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家森
【摘要】 目的:比較研究單純內固定與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脊柱骨折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來筆者所在醫院就診的脊柱骨折患者120例進行研究分析,對患者進行數字編號和隨機分組后分為兩組,各60例,參照組接受單純內固定手術治療,研究組接受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對兩組患者胸腰椎功能恢復情況、Frankel分級、高壓縮比、椎管侵占率等進行比較。結果:研究組胸腰椎功能恢復優良率為98.33%,顯著高于參照組的8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5.89,P<0.05);研究組患者治療后Frankel分級B級、C級、E級情況明顯優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字2=4.68、4.36、6.60,P<0.05);治療前兩組高壓縮比、椎管侵占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高壓縮比、椎管侵占率均明顯改善,但研究組患者改善程度與參照組相比更加明顯,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14.83、8.76,P<0.05)。結論:在脊柱骨折患者治療中實施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方式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胸腰椎功能,改善患者神經功能,降低椎管侵占率,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 單純內固定; 椎體成形術; 脊柱骨折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01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8)01-0035-02
脊柱骨折屬于常見的臨床疾病,主要是由于間接外力導致。當前臨床治療椎體骨折以椎弓根釘技術應用比較廣泛,但存在斷釘和術后松動等情況,導致手術后固定失敗情況的發生[1]。根據相關研究可知,術后固定失敗與椎體前柱不穩定有較大的關聯,因此穩定椎體前柱是保證治療效果的有效措施,而椎體成形術則是有效解決方法[2]。本次研究對單純內固定與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脊柱骨折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了比較探討,并選擇2015年4月-2016年4月來筆者所在醫院就診的脊柱骨折患者120例進行研究分析,詳細研究過程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共選擇120例患者進行分析,均為筆者所在醫院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接收的脊柱骨折患者,且均經X線、磁共振成像及CT診斷確診[3]。對患者進行數字編號和隨機分組后分為兩組,各60例,其中參照組男42例,女18例,年齡35~72歲,平均(46.93±3.27)歲;受傷至手術時間為3~12 d,平均(6.53±1.72)d;ASIA(脊髓損傷神經功能評定標準)損傷分級為C級患者12例,D級患者16例,E級患者32例。研究組男40例,女20例,年齡34~71歲,平均(46.54±3.62)歲;受傷至手術時間為3~12 d,平均(6.74±1.68)d;ASIA損傷分級為C級患者13例,D級患者17例,E級患者30例。兩組患者性別構成、年齡分布、受傷至手術時間、損傷程度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參照組 參照組接受單純內固定治療方式,選擇短節段椎弓根釘、鈦合金作為內固定材料。給予患者全身麻醉方式,協助患者取俯臥位,將患者傷處椎體作為中心,進行切口,將關節突、棘突、傷處椎體、相鄰椎板等完全暴露,并將椎弓根釘進頂點,利用C型臂X線監視,置入椎弓根螺釘,結合體位確保內固定物、橫向提拉力作用,保證椎體恢復至正常高度。
1.2.2 研究組 研究組患者采用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選擇短節段椎弓根釘、鈦合金作為內固定材料,可注射外科級硫酸鈣為椎體成形術注射液材料。給予患者全身麻醉方式,協助患者取俯臥位,并利用C型臂X線機進行骨折處定位,利用手術床進行體位復位,促使傷椎復位,并選擇傷椎進行縱直切口,將傷椎及上下位椎的椎板關節突暴露,依據術前檢查骨缺損位置選擇單側或雙側植骨,如骨缺損偏向一側,則選擇改側為主植骨,若為中央,則雙側植骨。利用C型臂X線監視,置入椎弓根螺釘,對釘道口利用骨蠟封住以防止出血情況發生,隨后根據術前患者神經功能情況和復位情況決定是否進行椎板減壓。將骨蠟取出后,選擇不提供直徑的椎弓根擴大器擴大椎弓根通路,促使深入椎體內角度刮匙,對壓縮下線復位不滿意的終板側進行復位處理,若出血較多,則可以利用負壓吸引器進行處理。隨后將制備好的科級硫酸鈣注入追體內,結合X線透視避免科級硫酸鈣進入椎管和血管。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胸腰椎功能恢復情況、Frankel分級、高壓縮比、椎管侵占率等進行比較。胸腰椎功能恢復情況依據美國矯形外科學會NEER百分評定系統進行評價,其中優為患者手術治療后無疼痛,胸腰椎功能完全恢復;良為患者手術治療后無明顯疼痛,胸腰椎功能恢復較好;可為患者手術治療后疼痛明顯,胸腰椎功能一般或較差[4]。恢復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Frankel分級內包含A級(感覺運動完全喪失)、B級(隨意運動喪失)、C級(無實用價值運動存在)、D級(神經損傷體征)、E級(正常)[5]。高壓縮比:側位片測量傷椎前緣高度與上、下鄰椎前緣高度均值比值,椎管侵占率為椎管面積縮小的百分比。
1.4 統計學處理
統計分析使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胸腰椎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研究組胸腰椎功能恢復優良率為98.33%,顯著高于參照組的8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Frankel分級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Frankel分級B級、C級、E級情況均明顯優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D級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endprint
