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林 李曉斌 劉林青
【摘要】 目的:探討結石性膽囊炎患者采取傳統開腹和腹腔鏡手術治療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3月筆者所在醫院采用開腹或腹腔鏡手術治療結石性膽囊炎患者93例的臨床資料,按照患者手術方式分為A組(采取傳統開腹膽囊切除術,43例)和B組(采取腹腔鏡膽囊切除術,50例),比較兩組患者圍術期一般情況和并發癥發情況。結果:B組患者手術時間為(65.8±12.9)min、術中出血量為(86.8±16.5)ml、肛門排氣時間為(1.6±0.5)d、進食時間為(1.9±0.6)d、住院時間為(5.9±1.1)d,均優于A組的(78.8±13.5)min、(145.5±29.7)ml、(2.8±0.8)d、(3.0±0.8)d、(8.1±1.2)d,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4.742,11.994、8.799、7.562、9.220,P<0.05);B組患者術后感染率為2.00%、腸粘連并發癥發生率為0,均低于A組的11.63%、9.3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字2=3.551、4.860,P<0.05)。結論:相對開腹切除膽囊,結石性膽囊炎患者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可減少手術創傷和術后并發癥,促進患者術后康復,療效顯著。
【關鍵詞】 結石性膽囊炎; 開腹; 腹腔鏡; 手術切除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08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8)01-0167-02
膽囊結石為肝膽外科中常見病、多發病,結石可引起膽囊堵塞,而引起急性炎癥發生,表現為膽囊局部水腫、充血、粘連,如不及時治療控制癥狀可引起急性胰腺炎、腹腔炎癥發生,危及患者生命[1]。通過手術將膽囊連同結石切除,為目前臨床中治療結石性膽囊炎主要方法,但傳統開腹手術通過腹部作切口進行手術操作,對患者造成手術創傷較大,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和預后。隨著腹腔鏡手術發展,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在臨床中廣泛應用,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療效顯著等特點,已成為膽囊結石首選治療方法[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3月筆者所在醫院采用開腹或腹腔鏡手術治療結石性膽囊炎患者93例的臨床資料,所選患者術前完善超聲、CT及實驗室等相關輔助檢查,確診為結石性膽囊炎,均有手術指征,無手術絕對禁忌證,排除合并有膽總管結石患者。按照患者手術方式分為A組(采取傳統開腹膽囊切除術,43例)和B組(采取腹腔鏡膽囊切除術,50例)。A組中,男27例,女16例;年齡21~69歲,平均(45.2±5.8)歲。B組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23~68歲,平均(45.4±5.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組患者采取傳統開腹膽囊切除術,連續性硬膜外麻醉,消毒、鋪巾,患者取仰臥位,取右上腹腹直肌邊緣作5~10 cm切口,進入腹腔后進行整體探查,將粘連組織充分分離,充分暴露膽囊,直接切除,若不符合直接切除條件,先將膽汁及內容物吸凈,在探針引導下將膽囊管分離,距膽總管約1.5 cm位置將膽囊切除,并于近端進行結扎縫合。膽囊窩放置引流管后,關閉腹腔。
B組采用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連續硬膜外麻醉,消毒、鋪巾,患者取仰臥位,于臍部做1 cm切口作為觀察孔,置入10 mm Trocar管,充入CO2建立人工氣腹,維持壓力在12~15 mm Hg,置入探頭對腹腔內情況進行整體觀察,同時作3孔作為操作孔。先將腹腔內粘連組織進行分離,尋找壺腹部,將膽囊頸漿膜層打開,對Calot三角進行分離,將膽囊管、膽總管解剖結構分解清晰后夾閉。斷離膽囊動脈供血支,并切斷膽囊管和膽總管,將切下膽囊取出體外,放置引流管后關閉腹腔。術后兩組患者給予抗感染等常規治療。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圍術期一般情況: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進食時間及住院時間。(2)對兩組患者進行觀察和隨訪,記錄術后出血、感染、腸粘連、膽管損傷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設定檢驗標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圍術期一般情況比較
