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摘要】 目的:探究膝關節鏡手術中手術室優質護理推進手術進程、提高手術效果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5年1月-2016年
12月收治的50例行膝關節鏡手術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手術室護理方法的不同進行分組,比較兩組患者麻醉前情緒狀態、手術時間、術后并發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術前焦慮SAS評分(23.58±2.07)分,焦慮發生率為8.00%,平均手術時間(50.73±10.25)min,并發癥發生率為4.00%,手術情況各項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手術護理總滿意度為80.00%,低于觀察組的9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膝關節鏡手術圍手術期階段,手術室優質護理綜合評價患者基本情況及病情后制定護理方案,從生理護理和精神護理著手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加強護理操作的規范性、科學性和連續性,提高圍手術期護理質量。
【關鍵詞】 膝關節鏡手術; 手術室; 優質護理; 滿意度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05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8)01-0105-02
膝關節是支撐人體站立、行走、運動的重要承重關節,年齡增長骨骼鈣質流失、不良運動方式等均可導致膝關節骨病的發生[1]。在膝關節骨病的傳統治療中,需要行外科手術進行膝關節修復或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創面大,對膝關節周圍組織造成創傷,患者的恢復及復健需要一個漫長的周期,且術后也難以恢復至術前的膝關節功能狀態[2]。膝關節鏡是應用于膝關節骨性疾病的微創手術方法,依據患者膝關節病變情況進行微創治療,有效減小手術治療中對膝關節的損傷,創傷小、并發癥少,安全性高,目前已經在臨床中逐步推廣應用[3]。然而,膝關節鏡技術推廣時間不長,許多患者對手術流程及注意事項缺少了解,圍手術期護理配合能力不強,導致膝關節鏡手術無法到預期目標[4]。本文將手術室優質護理干預模式應用于膝關節鏡手術中,以筆者所在醫院50例患者作為案例分析,從患者的手術情況及效果多方面闡述,分析優質護理干預在提高手術療效中發揮的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行膝關節鏡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女30例,男20例,年齡40~70歲,平均(63.06±5.51)歲。50例患者中膝骨性關節炎患者31例,半月板損傷16例,交叉韌帶損傷13例,所有患者均經影像學證實,由兩位以上主任醫師確診后行膝關節鏡治療,均無手術禁忌證?;仡櫺苑治?0例患者護理資料,根據不同的手術室護理方法進行分組,常規護理的患者為對照組,手術室優質護理的患者為觀察組,每組25例,兩組患者在基本情況及病情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護理人員在術前引導患者進行常規各項檢查、入室麻醉、連接多功能監測儀,并做好術前器械、藥品、儀器的各項準備工作;術中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指標,配合主刀醫師進行傳遞、消毒、調節儀器等護理工作;術后遵醫囑指導患者用藥,做好并發癥的預防工作。(2)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手術室優質護理干預,加強并規范常規護理操作,在術前、術中、術后各環節針對性開展健康教育、心理干預、手術室準備、手術配合、術后觀察指導等護理內容,確保各護理環節的無縫銜接,滿足患者手術護理需求[5]。①健康教育:在完成手術時間和手術方案安排后,為提高患者和家屬對膝關節鏡手術的認知,護理人員通過手術須知及膝關節鏡手冊對患者開展健康教育,使患者對圍手術期階段的注意事項有明確的認知,消除對手術治療的疑惑和誤解[6]。②心理干預:護理人員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前密切觀察患者的表情、語言及動作情況來判斷患者的情緒狀態,術前與患者多交流多溝通,及時察覺患者緊張、抗拒、焦慮的情緒,傾聽患者的訴說及內心感受,增強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同時,護理人員在交流中向患者講述手術成功案例,以增強患者手術的信心,改善精神狀態,保持血壓、呼吸、心率等生命體征平穩,為手術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7]。③手術室準備:護理人員根據手術室管理要求,合理安排每位患者的入室時間,保持手術內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提高患者的舒適感,手術室內嚴格遵循無菌操作要求,做好術前準備的各項工作,患者入室后仰臥位,根據患者的舒適程度適當墊高患者頭部。④手術配合:在手術過程中,優質護理要求護理人員根據手術需求幫助患者建立靜脈通道,保護患者隱私,術中注意保暖,配合手術進程,用水沖洗手術創面,防止手術野被水浸濕,為防切口感染根據手術進程遵醫囑給予鎮痛、消炎、止血、抗感染等藥物,術中嚴格遵循無菌操作要求,根據手術需求調整儀器,調節患者體位,使手術有序進行[8]。⑤術后觀察指導:手術結束后患者留室觀察30 min,對手術器械及使用藥物進行清點并記錄,積極與科室病房聯系,做好患者的轉運工作及手術情況交接工作;每次手術結束以后,護理人員對膝關節鏡相關儀器進行檢查保養,確保儀器的正常工作,以延長儀器設備的使用時間[9]。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術前SAS評分、手術時間、并發癥和護理總滿意度等相關指標。SA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分,其中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采用醫院設計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評價滿意度情況,要求患者出院時填寫并進行統計分析,分為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三個等級,護理總滿意度=(滿意+比較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7.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endprint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對照組患者術前焦慮SAS評分為(38.55±4.09)分,出現焦慮患者13例,發生率為52.00%,平均手術時間為(69.40±12.07)min,出現并發癥患者5例,發生率為20.00%,其中肢體疼痛2例,下肢深靜脈血栓2例,皮膚感染1例;觀察組患者術前焦慮SAS評分為(23.58±2.07)分,出現焦慮患者2例,發生率為8.00%,平均手術時間為(50.73±10.25)min,出現肢體疼痛患者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4.00%。觀察組患者手術情況各項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手術護理總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手術護理總滿意度為80.00%,觀察組為96.00%,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護理總滿意度比較 例(%)