2.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高壓縮比、椎管侵占率比較
治療前兩組高壓縮比、椎管侵占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高壓縮比、椎管侵占率均明顯改善,但研究組患者改善程度與參照組相比更加明顯,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根據相關研究可知,很多橫突間植骨患者會出現椎弓根釘斷裂情況,主要是由于橫突間植骨遠離力學軸線,很容易被吸收,難以消除椎體間的微動,導致難以放置斷釘情況的發生[6-7]。為了有效改善該種情況的發生,椎體成形術逐漸受到重視,在對患者進行內固定的同時實施椎體成形術,能夠有效減少術后凸畸形情況的發生[8-9]。可注射外科級硫酸鈣作為后凸成形術的重要材料,其助于非陶瓷型經基磷灰石類人工骨材療效,生物相容性明顯,固化不產熱,滿足臨床骨缺損修復需要[10]。此外其還具有空間充填性強和吸收效率高等特征,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骨傳導和誘導功能均加強[11]。對脊椎骨折患者實施內固定聯合椎體成形術,能夠有效將骨質植入傷椎椎體中心,增強傷椎支撐作用,降低術后矯正角度的丟屙屎,且增強前中柱的穩定性[12]。本次研究對單純內固定與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脊柱骨折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了比較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胸腰椎功能恢復優良率為98.33%,顯著高于參照組的8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采用內固定聯合椎體成形術能夠促使患者胸腰椎功能的盡快恢復,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研究組患者治療后Frankel分級B級、C級、E級情況均明顯優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對患者采用內固定聯合椎體成形術治療利于改善患者神經功能,且對脊柱神經功能損傷較小,提高患者恢復速度;治療前兩組高壓縮比、椎管侵占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高壓縮比、椎管侵占率均明顯改善,但研究組患者改善程度與參照組相比更加明顯,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對采用內固定聯合椎體成形術治療能夠利于提高高壓縮比和降低椎管侵占率,安全性更高。
綜上所述,單純內固定與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脊柱骨折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后,發現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療效更佳顯著,是促使患者胸腰椎功能的盡快恢復,降低脊柱神經功能損傷和具有較高安全性的治療手段,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吳何秦,李俊,沈昌煥,等.后路經椎弓根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的臨床分析[J].醫學信息,2015,28(8):305-306.
[2]郭濤,魏人前,鄧睿.后路經椎弓根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的療效觀察[J].川北醫學院學報,2016,31(3):383-385.
[3]唐志輝.對比分析單純內固定與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脊柱骨折的臨床效果[J].中國實用醫刊,2016,43(18):49-51.
[4]舒象成.單純內固定與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脊柱骨折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7,23(3):118-119.
[5]谷韶平,倪海平,路坦.單純內固定與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脊柱骨折的療效對比[J].外科研究與新技術,2016,5(1):32-34.
[6]張壽天,武林,崔華安,等.單純內固定與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脊柱骨折臨床對比分析[J].醫藥前沿,2016,6(20):180-181.
[7]李忠年.比較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與單純內固定治療脊柱骨折的方法及臨床效果分析[J/OL].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A3):114-115.
[8]蒲興魏,羅春山,陸廷盛,等.脊柱骨折行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的效果評估[J].世界臨床醫學,2016,10(19):113.
[9]胡朝輝.脊柱骨折行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的可行性研究[J].中國療養醫學,2016,25(11):1156-1157.
[10]張巨彬.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脊柱骨折的臨床應用意義探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26):156-157.
[11]譚于建,劉云華,王如彪.單純內固定與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胸腰椎骨折的療效對比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5):96-98.
[12]聶晶鑫,尚靜波,姜麗.后路經椎弓根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對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療價值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4):106-107.
(收稿日期:2017-05-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