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彥偉+楊如意
【摘要】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具有死亡率高、預后差、多見于老年人等特點,若不及時有效治療,可危及患者生命。近年來,西醫(yī)在對癥治療慢性肺心病的基礎上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療效,但也有致心律失常等毒副作用。而中醫(yī)藥在治療本病時具有毒副作用小,且療效顯著等特點。文章針對國內中醫(yī)藥治療慢性肺心病的研究概況進行綜述。
【關鍵詞】慢性肺心病;中醫(yī)治療方法;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R54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16..02
CPHD簡稱肺心病,即因為胸廓、支氣管-肺部組織或是肺部血管出現(xiàn)病變,使得肺部血管本身的壓力升高,形成肺部動脈型高壓,從而引起右心構造同功能轉變的一類病癥[1]。祖國醫(yī)學把其分屬到水腫、肺部脹氣、痰飲、氣喘、心悸一類范疇內。必須根據(jù)病程的不同階段,權衡痰濁、瘀血、水飲各種病理因素之輕重緩急,并用益氣活血化瘀、利水滲濕、祛痰化飲等治療方法方能提高肺心病治療的療效。
1 中醫(yī)治療方法
1.1 益氣化瘀、溫陽利水法
史鎖芳教授依據(jù)自身長時間的經(jīng)歷,匯編出了“益氣清瘀、溫陽通水方”[2](葶藶子、黨參、蘇木、漢防己、生黃芪、制附片、炒白術、茯苓、桑白皮等)對這一病癥加以治療,不單顧及到肺部、心臟、腎、脾虛衰這一本,還顧及了水、痰、瘀這幾類病理原因,于臨床內收獲了較優(yōu)的成效。
1.2 益氣活血法
此病的病因乃久病肺虛、感受外邪,病機為痰濁、瘀血、水飲互結,致肺氣不利,肺氣脹滿,不能斂降。故其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針對此病的病因病機加用了“益氣活血方”(由黃芪、葶藶子、蘇子、桔梗、杏仁、桃仁、赤芍、三七等藥物組成),以奏益氣活血、化痰平喘之效。
1.3 活血化瘀法
瘀血證在肺心病的急性發(fā)作期和緩解期已普遍存在,并對肺心病的惡化起了關鍵作用。故在治療本病時,在中醫(yī)辨證之基礎上,將活血化瘀法貫穿于整個疾病治療之中,且都獲得了良好療效。
1.4 活血利水法
在常規(guī)治療慢性肺心病的基礎上,利用活血利水之法,方選血府逐瘀湯合苓桂術甘湯加減。現(xiàn)代藥理證明:血府逐瘀湯有抗心律失常,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心功能,抗缺氧,改善血液流變性及微循環(huán),鎮(zhèn)痛,抗炎,降血脂,增強免疫功能等作用。可有效改善慢性肺心病心衰所引起的肺小動脈管腔狹窄,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微循環(huán)血流淤滯等高凝狀態(tài);苓桂術甘湯有明顯的利尿作用,有較強的抗心肌缺血及抗心律失常作用,并有較強的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其療效觀察證實該法效果確切。
2 經(jīng)方驗方在肺心病治療中的應用
2.1 葶藶大棗瀉肺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
運用葶藶大棗瀉肺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治療肺心病,與西醫(yī)治療相比,能夠明顯提高慢性肺心病治療效果,減少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3]。
2.2 瓜蔞薤白半夏湯合痰熱清注射液
瓜蔞薤白半夏湯可以去痰寬胸、行氣消郁,運用到痰盛瘀阻一類的胸部痹證內。痰熱清注射液本身的關鍵成分即黃芩、山羊角、熊膽粉、連翹、金銀花,可以清熱去毒、清痰止咳。探究指出了本品具備清痰、阻礙細菌、散熱、抵抗病菌、抵抗炎癥、止咳一類功效。臨床方面的探究指出痰熱清注射液可以阻礙血小板凝聚、改進肺部相關的微循環(huán)、改進血液本身的高凝狀況,可以擴充肺部的細小血管、提升肺部血液總流量,輔助運用到對肺心病急性發(fā)作具備較優(yōu)的治療成效。
2.3 實脾散合五皮飲
實脾飲系針對脾腎陽虛不能制水,水泛溢肌膚的陰水證而設,有溫陽利水之功;五皮飲由生姜皮、桑白皮、陳皮、大腹皮、茯苓皮五種皮組成,以健脾利水滲濕為主。二者合用乃從脾腎論治,兼顧助心行血,溫陽宣肺利水,如此使陽氣得升、血脈得通、水氣得化、小便自下、痰瘀互結可解,故收效甚捷。
2.4 血府逐瘀湯
