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媛
【摘要】目的 對臨床微生物檢驗及細菌耐藥性的監(jiān)測進行分析研究,為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工作提供一定的臨床參考。方法 本次研究對象,為我院2016年5月1日~2017年3月30日期間,各科室送檢標本,對其中耐藥菌株的檢出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對各科室的耐藥菌株情況以及各類抗菌藥物的耐藥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結(jié)果 830份送檢標本中,共檢出微生物陽性標本210株,其中革蘭陰性菌為120株,革蘭陽性菌則為90株。共檢出50例耐藥菌株,其中重癥監(jiān)護室與外科標本中的耐藥菌株檢出率明顯高于兒科以及內(nèi)科的耐藥菌株檢出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其中檢出的耐藥菌株中,比例最高的為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結(jié)論 在對患者進行臨床治療的過程中,應(yīng)對患者使用敏感性較高的藥物,合理規(guī)劃使用抗菌藥物,進一步降低細菌耐藥性,加強患者的臨床用藥效果。
【關(guān)鍵詞】臨床微生物檢驗;細菌耐藥性;耐藥性;檢測
【中圖分類號】R446.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16..02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the monitoring of bacterial resistance,and to provide some clinical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Method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from May 1,2016 to April 30,2017,Drug strains and various types of antimicrobial drug resistance analysis.Results Of the 830 samples,210 strains were positive for microbiological samples,among which 120 were Gram-negative bacteria and 90 were Gram-negative bacteria.A total of 50 resistant strains were detected.The detection rate of drug-resistant strains in intensive care unit and surgical specimen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pediatric and internal medicine. (P<0.05) tha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mong the drug-resistant strains, the highest proportion was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and the antibiotic resistance of penicillin G was the highest.Conclusion In the process of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patients should be treated with more sensitive drugs,rational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to further reduce bacterial resistance,strengthen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atients.
【Key words】Clinical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Bacterial resistance;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us;
Penicillin G
隨著臨床上藥物種類的不斷增加,以及就醫(yī)人數(shù)的不斷增加,耐藥菌株的數(shù)量不斷的進行增加,細菌耐藥性主要是指細菌對臨床上常用的各種抗菌藥物產(chǎn)生了耐受性,這主要是由于臨床上對抗菌藥物的使用頻率較高,使用時間較長,且使用過程中存在不合理等情況,這會加強細菌的耐藥性,進一步降低臨床上使用抗菌藥物的效果[1]。也正是因此,本文主要是對臨床微生物檢驗及細菌耐藥性的監(jiān)測進行分析研究,為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工作提供一定的臨床參考。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為我院2016年5月1日~2017年3月30日期間,各科室送檢標本,對其中耐藥菌株的檢出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標本共830份,其中包括260份血液標本,247份尿液樣本,210份痰液標本,113份泌物標本;220份臨床外科標本,380份臨床內(nèi)科標本,200份兒科標本,30份重癥監(jiān)護室標本。標本在檢驗過程中,包括檢驗設(shè)備、檢驗人員等方面,無明顯的差異(P>0.05)。
