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 孟剛
袁家軍省長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當中強調,政府工作必須聚焦聚力高質量、聚焦聚力競爭力、聚焦聚力現代化。這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一個非常鮮明的特征和亮點。高質量是“兩個高水平”的本質要求,競爭力是“四個強省”的著力點,現代化是“六個浙江”的目標導向。我們要聚焦聚力高質量、競爭力、現代化,來謀劃推進今年發展改革各項工作,為扎實推進“六個浙江”和“兩個高水平”建設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高質量發展標定了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新方位。高質量發展開啟了由“數量追趕”轉向“質量追趕”的新階段,開啟了由“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的新階段,開啟了由改變“落后的社會生產”轉向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的新階段。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強調:“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研究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是發改委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我們要落實好這一根本要求。高質量發展標定了新時代發展改革工作的新方位,提出了新要求。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做好發展改革工作,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大力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有效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持續健康發展,爭當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
競爭力是“四個強省”的著眼點。聚焦聚力競爭力,謀劃發展改革工作,必須要一以貫之地深入實施“八八戰略”,牢牢把握“八八戰略”蘊含的優勢論,更好地把握浙江自身優勢、強化現有優勢、發掘潛在優勢。以改革創新強化制度供給、以科技創新強化第一動力、以優質服務打造最佳營商環境,立長遠、打基礎、蓄能量,不斷提升浙江經濟創新力和國際競爭力,加快形成引領未來發展的新優勢。
現代化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方向和客觀進程,是一個由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為主,經濟、社會、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合成變化的動態過程。聚焦聚力現代化,謀劃發展改革工作,必須著眼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兩步走”戰略安排,圍繞“兩個高水平”建設,以宏大的時空觀統籌謀劃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建設,以現代城市文明為依托,提升生產力發展的層次和水平、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使“兩個高水平”建設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也是新一屆省政府的開局之年,做好發展改革工作責任重大、意義重大。新的一年,應重點關注以下工作:
1.深化企業投資項目“最多跑一次”改革。主要目標是實現一般企業投資項目開工前審批“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力爭實現竣工驗收前最多跑一次目標。關鍵是六方面:一是要界定好“一般企業投資項目”的邊界;二是全流程審批事項要簡化優化標準化;三是代辦服務水平要提升,代辦隊伍建設要加強;四是信用體系要跟上;五是中介機構“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更加深入;六是要推進改革立法。
2.大力實施投資新政。著力落實“4+1”重大項目建設行動計劃,確保交通投資、生態環境和公共設施投資、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民間投資分別增長10%以上,省市縣長項目工程落地率達到50%。更加注重結構、更加注重質量。項目要實在、投資要真實。要建立“4+1”重大項目行動推進機制。
3.高水平謀劃建設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和大都市區。首要任務是要編制好各項行動計劃。二是要有重大平臺和重大項目來支撐,梳理平臺和項目清單。三是要全面聚焦并實質性啟動杭州灣區建設。四是要建立工作推進機制。五是要加強宣傳。大力實施新動能培育行動計劃、打造“一帶一路”樞紐行動計劃,也要按照上述要求抓好落實。
4.積極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是務實推進一批合作項目。比如,洋山區域合作開發、滬嘉杭G60科創走廊、大運河文化帶、寧杭生態經濟發展帶和環太湖生態文化旅游圈等。二是謀劃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戰略性舉措、突破口和標志性、引領性項目。
5.做實投資浙江回歸牽引“5213行動計劃”。核心是要有高質量、競爭力的產業項目,要看重“量”,更看重“質”。以浙江回歸為牽引,民資、國資、外資一起上,力爭實現省外到位資金增長10%。
6.更好發揮信用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作用。要做大做強浙江省信用中心。
7.全力抓好特色小鎮提質增效。特色小鎮是浙江一張名片,要擦亮這張名片。從嚴選擇第四批省級創建小鎮,堅決淘汰一批低質小鎮。
8.全力以赴推進鐵路等重大交通項目建設。謀劃要超前,規劃要有剛性,前期要加大力度,投資要多元化,建設要統籌好。杭溫鐵路、杭州西站要開工,杭嘉甬鐵路要加快前期工作。
9.牽頭抓好空間規劃試點。把統籌“多規合一”的空間規劃工作作為發展改革委的一項重要工作來落實,要在大灣區、大花園建設中體現。
10.謀劃推進一批萬畝千億產業平臺。可采用多種模式加以謀劃,要調動各方積極性,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11.突出抓好共享經濟。創建首批國家共享經濟示范平臺,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和模式創新,促進服務經濟創新發展。
12.做好天然氣這篇大文章。重點是利用并發揮好浙江有多種氣源的優勢,在天然氣的管網建設、LNG、運行體制機制等方面有新的舉措和突破,深化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建設。