B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少于A組,手術時間、肛門排氣時間、進食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A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相關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B組患者術后感染發生率為2.00%、腸粘連發生率為0,均低于A組的11.63%、9.3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結石性膽囊炎為膽囊結石導致膽管阻塞,引起膽囊內膽汁淤積,繼發細菌感染而引起急性炎癥的發生,往往起病較急、病情較重[3-4]。文獻[5]臨床研究指出,結石性膽囊炎患者隨著堵塞、感染加重,可導致膽囊過度腫大、全身性感染發生,嚴重者危及生命。目前臨床中手術切除膽囊和結石為治療結石性膽囊炎的關鍵。傳統開腹手術對患者造成較大的手術創傷,可增加患者出血量及感染概率,影響患者術后恢復,對手術療效及預后造成一定影響[6-8]。
隨著腹腔鏡手術和腹腔鏡技術在臨床中快速發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結石性膽囊炎中應用越來越廣泛,具有創傷小、療效顯著及術后恢復快等特點,已逐步取代開腹手術成為治療膽囊結石首選的手術方式[9]。但既往研究認為,結石性膽囊炎患者因炎癥影響,膽囊周圍水腫、充血較為嚴重,對解剖結構造成影響,同時可增加感染擴散概率,為腹腔鏡手術治療禁忌[10]。近年來,隨著腹腔鏡手術技術的提高和手術方式的成熟,其在結石性膽囊炎中應用能獲得較為顯著療效[11]。本次研究將筆者所在醫院行開腹手術和腹腔鏡手術治療結石性膽囊炎患者作對比研究,發現腹腔鏡手術患者圍術期一般情況均優于傳統開腹手術患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通過小切口,在探頭引導下進行手術操作,其手術視野更為清晰和廣闊,能提高手術精細度,從而減輕對正常組織損傷,促進患者術后恢復,提高手術療效。王為華[12]研究表明,腹腔鏡手術可減少術后腸粘連、感染等并發癥發生概率,提高患者手術療效。與本研究腹腔鏡顯著減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結果一致。endprint
綜上所述,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結石性膽囊炎患者,其手術創傷較傳統手術小,患者恢復快,療效更為顯著。
參考文獻
[1]柳己海.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手術時機的選擇及中轉開腹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3):260-263.
[2]許幫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膽囊管變異的認知和處理[J].華夏醫學,2014,27(3):40-42.
[3]魏峰,武永東,尹文利,等.創傷后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的腹腔鏡治療[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5,30(3):215-218.
[4]劉志賢,闞永豐,陳波,等.腹腔鏡治療慢性萎縮性結石性膽囊炎41例報告[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4,20(1):43-45.
[5]王曉軍,王志力,鄭立,等.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腹腔鏡手術時機選擇及中轉開腹手術的影響因素分析[J].疑難病雜志,2013,12(9):685-687.
[6]馬文貴,楊振琪.腹腔鏡膽道探查術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價值比較[J].華夏醫學,2015,28(2):30-32.
[7]王海生.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療效觀察[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9):121-122.
[8]彭云.急性結石性膽囊炎微創治療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3,19(8):1481-1484.
[9]萬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中的臨床研究[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3,22(6):797-799.
[10]王成虎,陳君,張應貴,等.經皮經肝膽囊穿刺造瘺術治療老年重癥結石性膽囊炎的臨床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23):6806-6807.
[11]翟榮幸,汪宏.腹腔鏡與開腹膽囊切除術對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胃腸功能的影響[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5,18(7):566-568.
[12]王為華.經皮經肝膽囊穿刺造瘺術聯合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60歲以上重癥結石性膽囊炎患者的療效觀察[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5,31(8):1291-1294.
(收稿日期:2017-05-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