1.2 實驗方法
1.2.1 菌株鑒定方法
對臨床各科室送檢的標本進行細菌培養(yǎng),使用常規(guī)方法對病原菌進行分離,使用Kirby-Bauer法對分離出的病原菌進行鑒定和檢測。
1.2.2 藥敏試驗
選擇肉湯稀釋法對細菌進行各濃度梯度的稀釋處理,對臨床常用的各類抗菌藥物最低的抑菌濃度(MIC)值[2]進行檢測。以NCCLS的相關(guān)標準為基礎(chǔ),對細菌耐藥性進行分析以及鑒定。對細菌的耐藥性、以及細菌敏感度進行檢測,使用MicroScan系列、或是Vitek系列的自動化儀器進行檢測[3]。endprint
1.3 觀察指標
對各科室送檢標本的檢驗結(jié)果進行記錄,對各科室的檢出率進行計算,同時對耐藥菌株檢出組成情況、以及臨床抗菌藥物的耐藥性進行分析、記錄。
1.4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xué)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n),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 結(jié) 果
2.1 各科室耐藥菌株檢出率
830份送檢標本中,共檢出微生物陽性標本210株,其中革蘭陰性菌為120株,革蘭陽性菌則為90株。共檢出50例耐藥菌株,其中重癥監(jiān)護室與外科標本中的耐藥菌株檢出率明顯高于兒科以及內(nèi)科的耐藥菌株檢出率。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見表1。
2.2 耐藥菌株檢出組成情況
830份送檢標本中,共檢出50例耐藥菌株,其中檢出的耐藥菌株中,比例最高的為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見表2。
2.3 臨床抗菌藥物的耐藥率情況
MIC50為0.06 μg/mL,MIC90為0.125 μg/mL,有3種藥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藥性。見表3。
3 討 論
細菌耐藥性主要是指細菌對臨床上常用的各種抗菌藥物產(chǎn)生了耐受性,這主要是由于臨床上對抗菌藥物的使用頻率較高,使用時間較長,且使用過程中存在不合理等情況,這會加強細菌的耐藥性,進一步降低臨床上使用抗菌藥物的效果[4]。
細菌菌株會具有耐藥性,其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細菌菌株的本身,變存在耐藥性基因,而在目前臨床上使用抗菌性藥物缺少合理性的情況之下,就會對細菌真菌其本身所存在的耐藥基因進行喚醒[5]。而近幾年臨床醫(yī)學(xué)的不斷發(fā)展,使得各類廣譜抗生素在臨床上開始廣泛使用,且逐漸擴大使用范圍,而多重耐藥菌株的繁衍速度會不斷的加快,會導(dǎo)致藥物在臨床的治療效果開始逐漸降低,且會導(dǎo)致患者受到多重耐藥菌株感染的威脅的同時,也會對其他人員造成影響,對生命健康造成不利的影響[6]。而研究中發(fā)現(xiàn),根據(jù)藥敏試驗結(jié)果為患者選擇敏感度較高的抗菌藥物,可以提高抗菌藥物的應(yīng)用效果,降低細菌耐藥性。
本次研究中,830份送檢標本中,共檢出微生物陽性標本210株,其中革蘭陰性菌為120株,革蘭陽性菌則為90株。共檢出50例耐藥菌株,其中重癥監(jiān)護室與外科標本中的耐藥菌株檢出率明顯高于兒科以及內(nèi)科的耐藥菌株檢出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而檢出的耐藥菌株中,比例最高的為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其次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有3種藥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藥性。
綜上所述,在對患者進行臨床治療的過程中,應(yīng)對患者使用敏感性較高的藥物,合理規(guī)劃使用抗菌藥物,進一步降低細菌耐藥性,加強患者的臨床用藥效果。
參考文獻
[1] 徐志紅.探討臨床微生物檢驗與細菌耐藥性的監(jiān)測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xué)信息文摘,2015,15(82):154-155.
[2] 張月玲,賈新勇,李蘭霞,郭改玲.臨床微生物檢驗和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探析[J]. 世界最新醫(yī)學(xué)信息文摘,2015,15(87):85+87.
[3] 魏 瓊.對臨床微生物檢驗及細菌耐藥性的監(jiān)測分析[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6,26(12):1810-1812.
[4] 施 麗.臨床微生物檢驗及細菌耐藥性的監(jiān)測分析[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xué)教育,2017,9(17):68-69.
[5] 楊 越,吳 嬌,佟 玲.有關(guān)臨床微生物檢驗和細菌耐藥性的監(jiān)測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7,15(02):28-29.
[6] 梁志洪,鄧家德,陳惠玲,徐培嬌,蘇丹虹.臨床微生物檢驗和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探析[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xué)進展,2013,13(28):5541-5544+5553.
本文編輯: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