高黏血癥在慢性肺心病患者中甚為多見,而高粘血癥于中醫(yī)相關范疇內分屬到瘀證,所以對慢性肺心病患者要實施活血清瘀這一治療。血府逐瘀湯由四逆散、桃紅四物湯加牛膝和桔梗組成,是化瘀通絡之代表方,有活血化瘀之功效,其功效在臨床早已得到證實。在西醫(yī)這一常規(guī)相關治療前提下增加血府逐瘀湯,能夠很好地改進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臨床癥狀,且該研究顯示血流變學相關指數(shù)、心功能、肺功能的相關指標均被顯著改善。
2.5 真武湯合桃紅四物湯
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真武湯合桃紅四物湯加減,用于治療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以溫陽益氣、化痰利水、活血化瘀。經(jīng)治療患者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均較前得到明顯改善,取得了較好的療效[4]。
3 中藥提取物在肺心病治療中的應用
3.1 參附注射液
溫陽益氣是治療此病的重要原則。運用中藥提取物參附注射液,調整患者整體機能狀態(tài)。參附注射液即由附片、紅參經(jīng)過提煉以構成。附片能夠返陽救逆,同時還可以增加脾腎陽氣;紅參能夠補足元氣,補肺,健脾,二藥一同運用,具備“返陽救逆、提氣固脫”之功能。靜脈滴注此藥物可直達病所,發(fā)揮“溫陽益氣 ”調節(jié)患者臟腑機能,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以達到治療目的。
3.2 參麥注射液
針對慢性肺心病的氣陰兩虛證,選用參麥注射液取得了良好療效。參麥注射液本身的方藥根本即生脈散,即由麥冬、人參、五味子這幾類藥品構成,關鍵的功效即補足元氣、滋陰生津、補心修脈、提氣固脫。當代醫(yī)學探究指出,參麥注射液能夠改進心衰相關的射血數(shù)值,且還能夠讓血漿心鈉素的層次下降,明顯改進難治型心力衰竭患者本身的心臟作用。
3.3 丹紅注射液
丹紅注射液由植物藥丹參、紅花經(jīng)過了現(xiàn)代工藝加工提取而成,具有活血化瘀、舒絡通脈之功。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丹紅注射液可以有效改善肺心病患者的臨床癥狀。
3.4 葛根素
葛根素的關鍵成分即葛根黃酮,即自豆科類植物內所提煉而出的一種黃酮混合物。葛根素具備減弱全血高切粘度、血漿粘度、纖溶酶原、紅細胞凝聚指標、升高抗凝血酶Ⅲ、纖維型蛋白原同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這一功能。葛根素還具備擴充冠狀動脈、減緩心率、降低心肌氧耗、減小心臟前載荷、減少肺部動脈壓力同選取型的β1受體阻滯這類功能,進而改正心衰。在臥床休息、吸進氧氣、抵抗感染、改正酸堿失調同電解質紊亂、禁鹽等常規(guī)治療這一前提下增加5%的GS250 ml協(xié)同葛根素注射液400 mg予以靜脈注入,1次/d,14 d為一個療程。臨床觀察結果表明:增加葛根素能夠提升血氧飽和度同血氧壓力,減少二氧壓力,并提升臨床成效。
3.5 中醫(yī)穴位按摩法
對慢性肺心病急性發(fā)作期患者實施中醫(yī)穴位按摩,以肺俞、脾俞為主穴,根據(jù)辯證分型選擇配穴,每穴位各按摩1~3 min,患者感到酸脹能忍受為止,每日1次,每次15 min,對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體征、提高自我生活能力有促進作用。
4 討 論
肺心病即因為長時間的慢性氣喘氣逆,多次發(fā)作,使得臟腑功能失去調節(jié)、氣血津液運轉出現(xiàn)障礙而生成,即一種本虛標實的病癥[5]。肺心病的西醫(yī)治療主要是抗感染、強心、利尿、擴血管等對癥治療,但較易導致心律失常,酸、堿、電解質紊亂等毒副作用。而中醫(yī)藥治療能夠明顯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慢性肺心病的療效,且毒副作用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yī)學會.臨床診療指南呼吸病學分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6-8.
[2] 吳 杰.從水血相關探討肺心病的病機及治療[J].新中醫(yī),2012,44(9):5-6.
[3] 張瑞荔,文繼紅,汪林芬.肺心病從瘀論治[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0,31(12):14-15.
[4] 羅麗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病機探討[J].陜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7:3.
[5] 徐 蓉,徐孝麟.葛根素注射液臨床應用進展[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06,3(6):91.
本文編輯:吳宏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