借鑒相關經驗優化國內海綿城市的頂層設計。
試點研究有利于豐富海綿城市建設理論,針對性的解決各類實際問題,應在現有基礎上加大試點力度,以現有海綿城市為基礎,在保證各項安全運行的基礎下,進行科學的建設研究。建設實踐中,要積極引進建設海綿城市的先進經驗,尤其是雨洪水資源利用技術,使該項工作規范、標準,進一步促進海綿城市的推廣。以上文所述英國布里斯托爾的成功經驗為例,該城與我國大部分海綿城市的區別在于人口較少,僅有440000人,相當于我國一個中等城市的水平,因此該城可以進行大規模地面設施建設,我國大城市“寸土寸金”,為保證土地利用效率,大規模地面設施建設似乎并不可行。后續工作中,可以考慮城市空間的立體化應用,比如居民小區樓頂、小區內綠地的利用。對居民樓樓頂進行綠化,并使其與地面綠化帶共同發揮作用,存儲雨水,直接滲透到地面、集中進行利用,如綠地灌溉作業,提升自然降水的利用率。城市空間的立體化應用模式如圖3所示。

圖3 城市空間的立體化應用模式
在上述工作的基礎上,綜合管廊給排水建設可以具體進行,但結合過往經驗,依然需要注意一些實際問題,包括地下管廊管道進出開孔設置、設備運維管理等。地下管廊管道進出開孔設置需要參考施工地點具體情況,如果管道較多,一般采用豎井,應用機械方式進行通風作業;如果管道數目不多,可以使用防水套管來進行穿管,并根據《室外給水設計規范》等文件確定通風次數。吊裝孔的安裝位置通常參考管廊長度、總彎曲程度確定,兩個彎段之間至少安裝一個。管廊和其他設施的運維,要求能夠方便進行,在每根管道的最低點設置空管道的排水設施,并通過設置集水溝的方式應對可能出現的滲水、漏水問題[3]。集水溝深度可以控制在50~120cm之間,具體深度則參考當地降水量決定。地下設備最好采用金屬結構,并保證外表絕緣性和防水性能良好,維護周期不宜超過1個月,可考慮以2周為間隔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并在大規模降水前進行重點檢查。
通過分析海綿城市綜合管廊給排水建設,了解了相關基本內容。海綿城市建設有利于應對城市內澇問題,提升水資源的利用率。目前海綿城市給排水系統存在設施滯后、水資源利用率不足等問題,可行建議則包括科學建設綜合管廊、注重頂層設計、進行試點研究等。在建設過程中也應注意結合施工地點的實際情況,確保管廊能夠發揮作用、滿足需求。后續工作中,應用上述理論有助于提升海綿城市綜合管廊給排水建設的總體水平。
[1]劉彥濤,王彥洋.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城市排水防澇綜合規劃探討——以天津新八大里地區為例[J].城市,2016(04):54~59.
[2]樊國正.“海綿城市”概念在城市排水設計中的應用探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7(02):91~92.
[3]榮冰凌.海綿城市建設背景下的濱海地區排水防澇對策探討——以廈門市海滄北片區為例[J].江西建材,2016(12):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