組別 滿意 比較滿意 不滿意 總滿意
對照組(n=25) 11(44.00) 9(36.00) 5(20.00) 20(80.00)
觀察組(n=25) 19(76.00) 5(20.00) 1(4.00) 24(96.00)
P值 0.032 7
3 討論
膝關節鏡手術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快、并發癥少的特點,在膝關節骨性疾病的臨床治療中廣泛推廣。與傳統外科手術相比,膝關節鏡的手術操作更為復雜,對醫師的操作及護理人員的配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膝關節鏡術前和術后要求護理人員要做好儀器設備的保養管理工作,術中加強指征監測,規范器械傳遞等操作,根據不同患者手術方案提供個性化的護理指導。手術室優質護理中,醫院加強了對護理人員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培訓,嚴格落實無菌和風險管理,合理配置手術室內各項儀器設備的使用,為患者建立全面的手術檔案,詳細記錄手術操作情況及過程,提高了筆者所在醫院膝關節手術室護理管理水平。同時,優質護理中緊緊圍繞患者的護理需求開展,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心理干預和健康教育,保持手術室內恒定的溫度和濕度,通過軟墊抬高頸部或肩周部位,提高患者手術中的舒適感。在手術結束后,直至患者各項生命體征恢復平穩后再轉入科室病房,與病區護理人員做好護理交接工作,重點標注后續護理中的注意事項,以減少患者康復中不良事件的發生,為患者的術后康復提供科學指導。
在手術室優質護理的施行中,護理人員加強對患者生理及精神狀態的管理,有效控制各項危險因素,為手術的順利實施提供護理保障[10]。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前焦慮SAS評分、焦慮發生率、手術時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等手術情況各項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手術護理總滿意度為80.00%,觀察組為96.00%,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手術室優質護理中,護理人員從術前、術中和術后各階段制定詳細的護理加護,重視護理中的細節,減少手術過程中生理應激和心理應激對效果的影響,提高患者圍手術期的舒適度,為術后的關節功能恢復提供有利的條件[11]。手術室優質護理在操作中因人制宜,有效滿足不同手術對象的護理需求,減少了常規護理中經驗判斷的盲目性,注重護理細節管理,全面提升圍手術期階段的護理質量[12]。
綜上所述,在膝關節鏡手術圍手術期階段,手術室優質護理綜合評價患者基本情況及病情后制定護理方案,從生理護理和精神護理著手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加強護理操作的規范性、科學性和連續性,提高圍手術期護理質量。手術室優質護理為膝關節鏡手術患者提供了適宜無菌安全的手術環境,進一步降低生理應激和心理應激對手術過程的影響,改善患者術后預后,加快膝關節功能的恢復,減輕患者的痛苦。手術室優質管理優化了手術室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護理人員工作效率和設備使用效率,為患者的手術康復提供系統化的護理支撐,提升手術室護理質量,可作為膝關節鏡手術首選護理方法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王艷紅,王宜濤.手術室優質護理在預防全膝關節置換術后切口感染中的應用效果[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6,2(5):81-83.
[2]廖小英.手術室優質護理在急診手術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8):1553-1554.
[3]古秀清,林青.手術室優質護理在膝關節鏡手術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19):206-208.
[4]王芬,馬品琳,唐桂琴,等.循證護理在膝關節鏡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手術配合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2(2):79-80.
[5]李愛紅,鐘巧嬋,曾志霞.手術室優質護理在截石位手術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24):145-146.
[6]李娜.手術室優質護理在老年患者急診手術護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16):2487-2488.
[7]薛慶靜.手術室優質護理在截石位手術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2):270-272.
[8]任素珍.舒適護理在膝關節鏡手術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20):77-79.
[9]陳曉云.手術訪視記錄單在手術室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綜合版,2011,1(1):30-31.
[10]孫紅霞.單病種質量控制與整體護理在膝關節鏡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29):12-14.
[11]何雪花.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膝關節鏡手術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中醫正骨,2017,29(2):79-80.
[12]曾慶嵐.循證護理在膝關節鏡手術配合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1,1(6):33-35.
(收稿日期:2017-05-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