13.要提升山海協作等工作水平。要加強重大項目稽察監管。要全面打造山海協作工程升級版,對口支援、扶貧協作和對口合作也要體現升級的要求。要著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核心在均等化的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2005年1月10日參加全委黨員領導干部民主生活會時,強調“機關干部要終身學習,工作更需要學習,發改委的同志要走在前面”,用“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勉勵我委干部。“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是《中庸》中的治學名句,系統闡釋了一個科學的認識過程和行為過程。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大會、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中央政治局三嚴三實專題民主生活會等講話中多次引用“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強調加強學習。
博學,是吸收知識的過程,是為學的第一階段。博學,就是廣泛學習,缺什么學什么,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我們正處在新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交匯點上,必須加強學習,稍有懈怠,就會落伍。發改干部一定要勤于學習,做到博學多才,這樣才能有大視野、大胸襟、大格局。重中之重就是要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理解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戰略部署。當前還有一個學習重點,要認認真真組織學習習近平同志在全委黨員領導干部民主生活會上的重要講話,要組織討論、談學習體會。
審問,是答疑解惑的過程,是為學的第二階段。審問就是要審慎地探問、深入地追問。“探問”“追問”是學有所成的必經過程。編制“四大建設”等行動計劃、推進各類重大平臺建設、實施“最多跑一次”等重點領域改革,要學習借鑒先進經驗,要聽取方方面面的意見建議,既有需求,又有供給制度的設計。對這些經驗意見、需求、供給制度設計不能簡單照搬,要追問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需要創新的。善于追問是當好參謀的重要體現,發改干部要善于從現實經濟運行中及時發現帶有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并加以破解。
慎思,是遴選消化的過程,是為學的第三階段。慎思,就是要謹慎地思考、周密地思索。審問是慎思的前提,問過以后要通過深入思考來分析研判,這樣才能學為我用,正所謂“學而不思則罔”。發改干部不僅要勤于學習,更要勤于思考,要提高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能力。要善于把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置于國內外宏觀環境的大背景下來考量,要放到產業革命和新技術革命的歷史交匯點來考量,聚集聚力高質量、競爭力、現代化來考量,把上級要求、發改職能和浙江實際結合起來,通過深入地學習思考,提煉學習心得,形成一批學習成果,及時向省委省政府提出高質量的意見和建議。
明辨,是擇定結果的過程,是為學的第四階段。明辨,就是明晰地分辨、明確地判別。明辨是慎思的結果,在思考中對問題做界定,分清是非對錯。要通過明辨來正確把握學習的方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始終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對標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通過“明辨”堅定政治立場,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
篤行,是身體力行的過程,是為學的最后階段。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合起來就是“學問思辨”,是積累知識、提升素養的過程。篤行,就是篤定地履行、堅定地執行,就是要把所思所學落實到行動上。篤行就是抓落實。“學問思辨、身體力行”,加到一起就是知行合一,就是學以致用。發改委既是參謀部,也是作戰部,尤其要注重虛實結合,以虛促實。
調查研究要堅持問題導向。調研就是為了解決發展遇到的現實問題。與高質量、競爭力、現代化發展目標相比,當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不少,要瞄準問題、深入調研、拿出辦法。調查研究要有超前思維,要走在前列,大膽“出題目”。發改委要從單純的“做文章”向“出題目”和“做文章”并重轉變,一定要超前謀劃、超前調研,把握工作的主動性。
調查研究要有制度化安排。委領導要帶頭下基層調研。要繼續完善委重點課題制度,各處室要加大自主調研力度。涉及全局的重大課題,要抽調精干人員,組成無邊界的調研小組,集中調研,快出成果、出精品。
調查研究要出精品佳作。繼續辦好《研究與建議》等調研刊物。在全委形成更加重視務虛的濃厚氛圍,在發改系統不會調研、不會寫調研報告、不會寫研究與建議,是干不好工作的,也是沒有前途的。調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撲下身子,不能走馬觀花、形式主義。博學、慎思、審問、明辨是對我們思維的要求,具體落實是目的。落實之前,要通過語言或是文字表達出來。這是發改委干部的基本功。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袁家軍省長多次強調要建立政府工作推進體系,包括科學的指標體系、完備的工作體系、協同的政策體系、精準的評價體系等。大抓落實就是要用這樣體系化的工作方法,提高效率、事半功倍。
建立更加科學的指標體系。指標體系就是目標導向,就是指揮棒、方向標。重點工作都要研究相應的指標體系。指標體系不在于多,關鍵是精準。比如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建設,既要有定性的發展目標,更要有量化的指標體系;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實施以及擴大有效投資和重大項目建設、企業投資項目“最多跑一次”改革、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等工作在指標體系方面也要深入研究。
建立更加完備的工作體系。通過建立工作體系,把關鍵績效層層分解、工作責任層層分解、工作推動力層層放大。建立工作體系的過程,也就是理清工作思路、明確工作抓手、形成工作合力的過程。袁家軍省長在闡述工作方法時,經常強調要“反復迭代”,建立工作體系就是要通過“反復迭代”,明確工作目標、工作職責、工作任務、工作指南、工作標準、工作機制以及具體的項目表、時間表。
建立更加協同的政策體系。制定出臺政策,關鍵是要“管用”。政策出臺前,要做到“四個對接”:一是對接上級要求,對接好國務院、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二是對接已有政策;三是對接基層需求;四是對接要素資源。同時,要更加注重政策的聚焦,比如,正在推進的大灣區建設,政策資源就是要聚焦杭州灣區。
建立更加精準的評價體系。一方面,委牽頭的工作要更加重視績效評估。通過評估發現問題,補足短板。比如推進企業投資項目“最多跑一次”改革,要多聽聽來自基層和企業一線的評價;重大項目建設,要在事中事后監管和評估分析上加大力度;“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省級產業集聚區、特色小鎮,節能環保、健康等萬億產業發展,效果如何,要開展評估。另一方面,作為政府組成部門,發展改革工作也要接受省政府的績效評估,包括督查。
“大學習大調研大抓落實”活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委抓工作的重要載體,必須高度重視、認真組織。機關黨委要抓緊制定“大學習大調研大抓落實”活動方案,結合工作安排制定好學習計劃,安排好學習內容。研究室要牽頭統籌重大課題調研務虛工作,總結推出一批高質量的調研成果,要在全委營造“虛功實做”的氛圍,把發改委的優良傳統發揚光大。各處室(單位)都要積極投身“大學習大調研大抓落實”活動,深入學習、廣泛調研、狠抓落實。